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绞杀战
“汤米!”
“What?”
面对同伴的招呼,汤米揉了揉睡眼慢松的眼晴,显然还没完全睡醒。
其实也不能怪他状态不济。
咋天B—29轰炸机攻击失败后,好几架支撑不住的轰炸机挣扎着往咸兴机场降落,汤米觉得他们也莫名其妙:你往平壤降落就好了嘛,往咸兴来干嘛?
后来才明白,脱离防空圈后,这几架B—29机组昏头昏脑,感觉根本到不了横田才挑机场就近降落,等他们寻找迫降机场时,咸兴成为了备选。
总算咸兴机场当初被人民军用于培训Mig—15机组,有较长的跑道,勉强能应付硕大的B—29降落,即便这样,破损飞机真正落地时也冲出跑道到最前面的泥地中了。
他和同伴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机组全部解救出来,又想方设法把2架B—29搞走安置好,前前后后折腾到晚上8点多。
精疲力尽地回去休息,12点又收到紧急通知:明天一早出动机群去空袭并支援地面部队,地勤5点钟必须到岗。
他恨恨地骂了一句却无力反抗,只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继续躺下,4点半起床时,他感觉整个人脑瓜子都是的。
虽然朝鲜当初在平壤—元山一线以北部署了75个不同规格的军用机场,且很多都支持喷气机起降,但在联军猛烈攻击下,这70多个机场要么被毁于空袭,要么尚未被占领而无法使用,要么因交通不便而被美军放弃。
真正在这条线以北,可供美军就近支援使用的只有23个机场,平壤和元山是其中最大宗。
这也是为什么B—29们去空袭水坝,不是就近调集护航战斗机,而要从汉城、大邱、大田、江陵、东海等机场调用飞机的缘故。
现在正是咸兴机场地勤分外忙碌的时刻。
“跑!”
同伴话音刚落,凄厉的警报声已响了起来同伴只来得及吐出一个词便发疯般跑开去,汤米虽然脑瓜子还处于秀逗状态,但两条腿不赖,条件反射般地跟着跑,咸兴机场原有雷达站都是苏式的,毁损于美军炸弹后,美国人压根懒得修复,直接把自己的家伙搬上来。
恢复指挥容易,部署雷达就比较费力,毕竟美军占领也没多少天,到今天都还未完全装好,所以机场暂时没有雷达预警,只有简单的听音器和观察哨。
般说来这没什么大不了,北朝鲜空军力量早就被摧毁了,想找一架朝鲜Mig—15比找一只老鹰难多了,故长剑—2没捕捉到任何雷达信号,只顺着塔台的无线电而来,那会塔台正在有条不紊给东京发报呢。
20多公里距离,对纯粹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长剑—2而言,不过短短45秒,当瞭望哨看到那不对劲的场面,当机场地勤听到那标志性的呼啸声后,导弹已近在眼前。
“轰轰轰轰!”
4发导弹结结实实砸了下去,2枚命中塔台,2枚在附近爆炸。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又30多枚导弹铺天盖地砸下来,跑道、机库、飞机、燃料包括防空阵地全部被覆盖在里面,刚挂载上去的弹药,整装待发的燃料全都变成最好的殉爆品,“轰隆隆!”
汤米只感觉背后一阵又一阵爆炸发生,气浪一股接一股扑过来,让他跟跟跑跑直接栽倒在地。
没等他挣扎着爬起身来,”啪嗒”一下,一样东西越过头顶掉在旁边,用余光扫了眼,汤米瞬间如杀猪般地尖叫起来:那是一支人手,上面血淋淋滴着鲜血,跑!
2分钟后,24架喷火飞抵机场上空,用20mm西斯帕诺机炮低空扫射,把所有还敢调集高射炮或飞机反击的人员全撕扯成碎片。
二战常规空袭套路都是轰炸机先行突击机场,调用战斗机突击的做法不能说没有,但不常用,毕竟效果不好。
时代显然变了,中国掌握了火箭这种核心科技,不用又慢又笨的轰炸机打头阵,直接用战斗机携带火箭,展开饱和攻击。
无论喷火、P—63还是La—9都具备携带长剑—2的能力。毕竟,这时代螺旋桨战斗机的机翼如果连2枚250公斤火箭都承受不住,会被人极大笑。
这也是林冠华经常和军委反馈导弹产能不足、生产太慢的原因,要给这么多螺旋桨飞机配置空射火箭,动以万来衡量,产能充足才怪!
军委最初讨论先订购1万枚,林副主任大笔一挥,在后面加了个0,直接变成10万。
工厂三班倒后,产量快速提升,成本不断压低。
一枚配置被动无线电/辐射导引头、搭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剑—2导弹,目前价格已压到不足2000元人民币了,非常亲民,10万枚全生产也不过2亿人民币。
比常规炸弹当然贵不少,但训练难度大大降低,只要能把飞机飞到目标附近,傻瓜式按几个按钮后,剩下啥都不用管,导弹自己会完成作业。
按标准流程培训能空战、能对地扫射、能精准轰炸、能完整操作雷达的飞行员需要太长时间,新中国既没那么多时间,又需这么多飞行员,只能删减必要科目。
4项高阶培训中,雷达科目基本没有,精准轰炸最不重要,对地扫射其次,最重视的还是空战。
挂载被动辐射/无线电火箭后,一票老式螺旋飞机重新焕发青春,一旦发射完火箭瞬间恢复为前线战斗机,丝毫不受任何影响。
其实当初导弹设计院专家认为这种制导火箭不够精准,落地圆概率偏差太大,得进一步改进导引头,目前更像是半成品。
林冠华哈哈大笑:要的就是偏差率大。不大的话,打雷达站、打塔台就真只能打这些地方而没法对旁边进行散布攻击。
就像现在空袭用的长剑—2都奔塔台去,实际因存在概率偏差,会在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地方爆炸。
螺旋桨飞机大概率打不过喷气机,但加挂空空导弹的螺旋桨飞机和没有空空导弹的喷气机开片,鹿死谁手可不好说。
类似咸兴机场的场面,此时在朝鲜北部大规模上演,沃克、阿尔蒙德催促的空袭作战,此时反而成了美空军的催命符。
要不是地勤巴结地把飞机拉出来,把油弹准备好,志愿军突袭时成功率可能还没那么显著。就像南云忠一不瞎折腾鱼雷和炸弹换用,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未必会输得那么惨。
当志愿军空军对敌军前进机场猛烈空袭时,大邱、大由一线的美军机场立即出动喷气机拦截进攻,第一波次投入进攻的就包括32架F—86和18架F—84。
他们很快遭到云层之上的J—1和J—2们的拦截。
美国人一度以为对面是Mig—15或比斯,两三个照面后就知道不是。
虽然和米格机长得非常像,但动作更趋灵活,火力持续性比Mig—15要猛得多,4门20mm转膛机炮喷射而出的火力,根本不是12.7老干妈可相提并论的。
F—86命中对手几发机枪弹无关痛痒,但只要被对面的20mm薄壳弹命中,直接就炸出一个大窟,吃到3—4发后就得坠毁。
佩刀老鸟们发现,对方技术很娴熟,一般假动作根本骗不了对手,尤其对面速度更快、半径更小、滚转速度更迅猛时,你无论做什么假动作都是错的。论做假动作,200个击落战果的德三王牌不比你们强悍?
美空军急得在电台里哇哇乱叫,回击他们往往是有力的一击。
甚至有几架F—84见势头不妙想直接俯冲跑路时,被马力开到最大的J—2直接用瞬间超音速追上,几发点射下去,这些油挑子便化为一团火球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