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对垒(12)
苏军应东德高层请求进入东柏林后,首先控制了交通和通讯,禁止各地游行群体互相联络,随后陆续封锁了通往政府大楼的道路,防止人群进一步聚集。
到这一步时,因为中国代表团还未解救出来,暂时不便动武,只能以阵容威示威群众。
中国代表团回到宾馆后,苏军直接关闭连接西柏林的通道,根据贝利亚的命令出动数百辆坦克进行清场。
美联社称约两万名苏军士兵和8000名东德军警投入清场行动。
这数字存在很大问题,苏军出动人员远不止2方,光为了保护要害部位、建筑物、重点工厂的苏军就有2方多,最后直面群众包括围困机械厂的部队才是两方多。
8000名东德军警也不真实,首先东德没有军队,只有警察,数量也达不到8000这么多,很多身穿东德警察制服的人员其实是贝利亚带来的内务部部队。
柏林这种要害之地,怎么可能没有内务部呢?
这也是贝利亚敢于煽动闹事并欣然前往的底气所在。
从下午1点开始,东柏林实施戒严并启用战时法。士兵和坦克将游行队伍分割,部分示威者用石块反击。
最开始,军警放空枪以示威吓,随着清场行动范围不断扩大,示威队伍出现伤亡。
愤怒的人群高呼”杜鲁门万岁!”并通过人群中的西方媒体记者要求美国介入,如同当初柏林危机时美国介入一般。
此时美国根本无法响应来自东德的求助,重点力量被投放在远东,赖以成名的战略空运正源源不断把美国大兵送往远东参战。英国也不愿意趟浑水。
美国轰炸机和原子弹都亮过相了,CIA和参联会相信苏军也有针锋相对的准备,真要是擦枪走火,就李奇微那点兵力,不够30万驻德苏军打的。
毕竟现在防空塔体系还在修建中,距离建成还有好久呢。
随着苏军果断开枪、坦克不断推进,人群终于开始陆续瓦解。
听到连续的枪声和坦克隆隆推进的声音响起来时,陈云本能地预感到情况不好。
其他人个个脸色铁青:上午刚结束谈判,签字承诺保障工人待遇,下午就用武力镇压,以后共产党说话还有人信么?
陈云让联络员和大使抗议并交涉,又紧急致电北京。
2小时后,东德方面给予了姗姗来迟的答复:承认上午与机械厂工人的协议和签字,保证不动他们,但对其他反革命分子要严肃处理。
这是贝利亚亲自下达的命令:机械厂罢工只在厂区范围内,上午解决了,下午没人去围攻政府大楼,自然可网开一面。其他人该怎么整还是怎么整整到他们受不了后才有可能搞两德统一,然后苏联可借机弄一笔钱。
这态度气得陈大掌柜破口大骂:上午谈判只局限于机械厂?是让你们拿这份协议去广场、政府大楼安抚其他民众并进行示范、疏散的。
如果协议只限于机械厂,其他还要镇压,那有什么卵用?
再骂也解决不了问题,相比驻军30方的莫斯科,中国代表团声音没法被东德高层考虑采纳。
更何况这是贝利亚本人的决定,他另有考虑,不会顺着中国想法来。
贝利亚本人甚至暂时还不想见陈云,他在看完谈判纪录和有关签字后,认定中国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现在见面岂不是自讨没趣?
还不如直接把活麻利点干完,造成既定事实再说。
北京电报也到了,书记处通报了苏联背后隐隐约约的考虑及不宜深度介入的要求,可适当给点帮助,显示中国同志对德国工人阶级的关心。
至于批评德国行为不当没有必要,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
陈云叹了口气,确实只能如此,难不成中国还跳上前台指手画脚?
根据分工,苏联负责领导欧洲共产主义运动,中国不宜介入太深;哪怕从现实层面而言,中国经济还很弱,人民很穷,哪有在欧洲大声说话的余地?
本来根据计划,中国代表团还要参观东德经济的中坚力量一一人民企业(VEB),作为大型联合国企,是苏军占领当局没收大量容克资产和苏占区土地改革的成果。
现在贝利亚要求行动予以推迟,必须在苏军保护下才能参观,最多只能与管理干部接触,不能再和一线基层工人沟通。
晚上21点,随着宵禁大幕落下,东柏林大街小巷空无一人,这场持续不到48小时的街头政治运动被扑灭了。
苏军宣布实行军事管制,禁止三人以上在街头集会。
东德大部分地区也实行军管,虽然还有零星对抗,但局势已大体稳定下来。
5月20日,东德公共安全部门对外宣布东柏林发生法西斯政变,当天共有4名警察、2名居民和19名示威者身亡,380余人受伤。
这数字显然经过精心粉饰,时任东德安全部长查赛尔的秘密报告称整个事件中有267人死亡,受伤的大约800余人。
一部分是枪击导致的伤亡,还有部分是互相踩踏后导致的。
戒严令宣布后,根据当天照片和部分影分像资料,另有数千人被捕。
120多名示威者组织者被指认为”政变骨干”,按戒严法处决,剩余人员大部分陆续释放,但也有少数人被判处劳动教养3年。
这些人不只是在东柏林,全国各地都有,参与抗议、示威活动的在全东德估计有上百万人员。
5月21日,德国高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给事件定性:外国煽动的法西斯政变。
在西柏林的德国媒体称之为”518起义”,他们连篇累膜地进行报道。
在东德罗斯托克,一位13岁的少年兴奋地守在收音机前,一字不漏地追踪着局势的进展。这次不寻常的政治运动让他坚信,人们有自由发出声音的权利。后来此人成为了德国总统高克。
此时贝利亚才和德国高层一起会唔中国代表团,一方面表达慰问,另一方面表示感谢,感谢中国同志为遏制、制止反革命事件的贡献。
陈云也不知说什么,双方正式签署有关中国银行结算协议,授予东德4000万美元的透支额度,签署此前已商谈完毕的经贸合同。
唯一超过事前预估的是东德临时决定低价出售一批弹药、武器给中国,换取中国农产品。
东德当初把库存坦克、装甲车出售给了中国,因考虑军队重建,还余留了一大批德式装备,子弹、炮弹、火炮等应有尽有。
整体规模不算太大,也就是15—20万左右的级别,重武器大约可配置12万人。
东德人民军迟迟未成立,所以东德决定全体换用苏式武器,与苏联统一制式,这批德式库存一律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