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对垒(11)
听到贝利亚以200亿美元卖东德,五大书记全皱起眉头,再听说这是斯大林就有的想法,更本能反感。
但又不能说空穴来风,无偿提高东德工人定额本身就是贝利亚的建议或者说要求。
这是他有意而为,目的是诱使工人上钩,您工人造反,借以推波助澜加速德国统一进程。
多年后,曾跟随贝利亚多年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著名活动家、资深间谋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中将在《情报与克里姆林宫》一书中写道:“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亲自责成我拟订一个探察德国统一可能性的秘密情报计划。
他特别提醒说,该计划属最高机密。
一个时常动荡不定的社会主义民主德国根本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其生存完全依赖苏联支持。
二战后,我们还没从战争废墟中恢复元气,百废待举,却不得不以低廉价格为东德和波兰等国提供原材料和粮食…”
因急于推进集体化导致农业大幅度下降,以至于原本在统一德国时代算粮仓的东德居然出现了粮荒,不得不依靠苏联调入粮食。
但这是站在欧洲和德国立场上定义的粮荒,毕竟他们肉、禽、蛋、奶消费水平大幅度下降了。
司样叫粮荒,苏联哪怕跌到谷底也有8000万吨,而中国不断丰收也没突破2亿吨,按人均绝对值比较,到底谁粮荒?
书记处看过材料,大跃进时中国喊亩产方斤粮,老彭去东德访问,对方希望中国大幅度增加肉食出口,帮东德人均肉食量能接近70公斤/年,基本和西德水平接近。
而当时中国人均肉食还不到7公斤/年。
之所以苏联硬着头皮给东德、波兰调剂粮食,就是为维护农业集体化体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理由很简单,东德在容克地主制时,没什么农业集体化的,粮食产量和人均满足水平都大大超过社会主义时期,你非说社会主义有优越性,集体农场最好,那至少得提供给人民更多东西吧?
没东西怎么办呢?
拿苏联农作物来填补东欧空缺,这也是斯大林急于脱身的一大根源。
不管历史还是现实,此时波兰比苏联发达,德国比波兰发达,西德又比东德发达。
当初苏德瓜分波兰,很多红军第一次进入波兰时带着羡慕和嫉恨的心情。
场面类似于解放军进缅甸,缅北当然还不如国内,十分落后,但缅甸南部,尤其仰光附近的核心区,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中国。
解放军两次进入加尔各答也感受到了,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似乎超过当初的大上海呢!
朱老总比较豁达:“出卖东德当然是步臭棋,但反过来我觉得小林的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接下去3年间,如果苏联经济继续这么乱,我们花点钱把丢失国土买回来也不是什么太天方夜谭的事。
毕竟这些地方对苏联而言没有实际产出,反而是烫手山芋,又有政治压力,大家好好沟通,没准就把这件事给办妥了。”
主席天口天口地抽看烟,不满道:“关关说我们搞资本主义,他自己为了钱,啥都能卖,连同志都能出卖,就算资本主义也没这么搞吧?
现在我理解了,为什么苏联一声不叽从奥地利撤军,为什么出卖希腊共产党……都是为换钱嘛!”
任书记沉吟道:“我们不要生气,犯不着的,能卖给资本主义,当然也能卖给我们,准备好钱就是了,现在应该着眼于东柏林事件尽快解决,确保代表团安全我觉得贝利亚很危险,既然苏联高层想清理他,那就清理吧,我们也没法拦看。就算提醒了这次,还有下一次,不可能次次都拦住。”
主席点点头:“回电陈云,他对罢工代表讲述的内容很不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负责任的态度,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帮东德同志把局势稳定下去,不要酿成流血冲突。
必要时,可在他权限范围内,以贸易和信贷形式对德国提供些力所能及的支援,确保他们局势好转。
如果德国工人阶级确实生活有困难,那就按照小林设想,把熟练工人、工程师、知识分子多转移些到中国来,与其让他们跑去西柏林和西德,还不如让他们来中国参加建设社会主义。”
虽然中国强调和平解决,虽然贝利亚已动身去东柏林,但事态不可遏制地走向了激化。
除了被士兵、装甲车和坦克团团围住的机械厂,其他区域都是示威民众围攻权力机关,焚烧车辆、宣扬标语乃至用石块攻击政府大楼比比皆是。
夜间时分,苏军一名上校与罢工工人谈判,威胁他们立即放人,但德国工人们不肯照办。
万般无奈下,他只能去面见陈云,
看到中国代表团完整地待在礼堂,甚至做好了打地铺的准备,他也不知该怎么说,陈云已知道贝利亚要过来了,劝上校不要动武,这对任何一方都没好处,会酿成无可挽回的事变。
现在最重要的是让东德高层领导赶紧来机械厂露面,和工人们谈判,接受他们的合理条件,和平解决一系列问题。
深夜11点,当东德总理、陈云、罢工代表举行三方会谈时,杜鲁门也在白宫接到了有关情报,但他不知道中共代表团被深深卷入进去。
“这是个有利时机么?”
艾奇逊苦笑:“欧洲兵力不足,预备力量也不够……我们的力量都被拖在远东,偏偏一时半会还难以取得胜利。”
“真是该死!”杜鲁门愤愤道,”那总不能完全袖手旁观吧?我们至少得做点什么……”
“发表外交声明并向莫斯科施加压力吧?”艾奇逊沉吟道,”离间东欧和莫斯科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随后获得有利地位。”
当白宫还在琢磨怎么让苏东出现裂缝时,莫斯科已快进到如何铲除贝利亚了。
赫鲁晓夫等人把速捕贝利亚的时间定在1953年6月6日,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听取贝利亚汇报事态如何发生、发展与解决,并在会议上突然发难解决他。
布尔加宁和此时的中央候补委员朱可夫一起,开始组织清除贝利亚所需的武装力量。
怎样怎避开贝利亚的耳自,在通往莫斯科的要冲地带和城内集结起强天的武装部队,以对付贝利亚控制的秘密警察和内务部队可能发起的叛乱是个关键环节。
布尔加宁找了非常合理的借口,一方面以阿富汗和苏、印结盟、肃清宗教极端势力为理由,把一批内务部人员派遣出去了;
另一方面,他准备以夏季军事演习、抵御美国军事威胁的名义,把贝利亚最得力的手下,内务部军官、现任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杰米耶夫将军安排去斯摩棱斯克。
这毕竟不是空穴来风,本来杜鲁门和李奇微都准备收兵回营了,东柏林忽然来这出,那还不得多搞几天”紧急演习”?
现在白宫和参联会反而庆幸错有错招,瞎猫逮住了死耗子,就连基层军官都不能质疑这种无厘头的”紧急演习”了吧?
讨论完毕后,赫鲁晓夫向两个军方大佬许诺:
废除政委体制;
—进一步提高军人待遇,安排更多的出国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