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变故(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41章:变故(4)

松柏低垂、哀乐回响。

林冠华身着军装,胸配白花,站在聂总长等人身后,对依次而下的志愿军烈士遗骸深深鞠。

这是第三批回国的烈士遗骸,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批,除东北籍烈士外,其余都陆续准备南下安置在各地烈士陵园,另有名单要送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历史上由于志愿军烈士较多、同时战事密集,基本都安置在朝鲜并兴建陵园。

最出名的是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所在地原是志愿军简易墓地,在《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一年后开始兴建,直到1957年建成,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

现在情况与历史完全不同。

一次战役打得很快,且志愿军全面控场,烈士人数很少,基本上遗体或遗骸都找到并明确了,就算是敌控区的这批,在遗交换中也实现了找回。

在战略会议上,林冠华和聂总长等人提议,尽可能将烈士迁回国内安置,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缠,今后也便于国内亲人祭奠。

朝鲜如果要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可在停战后根据需要在平壤象征性建设一些。

虽然情况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但一想起当初远征军在缅甸的陵园肆意毁坏、无人关照等局面,军委各部都予赞同除此之外,林冠华还提议大幅度提高抚恤金标准。

历史上1954年4月规定:战士、勤杂和参战民兵民工牺牲、病故抚恤标准为140元和110元,1955年调高为150元和120元。

直到1979年对越还击战时,抚恤金标准也不过师级700元,团级650元,营级600元,连排级550元,战士500元,民工470元总体而言相当低,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历史上伤亡太大,志愿军烈士、民工将近20方阵亡,国家本就已因军火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再给予烈士高抚恤,中央财政将不堪重负

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人数只有4000余,国内在搞轰轰烈烈的移民补贴,一个内地居民迁移到边疆就可获得少则500,多则800的补贴,移民就这么多钱,总不能为保卫边疆、保卫国家安全的烈士只有100多吧?

他建议尽快制定有关抚恤条例并大幅度提高革命烈士一次性抚恤比例,也将其看做转移支付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采纳了该建议,基本按80年代抚恤金标准制定,烈士一次性抚恤金为其生前40个月薪资标准,另再对困难家庭予以生活补贴。

具体到志愿军抚恤,大体民工为1000,战士从1200起。

再高确实也高不上去了,如果志愿军、西南烈士这么高抚恤,那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等抚恤呢?如按那数量并参考现行标准,场面就乱套了,最后抚恤条例制定后明确追溯到开国大典时为止。

当然,这只是一次性抚恤的钱,后续民政部还会陆续在逢年过节发放慰问金。

另外林冠华提议,志愿军抚恤金由朝鲜方面承担,并在水电结算款项里扣除。

军费怎么算以后再说,这人命抚恤费总该由朝鲜承担吧?

这条意见书记处讨论本来没通过,袭击事件发生后,正赶上第三批志愿军遗骸归国,聂总长等人又提一次,这次终于通过:先由军委抚恤并形成清单,后续再逐项结算,反正朝鲜欠债多了,一笔笔都得算。

至于军火账算不算,等彻底停战后再讨论。

慰问团搭乘同一列火车返回,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与接见。

看到站在一堆军方首长当中与大家握手的林冠华,赵凯旋大吃一惊,以至于两人面对面站在一起时她都有些迟疑。

林冠华朝她眼,意思先握手,这是公事,其他等会再说。

走过去后,跟在身后的李丹小声道:“凯旋,刚才那是你爱人?他给哪位大首长当秘书?都能与其他首长站一起和我们握手呐!”

赵凯旋感觉脑子乱乱的,一下子不知该怎么说,只胡乱糖塞几句。

到团员们下车完毕、等待解散时,两人才有独处时间。

林冠华微微一笑,张开双臂将赵凯旋抱在一起:“一路过来,辛苦了。”

“我…还好,多亏了警卫营同志们。”

“哈哈哈,都说小别胜新婚,你们两口子刚新婚就分别,确实更激动…

听到背后传来的声音,赵凯旋羞得涨红了脸,赶紧分开并介绍道:“这是李丹,本来我们还说晚上一起吃饭,她说以后想请你帮忙改改歌词啥的。”

林冠华笑道:“那好呀,晚上一起吃饭,歌词等我有空帮你改,不过我水平很一般。”

李丹笑吟吟道:“你给凯旋的歌就很好啊,到哪里都受欢迎,去前线慰问,有时唱一遍不够,还得唱两遍……

林冠华哈哈大笑:“同志们爱听就好。”

正说话间,一辆黑色的凯迪拉克开了过来,驾驶员小曹麻溜地下车,热情招呼道:“首长,要不要先把夫人的行李装车上?”

林冠华点点头:“好,那就搬上去。还有,以后见了别叫夫人,叫声嫂子或者赵老师就好,这位是李老师。”

“哎,好!”

上车后李丹很是兴奋,赵凯旋却有点不安,低声对林冠华道:“你用部队的车,不要紧吧。”

林冠华还没说,小曹已开了口:“这就是首长日常配车啊,首长今天还特意叫我填了因私用车单,说到时候从工资里扣一笔。

本来首长可以配新款斯蒂庞克小汽车,他让部里推掉了,说平时用的不多,继续用这辆老车就好。”

斯蒂庞克生产线在南京落地后,利用原有库存配件迅速组装出了一批新轿车,除对外出售外,其他全调给省部级以上干部使用。

本来很多人也不知道,架不住慰问团在朝鲜闯荡这么久,交流了不少话题,大家对高层情况都津津乐道,很多场面也都知道了。

公车私用的情况从北京和平解放后就出现了,赵云霞就在学校里看到过有些干部用公车送孩子上学。

公车私用总归有问题,但很多时候又全靠自觉,很多干部尤其高级干部很注意,不注意的也不少。

怎么管理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机关管理局也很头疼: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样样都查,一丝不苟,那更重要的工作怎么办?

三反中也有人提起这些事,林冠华给了建议:充许公车私用,照价给钱就是。可长期包月附加,也可偶尔单独申请,由管理局审批。

有配车的干部工资都不低,而私用费用只是基础成本,在开了口子的前提下,连这点都不肯承担,那就有点太说不过去了。

总理等人觉得相对合理,便首先在中直机关执行,并陆续发文要求下面各处地方执行。

至于开了口子还不愿意填,或者说少填多用,那完全就是人品问题,后续再慢慢清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