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前瞻(2)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17章:前瞻(2)

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建大桥不要操之过急,多讨论、多权衡,把方案搞完善些,成熟一座、建设一座。

武汉大桥建设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一并总结吸收,武汉这里是苏联专家带队还是德国专家带队?”

苏联专家带队。康士坦丁·谢尔盖维奇·西林同志为首的一共28人组成苏联专家组,茅以升同志为首的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滕代远解释道,”南京这边是德国专家组团。”

基建任务千头万绪,对专家需求极大,光靠国内专家根本忙不过来,在林冠华建议下,中财委将各国专家分组后担任项目顾问,尽可能避免混杂,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基本方案敲定后,通常一份图纸或可行性报告会送2—3个不同专家组盲审,对各方面都提到的意见,肯定要重点修改;对分歧的意见就相互沟通、介绍、解释。

这样做虽然在图纸审查上消耗了些时间,但多重把关后可以进一步保证科学性,很多方案最终就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调整。

成昆铁路修筑有东线、中线、西线三个不同的方案设计,后来东线成了内昆铁路方案,而中线是德、比、苏三国专家共同推荐,中线不但地势相对平坦、施工难度不大,且费用也可节约很多历史上中央最终选了难度最大、路线最长、耗时最长的西线,甚至中间还出过严重事故,为此牺牲者不在少数。

为什么选西线,就因为高层有人提出西部地方太闭塞、太落后,特别彝族聚集的地方甚至还存在原始奴隶制,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把凉山等地方发展起来,以西线建设为宜。

这种调子在中央很有市场,很多高级干部对当年自己工作过、奋斗过、接触的场面念念不忘,很想把他们开发起来。

他们牵挂老区人民、穷苦地区,一心一意希望借中央项目落实下去、造福群众。

这次照样有此考虑,但面对三国专家团的共同意见及中财委有关移民建议,中央最终放弃西线,转而改为中线方案并提前十多年开始勘察、设计、上马。

后来工程项目就有经验了,尽可能按专家意见走,凡有领导打招呼说落后地区想照顾下,能不能铁路按此改道,铁道部意见就是先移民。

你不是说那地方落后嘛,我们也为难,不过可以让邓子恢给你挑个好地方安置,中央再发补贴!

也有人脑子没转过弯来,气呼呼道:“难道延安、井冈山这种地方也不建设,就让他落后下去?老区群众当年为我们牺牲很大呦。”

这种压力有时候大到邓子恢也扛不住,林冠华就在书记处会议上开玩笑:“革命胜利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长都进城了,我看老区群众也可以享享福,把他们接到北京、上海、天津来吧………

现在首都新区建设也需要人,接纳个几十万我看没什么问题,这些苏区、红区群众进大城市,还能进一步提高革命氛围,免得老是被旧势力、城市资产阶级包围。”

闻弦歌而知雅意,书记处一下子就明白原委,厉声批评有关方面胡乱伸手打招呼干涉项目的做法。

林冠华提到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老区、红区为什么能让共产党扎下根来,不就因为穷山恶水,国党和日本人鞭长莫及嘛,现在共产党进了城,安排部分老区群众来城市生活确实也可以尤其天津、北京首都新城乃至各大城市都在大规模新建项目、扩容城市的前提下,安排人口进城也是个解决办法,但这件事需要邓子恢统筹兼顾、协调安排于是乎,陕北有部分群众填补了唐努乌梁海和新疆,由部分入了宁夏,算局部性缓解了土地、水源矛盾等问题。

江西也有很多人口从山区迁出,有些安排去南昌,还有些就考虑异地安置。

这次的动作是要抽湖南、贵州、四川人口去填山南,一方面缓解人口矛盾,另一方面巩固新领土。

参加奠基仪式的干部群众一开始井不知道主席会过来,等三三两两抵达现场,看到主席身影后,人群爆发出巨天的欢呼声,奠基仪式热闹非凡。

中午吃饭时,主席想到了四川的水利和工业建设,又问林冠华:“子恢刚从四川回来,汇报了成渝铁路通车后四川的新发展,建议可多放几个项目去四川,你怎么看?”

“他也和我说了,我说正准备给他们安排水电站项目,也不是那种特别大的,而是中小型电站,先把工业基础打起来,顺带也帮我们消化下几个汽轮机厂的产能。

一方面快速把电价降下来,另一方面也免得老是去进口大型火电机组,那东西好贵的呦!”

哈尔滨电机厂研发的第一台800KW水力发电机组用在四川I下碱水电站里效果很好;后来陈明仁搞了1台,用简易方式安装在胡康河谷附近,也给特别军区和克钦部送去了电力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不但批量建设800KW的成熟技术,还研发了更大型的1200KW机组,至于更小的机组,比如几十、一百KW出头的机组,上海、天津、北京能产的电机厂不在少数。

此时小水电造价都特别低,一般电站每千瓦造价为800元左右,一公里高压线路造价在1000—2000元之间,只要经营管理得好,盈余非常容易。

浙江瑞安县用3个月时间建设了仙岩水电站,水轮机出力50马力,发电机容量35KW,配备了抽水机、碾米机、榨油机各一台,建设了输电线路,总投资不过5万元,基本是个县甚至富裕点镇都能承受。

依靠这些电力供应,抽水、加工、照明收入扣除折旧、工资、费用等成本,3年即可收回成本。

贵州省惠水县建设了姚家哨小水电站,总投总入不到8万,除供给县城和附近乡村照明、加工用电外,还建成了5座电力抽水站,使50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田,一下子让粮食产量上去了。

对农业来说,有电力供应可以增产增收;对工业来说,设备、线路都国产化,立即带动销售,形成工农业双向循环。

更有利的是工程施工难度不大,占用劳动力也不多,农闲时搞个几百号人一弄就完事,还能给农民增加收入。

水利部在总结经验不断推广,甚至还组织了小水电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手把手教基层怎么搞小水电。

所以林冠华一说,傅作义马上接茬:“去年全国搞了19个县的小水电,今年打算搞他80个,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当然啦,林副主任说的那种800KW、1200KW乃至再大点的电站需要专项技术、专门设计建设,电力部也会参与,基本上连续施工8—12个月也够了。

四川、云南、福建、广西到处都是河流,工业落后,电力不足,搞这种东西正好。”

主席沉吟道:“不对啊,邓子恢汇报时说李井泉也提到了电力,说四川基本还是够的。”

“主席,他那是为了钓项目,故意这么说,四川够啥啊。”

林冠华笑道,”确实有在四川建设成飞的想法,但航空公司需要铝材,总不能方里在调拨过去,我就考虑就地安排电解铝。

正巧四川广元、雅安芦山县都发现了铝土矿,规模还挺大,可以上马电解铝项目。

也没想搞太大,就想给四川安排一个1万吨的电解铝厂,这规模其实不算大。但一算不行,一吨电解铝前前后后要3万度电,1万吨就是3亿度电。

3亿度是什么概念呢?整个四川一年也就3亿度消耗刚出头。

这电解铝厂往四川一放,要么厂开不起来,要么全四川黑灯瞎火一片,所以方案做了最后没落地,还得先在档案室里缓缓,等他们把电站建好,电力供应保证才能干…

其实上次开工业会议,陈副总理已不点名地说过有些省基础不足暂时不能上大项目的道理,看来我们工作还不到位,得再强调强调。”

主席眉头一皱:“四川就3亿度?好像确实不多。”

“是不多,但这已翻了一倍啦,49年才一亿五!”林冠华无奈道,”所以先别急着整大工业,只能先搞发电厂。”

主席关切地问李先念:“湖北电力是多少?”

“今年武汉新电站建成,可能会突破6亿度,明年破10亿应该没啥问题。”

主席叹息着点点头,全国一年270多亿度电,东北分走一半多,京、津、唐、上海、台湾这几个地方又分走了剩下的一半;其他近30个省级单元一共才分享60多亿度电。

湖北、湖南因为林冠华拼命给他们补电厂、补项目,勉强还有点格局,但也就是5—7亿度的量。

四川4500万人口只有3亿度电,真是听者落泪、闻者伤心,主席忽然想起林冠华当初为了给中南海搞电,专门去置办柴油发电机的场面,那时候北京照样一片窘迫京、津地区恶补3年,终于缓过劲来了,但全国其他地方显然还没同步奏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