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大选(4,4600月票加更)
“我们不是从中国引进人口么?据说已多了300多万?
“这数字没错,但中国同志大幅度增加物资进口需求后,使劳动力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比如,铁路业、港口码头作业、钢铁厂、化工厂、石油加工业都追加了劳动力,这批新增加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轻工业日用消费品……”
马林科夫不知斯大林担心些什么,尽可能把话说得完整和全面些,”依靠中苏贸易,我们收到了一大笔税收,缓解了日用品供应短缺问题,关于贸易缺口,经过布尔加宁等同志的努力,也用一些二手车事设备进行冲抵,整体上……
贝利亚不露痕迹地咳嗽两声,提醒这位老朋友:您可千万别说军事装备了,斯大林同志对卖了中国一大批廉价美援物资,及中国不肯买仓库里那堆二手装备恼火着呢。
直到朝鲜正式开战、中国那么多英美军事装备暴露后,斯大林才明白,原来中国向英国买了上万的飞机和坦克,这些生意本来都该是苏维埃的!
难怪中国提都没提空军支援问题,他还等着拿捏下的。
斯大林隐晦道:“目前战争期间,石油是不是应该涨价?美国会不会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的制裁使中国无法购买外部石油?”
马林科夫楞了下,斯大林同志这话什么意思?他不想出口石油制品给中国?还是说,想趁着中国机械化部队对燃油消耗加速的契机趁机提高点价格?
他疑惑地朝贝利亚看了一眼,希望对方能多给点提示,后者不露痕迹点点头。
点头是很下意识的动作,马林科夫多少有点理解,酌道:“石油这件事吧,怎么说呢……中国对石油及成品油需求还是挺大的…就我所知,中国除进口石油外,本身也在大力开采本国油田。
满洲这里有个大油田,年产量可能有400万吨;山东这里有个胜利油田,目前可能也有50—100万吨的产能;另外2个月前我听说天津附近又发现了一个叫大港的油田,可能也有几十万吨产量……
除此之外,中国掌握着缅甸油田的全部产出,100万吨,阿萨姆这里他们控制了一个新油田和炼化厂,30万吨。
荷兰人的婆罗洲油田可能有800万吨产出,听说在满足本地需要后,剩余油料基本都卖给了中国;英国、法国也向中国大力出口油料,除此之外还听说中国依靠香港,从美国走私高等级航空燃油,数量可能以百万吨计算。
没人真清楚中国需要多少燃油,也没人知道中国一共存储了多少成品油…
我权衡了下,根据已对外披露的数据,中国将和欧洲合作新建6000万吨产能的炼化厂。
总体而言,我们供给中国的油料最多不超过20%,光我们提价,其他人不动,那等于我们放弃了这个市场…”
眼看贝利亚朝他使眼色,他马上又道,”当初米高扬同志和中国同志谈的是成品油换药品,如果我们减少成品油输出,那药品输入就会减少。
价格是不是要调整,我觉得可以商摊,毕竟药品总体趋势是下降,成品油价格却一直很稳定,照理应该多换些药品才对…
马林科夫啰啰嗪嗪说了一通,既表达了目前苏联出口成品油没有关键性,中断供应或提价只能带来反感,又充分说明不能中断的理由,那是拿来交换药品的。
至于价格合理不合理,这是米高扬同志谈的,我不知道,我不负责,我没参与!
“换药品?不是换橡胶?”斯大林震惊了,”为什么不换橡胶?”
“橡胶也换,但橡胶用不了那么多。”
这不可能!”斯大林满脸不信,”经互会每年都有很多橡胶指标,东欧都没橡胶.”
呢……”马林科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用征询的目光投向贝利亚,他吃不准实话实话对自已有没有风险,贝利亚继续不露痕迹地点点头,于是马林科夫继续道:“现在东欧需要橡胶不再通过经互会了。”
那他们怎么搞到橡胶?”
“直接和中国进行易货贸易。”马林科夫随即补了一句,”比如捷克和德国替中国按规格生产集装箱,用生产出来的集装箱交换中国橡胶。”
“这都是谁改的规矩?”斯大林恼火道,”为共产主义共同事业,当初说好这些物资都要由经互会统一调拨(赚取差价)。”
马林科夫吃不住劲了,吞吞吐吐道:“今年铁路系统出事后,为尽快平衡物资输送,您亲自下达指示,按快速、有利的原则实现东欧与中国,我们与中国海运的方针……
可能我们对您的指示精神没切实领悟到位,以至出现了不大不小的偏差,我回去后重新召开会议再统一下思想认识。”
瞧瞧,马林科夫就比库兹涅佐夫同志会说话。
明明是斯大林自己下的指示,现在他翻脸不认账,马林科夫马上谦虚地表示”这是我们对斯大林精神领会不到位”,这样的干部不当接班人谁当接班人?
是故斯大林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追问:“现在有多少没走经互会而直接贸易了?”
中国与东欧之间,大多数没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输的货物都是直接贸易,比如橡胶、咖啡、大豆、钨、锑、轻工业品等…东欧与我们的贸易继续走经互会体系。
有些时候不是不想走,只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实在无法承受太多的运能,必须依靠海运,再走经互会体系就不恰当了;今年因为货物积压,东欧同志都告状到我、米高扬同志这里,这样做也是为了表示安抚。
东欧的同志也很需要外汇购买欧美产品,中国同志会用亚洲美元和他们结算,他们比较看重这点,系统运作稳定,不像我们这个金融系统,混进来一批托派,搞得我很头疼扩大中国和东欧直接贸易,当初也是消化特种卢布的重要途径。”
马林科夫又补了朝鲜情况,”今年朝鲜交通情况不好,他们的物资和矿产都归中国收购,由中国结算差额卢布,朝鲜问我们买军火。总体而言三边贸易是扩大的,苏维埃整体出超,有盈余,年底中国同志会把亚洲美元结算给我们。
米高扬同志谈了4000万美元,这得到过中方保证,我看问题不大。”
贝利亚竖起大拇指,夸赞老朋友说话高明。
既点出了问题,又表明是”安抚”的权宜之计,如果斯大林不同意明年可以再调整,再把米高扬拉过来,显得这件事大家都有份,不是他马林科夫擅自做主一听马林科夫提起”金融托派”,斯大林一阵抽风似地牙疼:
苏维埃实力是中国十倍,但这金融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搞不好。
人家发亚洲美元玩得好好的,轮到莫斯科玩金卢布,非但被南斯拉夫肆意嘲笑,还被瑞士银行家搞走200多吨黄金,气得他亲自下令安排打靶。
可题又回转到药品上来,斯大林惊道:“难道现在我们连药品都从中国进口了么?”
马林科夫点点头:“中国华北制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技术先进、新药品层出不穷,价格比我们自已生产要便宜许多,不但我们,东欧各国都几乎不再研发日常药品了。
药品分量、体积太小,物流费用占比太低,哪怕从中国空运也耗费不了多少钱。中国轮船往欧洲跑一趟,可输入足够一年使用的药品。
对东欧来说,从我们这里进口也是进口,从中国进口也是进口,自然是哪里更实惠选哪里。
总体总而言,生产最要紧,中国不但人口最多,且人力成本实在太低,只要中国能掌握的东西,一般总能给到最低价;
中国也不要求支付外汇,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大宗物资有很大需求,大家通过贸易各取所需。
我们反复权衡过,自已生产、研发药品和用成品油去交换,还是后者省钱、省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