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调停(1,2月100月票加更)
既然尼赫鲁还认不清形势,海得拉巴又要独立,伦敦决定再等等,继续施加点压力。
华盛顿这边先塘塞一下,意思尼赫鲁并未邀请英国调停,中国倒接触过了,愿意接受调停,但需尼赫鲁先表态。
毕竟现在是印度急着求和,而不是中、巴急于求和,位置首先要摆正。
尼赫鲁如果觉得拉达克、乌热等地区还属于印度,那这件事便没法谈,就算谈也会谈崩。
杜鲁门和艾奇逊觉得有道理,美国在朝鲜吃了亏,都得委托包瑞德出面谈和,被打得溃不成军的尼赫鲁有什么资格继续端架子?
得了北京的支持、伦敦的默许,阿萨夫·贾赫七世兴奋不已:北京—伦敦对外表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是有点东西的嘛!上次求英国支持,伦敦没搭理自己,这次北京一说支持,伦敦便默许了。
他的妻子杜鲁舍瓦苏丹公主是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任哈里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的女儿,也是奥斯曼帝国王位的法定继承人之一。
她比丈夫更冷静些,说道:“还是要争取巴基斯坦和法国的支持,银行里的那100万英镑反正也拿不回来,就送给巴基斯坦好了,除此之外,法国人想扩大亚南的地盘也该赞同。
我觉得总督阁下说得很对,既然都出3亿美元寻求中国支持了,为什么不再多出1—2亿,让中国军队再帮咱们把领土扩大些直达海岸线呢?将来一旦有困难,也可以寻求中国帮助英国不会再往印度派军队了,巴基斯坦和法国的的军队也很弱,能打得过印军的唯有中国军队,且中国领土就在附近,调兵非常方便。”
1948年退位前,阿萨夫·贾赫七世在巴基斯坦驻英国高级专员的威斯敏斯特银行账户中存入了100万英镑,当时称这笔钱是”委托保管”,但巴基斯坦方面表示这笔钱是他为保证土邦不受印度军队攻击而自愿给予的。
双方开始围绕这笔款子吵架,对拥有20亿美元身家的国王而言,100万英虽然不少,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主要是感觉有种被人欺骗的感觉,尼赫鲁吞并土邦时,巴基斯坦也没真正出兵支持自己,更为不爽。
杜鲁舍瓦苏丹公主显然想得更多,现在独立需要各方面势力帮万国牵制尼赫鲁,没必要为100万英镑和巴基斯坦搞坏关系。
法国人想趁乱扩大本地治理,需要由头,听说海得拉巴要独立连忙赞同,
但法国派不出部队,也不想和印军打仗,法国印度总督便出主意让王公请求解放军帮忙,并建议海得拉巴把领土外扩1万平方公里。
即把克里希纳河与戈达瓦里河之间的印度领土全部拿下,确保该国获得海岸线与至关重要的海港。
法国控制的亚南就在戈达瓦里河北岸,法国暗示两地盘今后相互衔接、便于照应。
法国人说得冠冕堂皇,阿萨夫·贾赫七世又不是政治小白,一眼就看穿:法国人也想借解放军之手扩大地盘,说明他们很推崇中国武力。
再想想看就不奇怪,密苏里号和让·巴尔号的惨烈他在报纸上看到过。
法国实力不足只相对而言,人家毕竟是五常之一,中国能不买法国的账,海得拉巴敢貌视法国么?
再者,法国总督说得也有道理,如果海得拉巴继续和以前一样被印度四面包围,一旦尼赫鲁派兵镇压,决计躲不过去也不可能有外援,1948年就是这样孤立无援被人推掉。
一旦有了海岸线、大河与港口城市,一切就好说了。
了不起再送几个城市给中国当军事基地,费用全包!
美国人不是要在印度建军事基地嘛,海得拉巴也可以建中国基地。作为临时性的过渡措施,先用法国亚南顶一顶。
国王言辞愿切地写了封亲笔信,委托财政大臣送给中方:
保证进行土改,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实现耕者有其田;
保证不对海德拉巴起义进行追究,同意按宪政模式建设政府,允许共产党组织活动并参与竞选;
—保证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一视同仁地对待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实行世俗化政治,不让宗教参与、干涉政治;
—出资5亿美元请求中国给予海得拉巴经济、军事、政治、外交各全方面支持;
愿请中国在海得拉巴驻军20年,期满再延续,海、陆、空三军都需要,费用由海得拉巴王国承担,看到这份电报,主席忍不住笑了:“哎呦,阿萨夫贾赫七世不是想入党吧,这写得有点儿姿态太低了。”
总理无奈摇头:“尼赫鲁干事情实在不讲究,下面人都受不了他。”
为立威,在镇压海得拉巴独立后,尼赫鲁故意纵容印度教徒对穆斯林进行抢劫、大规模屠杀和强奸以进行震,数方手无寸铁的穆斯林平民死于印度教徒的暴行,造成印度现代史上臭名昭著的海得拉巴大屠杀。
土邦王公发现被尼赫鲁的文字游戏骗了,当初说好保证待遇,其实只确保王公的地位,并未保证权力,所有王公权力还不如地方的首席部长。更要命的是,过了几年,印度统治一稳固,连经济待遇都不想给了。
少奇同志奇怪道:“既然有这么多想法,为什么当初不能发动群众?印军我看也没那么厉害啊……
“此一时彼一时也…
任书记道,”我研究过资料,这位国王喜欢推广西化、城市化、现代化,想法很多。
但他又不愿意减少王公贵族们的收入,疯狂压榨剥削农村,尼赫鲁镇压时,那些农民、小农场主、基督教徒、少数民族联合拥护印度共产党发起海德拉巴大起义。
在被共产党起义军和政府军两面夹击下,因害怕十月革命俄国沙皇的下场,以保留王室地位和待遇为代价同意加入印度,但后来海德拉巴大起义也被尼赫鲁政府镇压了。”
众人恍然大悟,阿萨夫·贾赫七世和伊朗国王巴列维差不多,都是盲目西化并压榨底层。本就因为教义缘故得不到支持,再加这种作风,独立能获得民众支持才有鬼。
难怪这封信有不追究起义,愿意实行宪政、同意共产党组织参与政权活动的保证。
朱老总道:“能保证他说的是真心话么?还是只为了追求独立而言不由裹,但也不对啊,如果他说谎,谎就算现在独立,日后统治也维持不下去,迟早要被人民推翻,等那时候清算,恐怕下场还要惨。
主席点点头:“这位国王是个很复杂的人物,虽是世界首富,但热衷于慈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捐了上百所,还为英国参战捐款2500万英镑。
虽然有时奢华无度,但又节约得要命,他自己织袜子,40年戴同一顶普通帽子。
我倒觉得,小林的评价可能更恰如其分,这位国王一直处于上流社会,仰慕西方现代化并看不起最底层的人民,所以才出现城市和农村两张皮的局面。
究其本性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奈何方法有点问题,但和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天怒人怨的暴君还不同。
他在政治上有一定追求,第一次独立失败给了他很大打击,迫使他开始反省、思考。我倒觉得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看能不能转变过来。
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封建君主马上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者,这不现实,这个国家如果能实行英国式宪政,完成类似日本、韩国模式的土地改革,将来还可以再发展。”
总理道:“我赞同主席的意见,当前重点是削弱印度的力量,打垮尼赫鲁的侵略野心,推动共产主义革命并不是当务之急,如在海得拉巴马上输出革命,会带来更多问题和国际舆论攻击,英法也不会站在我们这边。
我倒觉得不必刻意强调共产党,只要允许实行宪政,给予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一视同仁对待各党派就行,至于土改肯定要坚持,这是长治久安的保证,但模式如何确定可交由宪政会议讨论决定,这样才算民主嘛。
众人都表赞同。
“至于领土适当扩大,从军事和战略来考虑也正常,印度本就是土邦林立的局面,但是……”主席想了想,问一直埋头做记录的林冠华,”小林,你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