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预期(6
“美国人已同意了前提和谈条件?”
“是的.”
斯大林深深地皱起眉头,沉吟道:“中国对我们暂停化肥出口有什么反应么?我没见莫洛托夫或马林科夫同志来汇报。”
“有的。”贝利亚深深吸了口气,”中国转向欧美进口了。
2月13日,除夕。
当新中国又问美国和加拿大追加3年内采购1.8亿美元钾肥和复合肥订单需求后,美国参议院在杜鲁门协调和运作下,以3票优势通过代偿协议。
无他,利益诱惑实在太大了。
40多亿采购,后续可能还有更多单子,很多人摩拳擦掌等着国会放行。
化肥订单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标志着既能为战争生产炸药,也能为农业生产化肥的化工资本家在权衡后加入了赞成序列。
世界上有两个钾肥巨头,一是苏联,二是加拿大加拿大钾肥在价格和性能上相比苏联更有优势,唯一麻烦是要外汇,但苏联切断钾肥供应后,转向加拿大和美国采购已势在必然。
氮肥包括硫酸铵和尿素,可指望欧洲和日本供应,包括国内生产的化肥大多也以氮肥为主;
磷肥则基于瑙鲁鸟粪输出。
三者合体后,农业战线完整的化肥产业链便具备了,甚至中国还有余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出口。
斯大林陷入深深的沉思,一下子不知该怎么办了。
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他清楚,连运费在内,大约120—130美元/吨,中国预计至少需要400万吨,国内可解决100万吨,还有300万吨需进口。
苏联作为对华出口大头,他认为至关重要,是一个可以逼迫中国让步的软施压手段。
他的设想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碰到打开支票薄用美元买买买的新中国,一下子没辙了。
人家对美、加采购量都40亿了,还在乎再多加2亿钾肥么?
他阴沉着脸冷冷道:“石油呢?”
“没完全中断,已削减了很多,不过……”
“不过什么?”
“可能没太大用处。”
贝利亚道,”上次情报是真的,伊朗战俘已完全释放,伊朗退出了联合国军,作为代价,向中国支付了1000万桶原油,中国反手下了2亿桶原油订单,巴列维让美国几个石油公司勘探了新产区,据说又增加了亢口高产……
伊朗石油产量预计很快能恢复到巅峰期,科威特、伊拉克的原油产能已超过了我们,再加沙特和巴林在不断增产,中国想获得石油并不困难。
中、英已签署了在阿曼勘探、开发油田的协议,据说设备已进场,中、法也签署了在阿尔及利亚勘探、开发油田的协议,目前正在调查地块。”
把法国绑在战车上的手法有很多,对法国输出外籍劳工是一手,一起去勘探油田是另外一手。
林冠华打算提前把阿尔及利亚哈西迈斯欧德大油田给法国点出来,大家一起开发,一方面压制石油价格上涨,一方面又让法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并舍不得从殖民地撤军。
对中国这样对能源需求迫切的国家而言,石油越多越好,价格越低越好,只有苏联才指望石油价格上涨多卖钱法国人意识到利用阿尔及利亚人开发石油不可靠,本国白人又不愿意辛辛苦苦去沙漠里干活,但这问题对中国来说不是件事。
你要多少劳动力?50万?100万?
统统给你!
只要你给相对高薪,500万都可以!
现在法国雇佣华工已上瘾了,不但国内建设大量用劳工,埃及防空塔也准备用华工建设。
除法国外,西德经济恢复也需要劳动力,历史上是韩国人填补了德国需求,现在朝鲜不正在打仗嘛,这事办不成。
阿登纳秘密向中国提了类似要求。鉴于中国和西德没直接外交关系,径直派遣不妥,最后商议由法国劳务公司派遣华工去德国干活,由德方具体管理。
人是中国派的,活是各国出的,整件事都由法国欧洲劳务公司运作。
法兰西金融家动动手指头,钱源源不断自动过来,简直爽死了,直到今天才懂牛牛当初第一个承认北京,与中国大规模贸易的快乐!
贝利亚虽然没明说,但意思显而易见:不从苏联进口,中国有的是渠道进口,且未来原油大规模增长近在眼前。
“他们的外汇真多到用不完?”
“法国给了20亿额度,预计还有一半多;另外美国那笔40亿贸易中17亿由美国政府代偿,还有一半接受中国国债…
另外我听到点消息,比利时与荷兰财团也打算认购5—8亿中国债券,便于推销他们的钢铁产品。”
道理明摆看,不认购中国债券,各国就没法大规模输出,眼看法国依靠债券拔得头筹,比利时与荷兰商量后觉得这件事自已也可以做:法国人出20亿都不怕,我们这5—8亿怕啥?
动作必须要快,最近几周就要敲定下来,最好能在中国铁路白皮书中看看还有啥项目能做,先抢点订单。
万一美国财团反应过来,直接一个40亿长期贷款或把中国拉进马歇尔计划,那麻烦就大了。
毕竟大家都清楚,中国之所以与欧洲大做贸易,是因为美国自己放弃了该市场,一旦美国重新杀回去,他这体量就不是比、荷这种国家可以抗衡的。
所以比利时、荷兰最近的舆论风潮很好玩,一个劲讽刺美国人没有诚意,是蓄意拖延时间,中、美迟早还要再打再。
不这么说不行啊,中美冲突欧洲才能发财!
这消息大大刺激了杜鲁门,以前欧洲为朝鲜战争呐喊助威他还会很开心,现在终于明白这帮家伙是什么德行:他们就盼着中美交手好发财呢!
斯大林对此很恼火,一时半会居然还不知道该怎么说。
正在这事,电话铃声响了,是莫洛托夫打过来的:“斯大林同志,有比较突然的消息要和您汇报。”
斯大林眉头一扬:“中国来抗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