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对垒(9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96章:对垒(9

陈云等人认真倾听了罢工工人的倾诉和反映,并让秘书一条条写下来。

并时不时进行反问,把整件事当成现场深入调研,完全不是按陪同方预设好的套路进行的调研,以便看到日常参观看不到的真相谈判代表说得认真,他听得也认真,他知道对方没有撒谎,基本都是实话。

比如瓦尔特反映,东德本来有很强的重载机车生产实力,但莫斯科自己准备生产重载火车头就严禁东德生产,要求他们必须从苏联进口。

由此,研发、生产重载机车的部门和机构被迫解散,工厂转产,最后工人和工程师全跑路去了中国,设备和资料卖给中国换了咖啡。

最尴尬的是,咖啡也没落到普通劳动人民手中,都进了特供商店,有级别的干部才能买到。

曾山在旁边点头,林冠华把这股力量和西德挖来的技术专家、技术工人合在一起,现在株洲、唐山两个铁路设备生产重镇已能生产德式重载火车头了。

虽然是40年代的德国技术水平,尚未升级换代,但不要紧,把上一代技术搞到手,具备基础后再投钱搞新的。

林冠华不断砸钱下去搞研发,多联重载、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全面开花,让这些德国工程师不断写信给国内伙伴和前同事。

不管东德、西德、奥地利还是苏台德,反正统统到中国碰头。要不然怎么叫新鲁尔呢?

发展到后来,别说机车领域的技术力量被挖空,甚至和铁路相关的教师和熟练工程师也在陆续出走。

将来准备搞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中国铁道大学承载飞毛腿导弹的专列就是德国专家们牵头弄出来的。

航空也一样,本来东德想凭借容克斯留下来的技术力量,搞巴德客机并配套开发皮尔纳014型涡轮发动机,苏联一开始说好,甚至表态订购100架新客机促进东德经济重建。

嘴上说着好,却迟迟不肯交付德国工程师在苏联时绘制的重要设计图纸,研制时间表从一开始就被推迟。

好容易有点进展,苏联马上让德累斯顿国营飞机制造厂组装伊尔—14P双发客机,还让德绍飞机制造厂转产Mig—15,反正绝口不提再研发、购买大飞机的事。

东德没推进,林冠华把德国航空工程师一窝接着一窝往中国拉,各种各样新飞机设计如雨后春笋般提出来,和英国合作的子爵客机,从美国搞来的战略轰炸机,也归德国工程师们去琢磨升级。

元首时代就付过研发费的图纸机都想办法予以完善,看能不能落地。

在东欧只能按苏联图纸办,在中国可以按自己想法搞,但凡有点追求的知识分子都不爱伺候前者。

在苏联期间玩出EF—150的布吕诺尔夫·巴德现在就根据图纸进一步演化升级,拿出H—3原型机,类似飞机在苏联叫Tu—16,在中国元时空叫轰6。

唯一不同的是,原型机搭配了英国德·哈维兰在中国落地生产的三角章测试发动机。

虽然三角章发动机目前还没达到最佳状态,在安装加力燃烧室后,推力不过84KN。

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直径、重量乃至耗油量,都比Tu—16使用的原版AM—3喷气发动机优异得多,比中国60年代仿制的涡喷8更强不少。

按研发进度,再给2—3年,三角章可发展到111.2KN的最大推力,在推力比对手大10%前提下,重量只有对手85%,耗油率只有苏联同代发动机87%。

用这种发动机搭配实现H—3超音速突防轻而易举。

根据协议,这款发动机知识产权和生产线全套归属于中国,即便英国想生产,也得从中国拿授权或者直接买成品。

成批生产如此大推力的发动机要配备几百台精密、专用、大型设备和专用试验设备。

每生产一台发动机,需消耗高级高温合金15吨、有色金属9.5吨,发动机涡轮盘毛坏要用万吨级水压机锻制。

表面看引入三角章发动机只是一个英国发动机型号,实际与之相匹配的是从无到有的全系列高端航空工业体系。

尖端高温合金没有,立即让专家根据配方搞;

万吨水压机德国这里已弄到手,自己不会用,先让德国工程师操作;

各类专业生产线和测试设备,德国能用就用德国的,不能用想办法再从英国进口补齐。

但凡有什么工业领域莫斯科不许东德、捷克搞,人哗哗全往中国跑。

英国都可以在中国直接投资办厂,这理念还不够开放?还不值得东欧专家来华?

靠着莫斯科打压,中国进入了重型喷气轰炸机、喷气式客机、高端小汽车、大口径火炮、重载机车等一系列梦以求的东西,几乎连人带设备连根刨走。

工人们林林总总一共提了18条要求,从最基本的劳动者待遇和生活福利开始,一直谈到政治诉求:选举自由、新闻自由、迁自由、两德统一……

陈云点头道:“你们提的问题有很多,我一一记了下来,总结一下,有工厂管理和生产领域的问题,有社会福利和劳动者报酬的问题,有政府管理和党的作风问题,有干部与群众关系问题,有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等问题…

有些问题容易解决,有些问题不那么容易解决,有些问题甚至需要等其他问题解决后才能开始尝试。

比如,你们认为苏联索要赔偿、拆除机器、设备、甚至把家里的电话机也拆走侵犯了德国人民的利益,但站在苏联角度,他们在为战争受害者进行索赔很合理……

责任当然该希特勒和法西斯承担,但法西斯已被消火,东、西德又分裂的格局下,苏联是不是只能指望你们?

这当然不公平,但有些事没有绝对公平。”

谈判代表们互相看了看,彼此点头。

谈到德国的困难,苏联索赔绝对绕不过去,要不然东德没这么糟糕。

“其次你们谈到了中国和东德之间经济模式、管理体系乃至于社会氛围之间的差异,表示羡慕并希望采纳我们的体制…

陈云顿了顿,”我个人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原理和理论基础是扎实而科学的,德国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同志的故乡,留下了宝贵遗产。

时代在不断变化,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当下遇到的问题不一定相同,学习这些理论,重要的是用方法论武装自己而不是简单照搬。

不加比较、不加辨别,一股脑儿把苏联经济模式套在德国身上会不科学,但觉得中国搞得好,把中国模式全套搬到德国来,我认为也可能水土不服。

毕竟,苏联模式在苏联自己已本土还是相当可以的,发展很快。

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总结客观规律,认真分析、判断德国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贯彻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代表团也来德国学习有关先进经验。学会后不是简单地照办,而要融会贯通、化为已用。

我对工作、对周围的领导干部和我负责领导的部门,一直有9个字的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个人认为,德国可以也应该探索基于本国国情、符合本国实际、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翻译把9个字乃至德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部翻译并解释完毕后,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