第28章:外劳(12月25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8章:外劳(12月2500票加更)

林冠华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二战后两大阵营老大对与小弟的打压,尤其对拥有一定实力小弟的打压,那真是用尽手段。

苏联压制捷克斯柯达不准产火炮是如此,美国压制法国施耐德也差不多,非说有区别,那就是美国做法稍微隐蔽点,让你感觉没那么痛。

二战给法国造成了5万亿法郎损失,100万公项耕地荒芜,全国五分之一的房屋损毁,牲畜数量减少一半,几乎所有铁路桥被炸断,大量港口、铁路、工厂几乎都毁于战火,青壮人员伤亡超过152万。

法国最天的兵工厂,施耐德公司位于勒可佐勒兵工厂因为也为德国提供军火,在英美盟军轰炸中变成废墟,技未人员或死或逃,法国工厂和滩的德国军工企业其实下场差不多,为挽救施耐德,1946年法国政府下令研发新的105/155榴弹炮,打算把施耐德重新拉起来,但美国不想再看见这个竞争对手,表示美国火炮可以先租借,再免费白送,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法国所需要的军火。

美国进一步明确表示,你们法国搞新型火炮,使北约内部后勤统一补给非常不利,我们肯定不会采购,到时候你也是白整。法国人顶住压力上马了,M50式105mm榴弹炮于1950年服役,同款155mm榴弹炮今年也已投入服役。

美国的警告也变成了现实,北约体系内的国家根本不敢采购法国火炮。北约体系外的国家,除瑞典采购了点新105外,其余应者廖廖。

东欧集团更不用说,苏联连捷克火炮都不允许外卖,怎么可能让小弟们去采购法制155?南斯拉夫或许可以,但南斯拉夫肯定优先考虑廉价的美制105/155榴弹炮法国高层很着急,法国自身采购量不足,如外围采购量再不足,施耐德火炮就会因产能太少而导致价格永远居高不下,慢慢失去市场竞争力而被室息。

他们盘点一圈,认为目前状态下,既有硬通货支付能力,又有意愿大批量购买,同时还买不到足够美国廉价105/155榴弹炮体系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中国!

这分析很有道理,买不了美国货就那么几个国家,再加些限制条件可不就剩下中国了么?

本来法国还不敢造次,但牛牛既然连军舰和飞机都卖了,我卖点火炮也不算啥吧?越南铁路租赁成功又给法国当局打了针强心剂:难怪伦敦不顾华盛顿多次威胁,死活要和北京做生意,奥秘就在这啊!甜头很天呀。

林冠华眼馋施耐德155mm榴弹炮也很久了,虽然德国人把全套150mm榴弹炮技术都给了,但德国自己都承认德造150性能不太理想:同射程情况下,德国货最重;同重量情况下,德国货射程最近,之所以战略兵团装备一水的150mm榴弹炮,不是因为性能好,而是中国手头暂时只有这些量大管饱的便宜货。

林冠华打听过苏联152mm引进,对方没说不行,全套技术报价1亿卢布,还要中国先买200门火炮+6万发炮弹,合计报价2.2亿,给的152榴弹炮还全是旧的。

林冠华倒吸一口冷气:不要了,这伺候不起。

苏联人也觉得委屈,你们战前问德国买过150榴弹炮,火炮4万美元一门,炮弹100美元/颗,合计下来1400万美元,按我们谈好的汇率就是1.4亿卢布,我按1.2亿卢布报没贵你啊,要知道俺们152性能比德国150好不少呢。

你说的没错,但是大人,时代变了,二战前啥情况?现在又啥情况?军火都打折好嘛!

2.2亿卢布按中方汇率折算下来都1800万美元出头了,两条乔五打包再加一批飞机也就花了这个数!你敢说200门152值两条乔五?如果我肯掏1800万美元去买美国155,信不信能搞到1000门以上?

大不了找几个中间商出点手续费。

没想到施耐德现在就找上门来了,倒比林冠华预计得还早些。

施耐德上门推销很直接:155榴弹炮4万美元一套(全套火炮装备+200发配套弹药),买够100门后,后续你们可按许可证授权生产,每门2000美元,2000门后就不再收钱。

施耐德认为中方用不完2000门,出口应该也比不过法国货、美国货,2000门许可证足够了。

法国人价格比苏联有诚意得多,给的还是新炮,当然新炮还有点不完善,法国人得陆续改进,这林冠华心知肚明,但这不能说欺骗,因为法国人自己也还没完全弄明白嘛。

工业总监的胃口明显比法国人想得要大:你来中国办施耐德分厂吧,全套155mm流水线设备、技术、弹药生产、专家,1000万美元我全要了!专家可以带家属,我们这里咖啡、啤酒都是一流的,香水和化妆品也不成问题。

你们那还有没有失业的工程师、技师,电气、冶金、机械、航空、电力、船舶,我统统都收。

我知道你们怕美国人干涉,这样好了,对外再公开合作些施耐德电气产品、设备,这就是个特种电气厂,主要产民用设备,“顺带“搞点特种礼炮。

法国内阁讨论了一次,觉得中英连船厂、港口都合作搞了,我搞个施耐德“特种电气“厂没啥吧?

由于事关重要,密特朗也来了,提了个非同一般的要求:工程师、技师这种我真不好出面替你张罗,如果你有兴趣,能不能往法国派30—50方劳工?我们现在也缺廉价、低端的劳动力对,就像30年前那样。

林冠华笑了:“你们不是有阿尔及利亚人和越南人么?”

密特朗无奈摇头:“不好用啊,根据我们的经验,非熟练劳工里,中国工人最好用、最高效、最吃苦耐劳,最……”

他本想说“最卵服”,想想看时代不同了,换了个正面点评价,“最服从政府权威”。

“50万够了?”林冠华笑道,“200万要不要?我们不仅能做工,还能帮忙种田,如果你肯稍加训练,他们就是最好的士兵,法兰西外籍军团就不愁兵员了。”

密特朗苦笑:“我信呐,但不敢搞啊,这方一革命了,我的脑袋首先就搬家了。”

“行吧,那就先做工种田吧,这事情我来汇报组织。”

林冠华道,“咱们有言在先,外劳我们肯定要派专人管理,遇到待遇不公、种族歧视乃至其他不合理的事必然抗议,但不会输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这你可以放心。

30年前好多中国人在法国定居,还娶了法国媳妇,他们年纪估计不小了,一线工作大概体力跟不上,但可以把他们弄到项目部去当个基层管理,解决语言不通问题,便于减少摩擦、提高效率。”

“是滴是滴,我也这么想。”

有些时候,前人积德,后人就能享福,没30年前中国劳工的吃苦耐劳与安分守己,法国政府现在连这念头都不会有,30年足够观察一个群体是不是可靠了。

兹事体大,林冠华只能原则答应,具体要汇报中央敲定,虽然国务院一直设有外劳办,摆明要输出劳动力,但万一有人给林冠华扣个“屈膝投降”、“放任帝国主义压榨中国工人阶级“的罪名,那就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汇报中央后,主席很感兴趣,一方面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另一方面,这批人去法国混几年,有了工业经验,回来不就是现成培育好的工人阶级么?

将来在法国定居也好、回国发展也罢,中国肯定不吃亏。

至于待遇啥的,估计会低于法国一般水平,但远高于国内毫无疑问,能对得起人民群众。

总理充满回忆道:“这一说去法国做工啊,我就想起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场景,小平当初还在施耐德厂里做工呢,真要施耐德来办厂,得让他去剪彩。”

来自巴耶中学的邓希贤由哥隆勃中法工人委员会送派,工号:07396,16岁;工种为轧钢工。施耐德工厂对他的能力评价为“良好”,品行一栏则填写着“好”。

朱老总道:“本来外劳是准备给苏联老大哥提供劳动力的,但他不敢要我们的人,那没办法,只能去法国咯。

总不能我们这批人啃过法棍,就不准年轻人去啃吧?有资本家压迫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们不就这么走上革命道路嘛。

再说现在中法已建交,也说要中法友好,法国人来办厂,我们去做工,也算礼尚往来,正常交往嘛,不要戴有色眼镜看问题。”

书记处最终确定由曾留法的李维汉全权负责办理这件事,陆续展开对外输送并常驻巴黎日常管理,也不用政府机构名义,就用中国对外服务人力资源总公司的名义,由海运集团把人送去欧洲。

签署完一揽子协议,林冠华松了口气,代表战后先进水平、可环射360度的M50系榴弹炮终于搞到了手,虽然只有155mm系列,但捷克和德和国105榴弹炮可参照这思路进行山寨改良。

有时候捕破那层窗户纸只要点思路,现在都给你们看图纸和具体参数了,如还仿制不出来,那就说明能力不足。斯柯达、克虏伯、莱茵金属三路专家满心欢喜,总监大人路子到底是野,这不又有新东西投放,天家抓紧观摩、参考,也是种学习提升不是么?

林冠华和刘鼎开玩笑:“这欧洲4家军工都齐了,将来北约要是招标新火炮、新高射炮啥的,咱们能不能去投标?万一要是中标了,是给产还是不给产呢?再退一万步说,万一真被招标选中,美国人如果在外面打仗,让我们送配套弹药过去,咱们是卖呢还是不卖呢?

刘鼎吡牙裂嘴:“林老师,您这些都是好问题,我还没想那么远呢,容我好好想想。不过啊,有人说社会主义是152口径,资本主义是155口径,这事情咋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