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大选(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8章:大选(3)

“库兹涅佐夫同志,知道为什么招呼你过来么?

“知道……”库兹涅佐夫平静道,”是为中国同志在朝鲜重创第七舰队的事。”

斯大林把报纸推到对方面前,指着密苏里号一片狼藉的场景问:“我们有这种超音速反舰导弹么?”

“没有!”

“我们有那种高精准度,能无视干扰就有效摧毁敌人巡洋舰的反舰导弹么?”

“很遗憾,暂时也没有。”

“那我们有什么?”斯大林不悦地皱起眉头,”千方别告诉我,您只顾着捣鼓那些华而不实的航空母舰?”

我们有了183R导弹艇和P—15反舰导弹,并根据中国引入的上游—1导弹、长剑—1导弹进行改进升级,目前已具备无线电被动引导、雷达主动引导、半主动引导等功能,还在发展夜间红外制导.”

库茨涅佐夫道,”应该说,我们的发展速度不算慢。除183R导弹艇外,还尝试发展P—4、P—6导弹艇,但还需要些时间,超音速导弹也有了初步设想,只不过还未变成现实。”

想到这里他又低声道:“我觉得发展航母不可偏废,中国同志不是没有航母,只不过这次恰好在夜间进行战斗,航母没法用罢了。”

苏联知道中国用了S—100鱼雷艇后续发展的技术,但正如美国看不上鱼雷艇,苏维埃也有自已的骄傲,不愿意仿制S—100,更愿意基于本国鱼雷艇去新搞导弹艇。

非说苏维埃官像蠢么?那当然不至于,因为S—168的情况他们评估过,最后予以放弃:过于昂贵!

在苏联的制造体系内,仿制一条S—168价格超过3000万卢布,该预算一直没法通过。

造船厂也没狮子大开口,因为中国造第一批S—168时,价格同样贵得离奇,是靠大批量生产后再压缩成本的。

苏维埃造船台上,堆满了斯大林同志心爱的战列巡洋舰、库茨涅佐夫同志心爱的航空母舰,还有各种各样的潜艇与配套军舰,没法在导弹快艇上配置这么高预算。

毕竟,一辆T—34/85的造价还不到15万卢布,就算贵得多的IS—3也不到30万。一条不带导弹的快艇居然比100辆IS—3都贵,在内部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恰好二战结束后,苏联设计并制造了一堆183型鱼雷快艇,又发展了P—4鱼雷艇,以此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苏联自已的导弹快艇库兹涅佐夫描述的P—6型鱼雷艇就是大名鼎鼎的蚊子级导弹前身,吨位小于75吨,在苏维埃军事架构中是世界大战的附属品和消耗品。

林冠华有时搞不懂苏联人的脑回路,这么小的导弹艇,既无法承载太多导弹,又因舰桥矮小而无法探索太远距离,适航性不好,战斗力其实大打折扣。

类似蚊子级说是有600海里续航,实际上必须按指定最优航速来开才达得到,稍微有所偏差就会大大缩水。

600海里的调度距离别说对横跨欧亚大陆的苏维埃来说太过渺小,就是在南海转个圈也不够。

中国的导弹快艇续航力都要求1500海里以上,至少海南到方生间随意单趟飙船不需额外补充燃料。甚至林冠华觉得S—168体积也不够充分,又搞出了S—325和更大的S—532。

车舰可以当消耗品,就你苏维埃的人力储备,还能当消耗品看?反正他百思不得其解。

但苏联不管这些,在获得上游—1技未转让,再加183型改造后,成为183R型(R是火箭的首字母),上面搭载的就是SS—N—2(莫河),虽然提前4年,但历史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老路上苏联这么搞也有自己迫不得已的理由毕竟苏联海域被分隔在4处互不统属的海域,要配置同样数量、威力的辅助军舰,就必须一口气同时搞4套,而不可能像中国那样搞1—2套就够了,对成本相当看重。

除此之外,苏联还有大量飞机、坦克需要建造,船台上堆着一大堆军舰,在最近这3年整体国防预算不如中国的前提下,只能精打细算。

斯大林有点不太高兴:“中国同志用火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虽然号称也掌握了这项技术,但很多人说其实还没法实战。”

库茨涅佐夫点点头:“还需要时间,我们很快会把差距缩小的。”

“中国在导弹领域的起步其实比我们晚…”

斯大林的口吻出逼人,”战后我们接管德国导弹时,中国还在打内战,根本不可能研究火箭。短短3年,他们已跑到我们前面去了,您不觉得其中有很大问题么?”

库兹涅佐夫苦笑道:“研究重点不一样罢了。当初拿到德国导弹后,所有工作重心在于研究远程投射,我们想要600公里的P—2,3000公里的P—3,这些都是困难重重、耗资巨大的庞然大物,最后也成功了。

现在正研究投射距离超过5000公里,能携带核战斗部的远程导弹,中国同志一开始的研究重心就是反舰,他们还没有核武器,自然谈不上核战斗部与远程导弹。

我们还在研究潜艇与潜射火箭,中国同志刚从我们这里买了几条二手破潜艇回去,我想也谈不上潜射火箭。

这是当初中央确定的发展方针,我们牢牢贯彻了该思路去执行,我感觉落实得还算可以…”

斯大林不高兴了,他找库兹涅佐夫来是希望对方承认错误,表示苏维埃确实在反舰导弹领域落后了,如果他有这样的认识,再愿求要求追加些资源和经费,他没准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现在这个海军司令员在说什么?

他在说工作重心不一致;在说中央决定优先发展远程火箭和核导弹;是中央决定多点开花……

这什么意思?是指责他斯大林决策错误?还是说他口里的中央另有其人?

“库兹涅佐夫同志,我再强调一遍,导弹对我们很重要,没什么偏废余地,必须齐头并进发展。您是海军司令员,远程导弹和核战斗部导弹和您没有关系,你的重要任务是抓紧把反舰导弹搞上去,把超音速导弹搞出来。

库兹涅佐夫终于听懂了:“能不能再增加部分预算?”

“您可以砍掉些不必要的东西,比如,航空母舰……

斯大林瞪着他道,”你自己说不可能齐头并进发展,那在海军领域也需有所取舍,在我看来,苏维埃有广衰的领土,足够部署机场和飞机,面对导弹的异军突起,航母已成为一种华而不实、耗资巨大的过时玩具。

“航空母舰确实非常重要……

库兹涅佐夫其实想把斯大林同志最看中的82型战列巡洋舰项目砍掉,光目前开工的2艘如果废止,就可以节约14亿卢布经费,但他的脑子毕竟还没坏到这地步,又道,”让我回去研究下,看如何统筹调度并挤出经费加快反舰导弹发展,以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话说得还算顺耳,斯大林的情绪略微缓和了些,又补了句:“超音速反舰导弹如果确实还没有储备,那尝试从中国引入吧,可以找些其他设备或资源和中国中交换。”

“明白,我尽快拟定一个方案向您汇报库兹涅佐夫走后,斯大林叹了口气,不知该说什么,但凡以前有人和自己这样硬顶,他肯定毫不犹豫拿下了,但海军实在需要专业人才,库兹涅佐夫已被拿下过一次了,结果接班人更不像话,不得已只能再把他重新请回来。

如果现在再轻而易举把库兹涅佐夫搞下去,岂不是又证明自己决策失误?

库兹涅佐夫走后40分钟,马林科夫在贝利亚陪同下,抱着一大堆卷宗和报表进来了,上面统计的是过去2年中苏贸易的情况。

之所以叫马林科夫而不是实际分管的米高扬来汇报,说明斯大林同志内心相当不满。

“过去2年,尤其是今年,我们向中国出口了600多方吨钢铁、500多万吨原油制品或成品油、600多万吨化肥?但几乎没怎么出口成套工业设备?

马林科夫点点头:“中国成套设备购买方目前主要是欧洲,确切地说就是英、法、比、荷、瑞典、瑞士等国。”

“米高扬为什么不推动工业设备出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