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踢钉板
有埋优.理伏韩军在通话器里大呼小叫,话音刚落,已有3架飞机直接被命中变成火球,还有3架立即转向爬升脱离。
雷达火控、陀螺仪加伺服电机充分定位的40mm/L70的博福斯可不是他们能轻易摆脱的。
没等他们高兴太久,第二轮暴风骤雨般的火力接鐘而至,将3架漏网之鱼也全部干下来。
彼得中校倒吸一口冷气:一照面不过半分钟,自己就丢了6架飞机?
他很想打退堂鼓,但不可能啥也不做就直接放弃,便大声下令:“各中队注意,低空有敌人密集防空火力,我们分左右两翼突入,保持1.3万英尺以上高度,全力攻击防空阵地。
战斗机中队以1.5万英尺高度、最大速度掠过,引诱地面充分暴露火力。
重复,保持高度、攻击阵地而不是大坝。”
“明白!”
英俊战士向左,B—26向右,拉升高度后重新扑过来,12架F—84G则利用自已速度快,爬升迅猛的优势,直接以更高的飞行高度通场,往厂房直冲而来。
高度5200,小型机12架,航速980;高度4400,大型机36架,航速425;火控雷达已锁定…
“高度标尺已锁定,进入自动跟踪模式。”
“近炸引信已完成调度……
“首长,随时可以开火!”
防空兵副司令员成均正在水丰检查战备工作,他放下望远镜点头道:“好,我现场观战,你们指挥。不要打太猛,以免打草惊蛇。”
“按6号方案,导弹部队静默,防空塔静默,重3师,开火!”
…
曾在欧洲战场上打飞机、下扫坦克的88mm防空炮开始点名发言。
炮还是老炮,但弹已换成了新弹,第三帝国灭亡时都没能用上的VT近炸引信战后在远东终于露脸了,一分钟内,200多发炮弹在空中迅速绽放开来。
4—5千米对博福斯当然过高,但对88炮是最得心应手的区域。
可怜的英俊战士和B—26们甚至还没如愿以偿进入投弹航道,就已撞上了炽烈的地面火力。
看着左右不断炸响的炮弹,坐镇一架B—26指挥的彼得歇斯底里大吼:“88炮!88炮!爬升,快爬升!”
F—84们勉强还能靠机动性强摆脱,英俊战士和B—26们无论如何都没这么好身手,只能一边散开一边爬升,满载的弹药此刻成为最大累赘,使他们变得分外笨拙。
众机哪还顾得看轰炸,手忙脚乱把炸弹全扔掉,以最大限度减轻负担并提高机动性。
一团团硝烟将机群完全笼罩在一起,很快就看到4架飞机拖着浓烟栽落下来,空中飘荡了一批降落伞。
第二轮炮弹飞上天后,又揍下来3架。
现在可是近炸引信了,效果比7年前的定高引信好得多。尤其近炸引信中的电子管还是东德援建电子管厂专门生产的,更是德汁德味!
第三、第四轮又干了5架。
拼命挣扎的敌机已逃离有效防御阵地,火力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彼得所在的B—26虽然没被揍下来,但爆炸引发的气浪和随机喷发到位的碎片打在机体上当当作响,吓得所有人两股战战、面如土色。
“撤退撤退不撤退也不行了,轰炸机们早就把炸弹全扔在四周,准头偏得离谱,倒是挖了不少深坑。
这轮反空袭击落了6架F—80、7架B—26、4架英俊战士和1架F—84共18架敌机,至少还击伤了4—5架,站在地面观察,能清楚看到他们带着浓烟逃跑。
负责指挥的王星不解道:“首长,为什么不全力开火,一起开火的话其实有把握打下更多敌机。”
成均微微一笑:“你觉得敌人会来报复么?”
“肯定会!清早打了2架F4U,上午这批就来报复了。”
“不要一次性把好牌打光。”成均微笑道,”大部队还没过江呢,101指示,要让敌人再往北窜窜,继续分散兵力,他要不扑腾过来,咱们怎么能快点消灭他呢?要留一手。”
“也是!”
“马上抓捕俘虏并把敌情向指挥部汇报,我一会去其他阵地检查工作,过两天再到你这来。”
成均叮嘱道,”让同志们提高警惕、把握分寸,如敌人来报复,小集群就小开火,大集群就大开火……”
“怎样才能全开火呢?”主星跃跃欲试,”当初说好水电站两岸协同开火,这防空塔都完工好一阵了,我都还没见过联合开火是啥模样。”
“你是指挥员,你自己定。我个人建议啊,有200架B—29再把菜全端上来!”
“明白!”
逃离水丰电站后,惊魂未定、狠狠踢到钉板的彼得中校还不等降落,直接电告尚在日本的斯特拉特迈耶中将。
后者一听也麻爪了:88炮?那岂不是意味着不是简单的游荡兵力,而是重型防空单元?下面有大鱼?
“不是误判吧?朝鲜人哪来的88炮?最多是苏联人的85炮,你们要不再核实下?”
面对让他再确认到底是85还是88的指令,彼得也没辙。
88炮他熟,85可不熟,万一85打出来的炮弹也和88差不多呢?毕竟只差3毫米,理论上差不多。
中将提醒也有道理,这次88炮弹太准了点,比以前见过的都准,非说不一样,那这个细节显然不同。
这时候他已就近降落在平壤了,有办法审讯被美军抓到的朝鲜人民军干部。
不问还好,一问之下更皱起眉头。
朝鲜人供认从今年6月开始,水丰电站连同厂区厂房已全租给中国,租赁期40年,按照协议,电厂由中方派人警卫并部署防空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