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预期(2,1300月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30章:预期(2,1300月票加更)

“主安,王安,教授打电报来,他那里需要2K磁芯存储器,如确实好用,建议以后你公司的产品成为指定供应商。

“是嘛!那可太感谢了!肯定是你老兄推荐得力!”接到吴福成电话,王安惊喜道,”一下子买这么多,你看给什么折扣比较好?”

“折扣无所谓,但我建议你亲自跑一趟英国给他送去,顺带再帮他排查和衔接。”吴福成笑道,”教授这人要面子,咱们得尊重他。”

“没问题,我明天就走!”王安乐呵呵道,”英国那计算机我也有兴趣,参观参观挺好!”

埃尼阿克时代,计算机没有内存这概念,但计算过程中必然要用到暂时存储的数据,科学家便发明了水银延时存储器,这是根直径10mm、长150cm的管子,内部有很多充满水银的管道。

埃尼阿克共有5200个水银槽,每个槽装满水银重400公斤,总共可临时存储约8K数据。

如此设计实在太笨重了,没几年就改用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作为主存。

这套装置被称为威廉姆斯管,相比水银存储器先进了些,毛病依然不少:易碎、存储量小、价格昂贵等。

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在工作时表面电荷维持时间很短,每隔一段时间就得重新发送一次电子束以维持电荷实现刷新,日后存储器都没再用威廉姆斯管,但刷新特征却被保留了下来。

IBM新推出的701型计算机就用了这种真空管。

王安是昆山人,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时本想去IBM工作,结果被拒之门外,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最终进了哈佛大学研究所旋风计算机课题组。

他的任务是配合导师研究新存储设备,主要原理是在铁氧体磁环里穿进一根导线,导线中流过不同方向电流时,可使磁环按两种不同方向进行磁化,代表1或0的信息便以磁场形式存储下来从而完成存储。

旋风计算机研发过程中,华人知识分子掀起第一波回国高潮,王安因忙于研发,或心中实在没底,最终决定搞完再说。

49年10月,他申请了这款存储器的专利。

1951年,雄心勃勃的王安离开哈佛大学,以仅有的600美金创办了”王安实验室”,开始自制并出售磁芯存储器,单价4美元一个,均由他手工制作而成。

按历史进程,IBM小沃森会闻风而来,以邀请王安担任IBM公司技术顾问、承诺购买磁芯器件等诱饵骗取这项发明,最后利用人脉、权力、官司将王安拖得精疲力尽而只能草草低价放弃。

在林冠华干扰下,吴福成和王安成了好朋友,肖恩所在的欧洲创新基金也向给王安实验室投资了50万美元,获得了40%的股份,帮助他完善这项发明并尽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王安则以专利入股,占剩余60%的股份。

理解磁芯存储器的理论很简单,真正麻烦在于制作,起初是2根线,后来是三根线穿入如米粒般大小的铁氧体磁环并焊接到电路板上。

王安聚精会神搞,最多完成10—12个/天,且废品率很高;吴福成在实验室里算打杂能力比较强了,经培训后比王安还逊色一些,只有8—10个;吴福成的妻子珍心灵手巧,一天只能完成12—14个。

一个磁芯存储器是1位,8位构成1Byte,如按王安的售价就是32美元,需要1K内存就是3.28万美元,就算在美国也相当吓人。

大家很清楚,磁芯存储器物料成本不贵,贵的是手工。

王安创办公司并获得风投后,一门心思考虑如何简化生产或干脆用机器生产,折腾半年多没任何进展,直到被老家寄来的一件东西打败:那上面铺满了1024个磁芯存储器,样子和自已研发得一模样,唯一不同的是价格。

对方只开口要价1400美元,只相当于他对外报价的三分之一。

他一时间悟了:美国人工费这么贵,就算能找到合适的人来生产,价格也降不了多少,但中国劳动力异常便宜,确实是生产磁芯存储器的好地方。

这项工程是林冠华安排的,起初他在大学里招募懂这玩意的女学生,优胜者大约能完成18—20个/天,但这速度满足不了需求,后来他在电子工业部会议上无意中说起,李强就建议能不能让苏州刺绣女工来尝试?

这立即捕破了窗户纸,只要知道会搞就行,没说非得要懂计算机或电子才行。

电子工业部去招募刺绣女工来干,除最后的电路焊接她们不懂外,穿线拉丝那叫一个心灵手巧。

培训一个月后,李强兴高采烈地回来汇报:最好的一组(穿线+焊接2个人)每天能完成完68个,最高75个;最差的一组也能做到58个左右。

哪怕每个完好的磁芯存储器按0.1元/结算,在中国也算非常不错的计件工资了。

由此,在中国成本0.2元一个磁芯存储器,到美国交给王安是1.4美元,扣除空运费用,利润率高达1600%王安因为拥有专利,可自由在美国销售,降价后一般卖2—2.4美元。

难道林冠华手里没其他存储器原件?

非也,他随便摸个出来,哪怕报废的那种都吊打这世界剩余的存储量,真是过于先进而不便展示。

不要觉得磁芯存储器不起眼,历史上这玩意占了20年市场,连登月飞船上用的都是这套系统的进化版肖克利去英国研发计算机后,同样面临主存问题,他用最拿手的MOS型晶体管制成了内存:1颗晶体管+1个电容=1套磁芯存储器。

晶体管焊接倒比磁芯存储器穿线容易,问题在于晶体管+电容价格更高,价格差不多在10倍以上。

2K存储量的晶体管存储器至少价值35万美元!

肖克利虽醉心于发明,但现在是公司董事长,基本经济概念不缺,光主存就用这么贵,只怕英国人的项目开展不下去。

他顺手申请了个晶体管计算机存储器专利挂在公司名下,然后召唤王安把磁芯存储器弄到英国来。

按现在主安的报价,2K磁芯存储器=3.28方,连晶体管存储器零头都不到,更别说运费、安装调试费乃至技术维护费研发费都含在了里面。

曼彻斯特大学听说王安参与过哈佛旋风计算机项目,热情邀请他一并参与,设备他们买了,一共掏4万美元,多余部分就算王安在英国期间的工作费用。

王安一高兴就答应了,创业一年多了,除玩票似地卖出去几个,还没正式开张呢,曼彻斯特大学可是第一笔大生意,得好好维护。

眼见肖克利地位很高同时又感激吴福成帮助,他极力鼓吹ManchesterTC计算机项目应全用晶体管,别折腾电子管了,反正现在肖克利半导体公司供应各门类晶体管,原料应有尽有。

英国人被说动了,准备改用全晶体管,原材料从肖克利公司按成本价拿,制作成功后整套技术授权给肖克利一份,如需大规模制作,可由肖克利公司承揽!

肖克利特别高兴,他曾在IBM这边拉投资碰过壁,王安当初也求职IBM而不得,于是他笑道:“我们共同打造新产业,给IBM一点颜色看看!”

肖克利教授自已也没意识到,他随手申请的专利不但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DRAM存储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专利,甚至摸到了集成电路的边。

那天他为了赶时间,在一个大硅片上焊接了8个晶体管+电容组,将那块1寸片挤得满满当当,性能测试令人满意且符合要求,但有两个麻烦:

第一,不能断电,一断电数据就没了,这点比不上磁芯存储器;

第二,价格太贵,磁芯存储器已不能说便宜,DRAM就更吓人。

在测试完成,专利申请完毕并给吴福成拍电报后,一股脑儿把这件事给忘了,更没想着集成电路这茬。

不就单硅片上焊多个晶体管嘛,他甚至都不觉得这是发明创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