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预期(5,1400月票加更)
主席叹了口气,一下子不说话了。
他不是没听到过这种言语,意思革命胜利后,外国专家、旧知识分子高高在上,高薪水、高福利、新房子、小汽车……而他们为革命抛头洒热血,胜利后反而是别人后来居上。
争等级、争待遇、争职位其实都是这种心态的外溢表现。
工资制改革中,这种局面发展到议论纷纷甚至闹情绪的地步,让主席十分恼火,不得不亲自出面呵斥。
也因为这种局面存在,军委总干部部关键军衔的评定工作目前也处于暂停状态。
很明显,抗美援朝包括西南、台湾等方面因素都需要方方面面考虑进去,片面参考历史上1955年的授衔结果没有意义。
除争论个人待遇外,对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重大变化,各方面也应接不暇,甚至还有好些军队干部对让他们学习掌握现代化军事技能表示不满。
能高高兴兴去南京军事学院报到,认真学习的军、师级高级干部连2成都没有,大部分都认为老子打了一辈子仗,难道还不懂么?
《亮剑》中李云龙这种抗拒学习的干部才是常态,这也是需要刘伯承亲自掌舵的关键,但凡资历稍微不足,就可能被台下起哄。
好在这时空除国党出身的教员,还有德国、日本出身的教员,又有了一大批先进装备,这才把那种”小米加步枪天下无敌”的论调给压下去。
军委尤其总参不是没听到过装备太多的牢骚,但还是加速把装备和顾问压下去,迅猛扩张海、空军,把军队泾渭分明的四大野战军派系打乱后重组。
这也是去芜存菁的过程,那些抗拒现代化建设、抵触高技术装备的传统干部就在热热闹闹的裁军、优化、转职中去了地方任职。
算压住了第一批山头闹事。
很快工业化项目又来了,中财委以指导20多个部委的姿态,财政统收统支的政策完成了中央经济集权,当初各根据地自行其是变为中央一盘棋。这是非常惊险的一跃,但在三反、转移支付政策出台后算压住了第二批山头闹事。
刚开始是土改,土改完搞转移支付,总归给地方部署了不少工作,有了成长空间。
军地矛盾稍微削减后,地方上的官僚队伍又有不同的分化与对抗。
共产党组织传统上分为红区的党和白区的党,论打仗、论人数,当然红区党成员居多;但进入和平年代,要巩固地方,发展经济,与各方面协调联系,那就是白区党成员如鱼得水、蒸蒸日上毕竟当初搞地下党工作,他们在城市里与工人阶级和市民阶层为伍,熟悉运作情况,更懂人际调和。
不会的、不熟悉的统统已被国党干掉,能留下来的都是精英。
相比农村出身、部队转业、连抽水马桶也不会用、为人处世一板一眼的军转干部,白区干部接管城市后更容易脱颖而出,取得成绩并掌握权力,犯错闹笑话的概率也小。
不理解这内涵,就不能理解工业化进程中官僚队伍拥戴及少奇同志的权力来源。
如果只靠提议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及确定为指导思想,同时搞点理论指导意见就能成为党内二号人物,那未免太把权力运作机制和内涵逻辑看得太简单了。
上面位置就这么多,白区多占一个,红区就少占一个,大家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你要进步我难道就不需要了么?
甚至对林冠华的位置和职位,很多人也有意见。
一个年纪轻轻的外来知识分子,从没参加过革命战争,甚至连高层秘书都没担任过,忽然一跃成为部级领导,很多人心不服。
海军建设、装备提升、亚洲美元和工业项目这四板斧砍下去才算堵住了下面的嘴,但也局限于一定层次,再往下的人群认识林冠华就不多了。
现在这时代媒体资讯不发达,林冠华又不爱出风头,虽然在外国专家队伍里工业总监大名鼎鼎,但在国内,顶着这么大的职位名头的林冠华依然不被很多人所认识。
任书记饶有兴致道:“小林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有没有什么解决建议?或者给一点适度缓和的建议?”
林冠华沉吟道:“工业化项目尤其大型项目,必须专家挂帅,科学当家,这毫无疑问。从事革命斗争的干部需要不断学习、掌握经济管理与社会建设的知识。
单纯让他学,不让他进步也不妥,中央用人还是得因地制宜,所以我想要不基建再拉升一点。让这些军队出身的同志能在基建中适应身份和角色转变。”
基建锻炼人是林冠华不断给五大书记吹风的建议。
相对工厂,基建工程管理模式更简单,调动的人员更多一个营长以前在部队指挥几百号人,在国企当个科长下面说不定连20号人都人没有,基建就不一样,可保证这么多人马。
除此之外,基建劳力大多数是农民工,与军转干部有天然契合的性格与行为逻辑,不至于产生太多隔膜。
有个引申含义林冠华没说,但只要大体推理就能得出结论:
—基建搞不好,下马没话说;
做事太腐败,下马没话说。
要清洗不合格干部,必须要有理由并遵循流程,动靠群众运动、反省阶级斗争必然要出乱子,但查贪污腐败讲究证据肯定不错。
唯一例外是”能干事、会捞钱”的干部怎么办?
林冠华建议是先网开一面,用其所长,后面看有没有改观,改了就可以既往不,不改将来秋后算账。
基建有个很大弊端:经济容易过热。
包括主席在内的高层,都不觉得现在发展不够快,而是觉得会不会步子太大、会不会经济过热?
今年林冠华主动牵头把预算指标压低,中央非但没任何不高兴,反而长出一口气,觉得终于踏实了不少。
大家集体学习过党史,大跃进标志性产物就是要求钢产量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那是历史上1958年的数字,最终穷尽全部力气只完成了684万吨。
现在这场面,1952年中国进口钢铁已超过1000万吨(部分以废钢铁进口形式安排电炉重炼),其他项目更远远超过156项目的规格,按理说不但过热,而且近乎发烧了,但场面就是不倒,甚至还可继续加码。
这套”军队出击—地盘扩容—信用增长—公债增发—工业发展—原料扩充—实力增长—军队再次出击”的循环流程,书记处越来越看清楚了,更捏了把汗,很有种悬崖边车的快感主席私下和陈大掌柜有过交代,如出问题,他要帮忙踩刹车。
陈天掌柜坦言,我不知道怎么踩啊,我觉得小林开得挺好,又快又稳,社会主义建设叫做多快好省,我看基本都达到了,有些钱本来以为是浪费,回过头仔细想居然是省。
这种信心甚至反过来影响了军委。
今天外贸部说要掐断所有对苏原料和橡胶输出,聂总长知道后只”哦”了一声,并没有任何关系恶化、如临大敌的感觉。
空军最后一批B—29也收全了目前B—50、B—29、兰开斯特合计总和1000架出头,压倒了苏联800多架Tu—4;
先进的J—1、J—2喷气机,中国拥有量已超2700架,压倒了苏联Mig—15/17集群合计的2000架,甚至Mig—17才刚刚装备部队,数量不到20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