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信心(1月100月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0章:信心(1月100月票加更)

现在大家知道财政部算不清楚的原因了,不是无能,是真算不清楚。

在没法梳理信用货币和财政体系前,压根没法算。就像当初用人民币去兑换台湾岛上的新台币,看看都是中央票子流出去,实际是赚还是赔?

肯定是赚嘛!

你不过就开动了下印钞机,整个市场与产业都过来了。

缅甸情况也一样,现在还处初级阶段,民工拿了人民币去换中国商品,刚发下去的票子很快又回流,等多流动几次,场面就稳固且不可动摇了。现在去克钦部,如果谁还拿着缅币来买东西,保管一点都买不到。

如果你想卖东西呢?

不好意思,我只有人民币,你要不要?

只要人民币能在仰光或其他各邦使用,大家不会介意。甚至大多数人更乐意接受,毕竟人民币价值更稳定,能买的东西更多,何乐而不为?

若开邦独立后也宣布拒绝使用缅币,通用人民币、英镑、美元,事实上普通民众哪里会有英镑与美元,只有想办法打人民币的主意。

若开上层毫不含糊将自家的皎漂港包括附属机场租给中方。

作为前皇家海军军港,皎漂半岛西邻印度洋,岛西北端至东部航道是优良的天然避风避浪港,停泊大吨位军舰毫不困难,理论上只要稍加疏浚就可达到30万吨船只的停泊能力。

一般人这时候不敢凑热闹,中方毫不犹豫地租赁下来并立即派遣巡逻舰队、运输船队、空军编队和军队入驻,30年租赁期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2000万人民币现钞,而这笔现钞很快也会转换为中国商品。

中方还承诺,到时可想办法用人民币收兑缅币,并雇佣当地民众劳动干活,帮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双方谁都没提武力保护这件事,但只要看到解放军把军队派过来,适当支持一部分若开民族武装军火,彼此心知肚明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直接。

孟邦情况也一样,干脆利落地将首府毛淡棉及对岸莫塔马港口租给中方,作为优良的避风港,古代毛淡棉及对岸莫塔马就为海港,甚至一度是缅甸最大的港口,即便现在已退居较次要的位置,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47年缅甸独立后,孟邦人民阵线就和缅甸不断交火,现在有现成大腿自然要抱上去,反正和若开邦一样的条件,一样的价码,大家都觉得可以接受,克伦、克耶、掸邦等独立各邦,中国都签了协议,或租赁港口,或租赁矿山、土地,反正先意思意思,塞钱给你、送你军火,派兵、派飞机帮助你。

能通港口就船运送,不通港口就空运,反正只要是条路,只要雨季中稍微有1—2天的天气还可以,Y—1都给你运过去。

美国人的风投给了奈温,中国的风投给了独立各邦。

现在,奈温的弹压政策直接破产。尤其用力最深的若开邦和孟邦,由于雨季没法动用空军,缅甸海军那支小舰队连商船都打不过,只能在雨水里靠陆军硬碰硬。

以前仗着有几个正规军师,还能拼命压住民族武力,现在主力师都已重建了一番,民族武力不但有枪炮支援,还有解放军押阵,战斗力暴增,大多数时候不要解放军出手就能把缅军打个落花流水。

这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的影响力、价值和使用范围,坚定了各邦独立的信心。

林冠华补充道:“理论上说,只要转移支付有50%的回收率,那就可以永续进行,不会亏钱,实际因为存在注水,低于50%也可永续操作…

一开始很难理解50%回收率就永续操作的道理,真把算数列出来后,发现还真是这道理:100投下去,国家税收、利润与劳动人民工资占50%,等于回收50,再投下去又回收25,再来一轮,12.5…

如此循环往复,就是典型的“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道理,反复循环并追求极限求值,最终得数无限逼近于1。

有注水增发充当润滑剂后,可更方便实行转移支付。比如回收率只有45%,那就注水5%,帮助他恢复为50%。

注水不能无限量,故林冠华认为回收率适当低一点,比如注水后只有47%也可以接受,政府又不是只有这块收入,总归要承担些社会责任,生产力发展后,也能有效弥补转移支付后的欠缺。

林冠华道:“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搞转移支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强行搞集体化、工业化就是大坑,无论砸多少钱都可能失败,用上转移支付后可以先帮他把这个场面经营起来。”

依靠转移支付,农村可以新修水利,不但能增加田亩产出,甚至还能增加水电供应;

依靠转移支付,落后地区可以兴办教育,不但能降低行政成本,也能为后续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依靠转移支付,偏僻地区可以拓展交通、发展矿产,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产品市场和原料供应;

依靠转移支付,可以实现人口有序迁徙,充实边疆,避免人口过多拥塞造成当地承载力不足。

“总而言之,转移支付是项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发达地方多搞工业,多收税支援欠发达地区,把整个场面搞活,同时整个行政体系、干部队伍也能从习惯于革命和军事,陆续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比如兴修水利,很像车队统一组织作战,这就符合他们的工作惯性,但修水利毕竟不是打仗,可让人潜移默化中提升;

普及基础教育,很像军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容易理解,但教育本身不只思想政治,也能进一步拓展…”

林冠华诚愿道,“虽然我们边临边疆的军事斗争,面临朝鲜战争的巨大考验,但我始终认为,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是首要任务,其他方面的纷纷扰扰不应该动摇中央的决心。

我个人以为,朝鲜战争打不了很久!”

书记处点点头:为朝鲜这件事,已整整备战2年了,战略兵团实力加强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还可以再强化强化、修补一番,但如果拿现在战略兵团和支援力量的配置再对照历史上的力量配属,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其他不说,光卡车一项就是天壤之别。

历史上朝鲜战争3年才给志愿军2万出头的货车,且型号五花八门、很不统一。

这次战略兵团自已手里捏看5方余辆,东北还有近2万辆库存,要不是苏联拖延了一半斯蒂庞克卡车的交付,此刻在东北至少会有3万辆库存,在华北还会有2万辆。

但也无所谓,第一批运货船队已向欧洲进发了,加上合并雇佣的希腊、英国、瑞典、挪威船队,很快就能把剩余卡车、吉普车搬回来,不就几万俩车嘛,多大点事。

除10万辆卡车外,林冠华特意准备了2万辆布伦车、近6000辆坦克/坦歼/自行火炮、3000门自行高射炮、7000架飞机(海、空军混合),要求国庆前全部到位,类似于6平方公里的山洞厂房,好多就用于储存这些武器和物资使用。

不理解该现状,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中方会发包这么多炼化项目、拼命囤积燃料。

这种实力比巴巴罗萨行动时德军的技术装备实力都强,是准备以举国之力在朝鲜一个点上释放出来,如这样还要打3年,除非美军个个都是超人!

知道自己手中捏的不是烧火棍,所以军委对西南方向的军事行动赞同并鼓励的,租港口、飞机场、派驻军啥的都放行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主席兴致勃勃:“小林这算法还是比较合理的,一波,听说你们财政收支测算又没做对?”

一波表情凝重地点头:“我感觉有点跟不上形势,思想还是不够解放……

1952年预算案,面对1951年200亿出头的财政收入情况,一波同志壮胆把收入增幅提高到40%,即收入预测288亿,支出预测294亿,按6亿报赤字,这在他想法中已属于典型的高增长了。

林冠华等人给的数字是327亿收入,345亿支出。

最后中央定预算盘子是314亿收入,329亿支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