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震撼(4,3800月票加更)
讨论半天NASA,最后也没能达成一致。
大家都认为要集中力量发展导弹,也认为目前三军各管一摊、按型号、功用甚至射程来划分非常愚蠢,但谁都不愿意NASA掌握在其他部门手里。
组建单独的火箭军建制更被众人一致抵制:按目前这局势,要不了几年,这家伙就该爬到大家头顶上去了。
最后还是马歇尔的主意被大多数人接受:先讨论,后深化,有方案再协调,这事最起码也得1954—1955才能有谱。
正讨论之际,远东送达电报,通报白善烨已向开城发起试探性进攻,前期进展顺利。
“进展顺利是什么意思?”杜鲁门狐疑道,”他打得过中国人?”
“没遇到安齐奥特快炮击,交火对手也不是中国人,而是北韩。”
“北韩?中国人呢?”
“据说撤下去在平壤—沙里院一线休整!”
“他们受到了什么致命伤害而需要休整么?”
“可能物资消耗比较大……”艾奇逊道,”我听说中国人又在欧洲搜罗了一圈德国弹药和重装备,甚至把南斯拉夫库存也买了。”
说起这件事,艾奇逊其实也挺纳闷,按他的理解,志愿军也许会缺先进飞机、坦克,但不该缺普通弹药,毕竟缴获那么多呢。
奇怪的是,前线报告志愿军用美式野战口粮是有的,美式装备却不太见。毕竟美式榴弹炮和德国榴弹炮大家能分辨出来。
当然印度战场这边全套都是美式。
艾奇逊自欺欺人地宽慰自己,中共美式装备确实有不少,但只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使用,最起码中共在印度缴获的英式武器又不通用。
杜鲁门也很奇怪,马歇尔沉吟道:“我对中共情况还比较了解。他们原来有大量日械装备,配套弹药和库存也以日械通用为主………
最近这几年进行了换装,不管哪个方面的部队都清退了日械。
考虑到中国军队庞大的基数,虽然获得了不少美械,但与换装需求和基数相比就不算什么,否则他们不可能又单用一套德械。
中国原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牌装备,比如英式、法式、苏式…估计应该都清退了。
中国一直有使用德械的传统,购买弹药和装备补充算下意识的惯性,但也验证了军火供应紧张。
我听说中苏间关系很怪异和别扭,中国宁可买英国人的二手货也不买苏联人的二手货考虑到莫斯科的贪婪,我认为他们不是不想卖,而是报价显著高于英国人,更远高于旧德械。”
要不怎么说马歇尔是中国通呢?这些判断虽然部分结论存在问题,但很多细节完全是对得上。
中国一直不肯买二手苏联货,宁可用德械硬顶,逼得莫斯科只能向东欧和朝鲜摊派自己的库存,要不然军事经济周转该出现问题了。
朝鲜买苏械很卖力,但缺乏支付能力,目前这局面已算透支到顶了。
承接苏式不就只能东欧各国么?他们也只好把德械清空去接盘莫斯科高价货,美其名日:制式统一!
一听安齐奥特快没露面,击部队又换成人民军,白善烨部信心大振,进攻开城打得格外卖力。
站在志愿军立场上,林彪也有点着急。
本来飞毛腿专列打算随便整一整吓唬下美国人的,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一口气把对手导弹部队全报销了,战果虽只有几千,但论功劳,歼灭一个美军师恐怕还差点。
问题就来了,被打这么惨后,美军连连呼叫援兵,对进攻十分谨慎,使林彪精心准备的群山登陆战一直没法实施2月下旬觉得3月末实施可能太仓促,结果3月过完,4月过完,连5月都快过完,战线居然还在老地方磨蹭,登陆战役方案都做了几十稿了。
承担登陆任务的38军也有点焦躁,当初38军是第一次战役打完就撤下去休整的,到现在已整整休息半年了。
这种休整半年打2周仗的架势谁都没遇见过,部队上上下下也傻眼。
休整当然要休整,实际上39军已和参加第一次战役的40军换过防了,就连40军都在东北休整半个月了。
毫无理由就主动撤退的破绽太大,林彪也怕对手起疑心。
最后听说白善烨要打开城,军委协调,让陈想办法带人民军打一打,把对手勾上来。
上次报销2个师团后,金同志再也不敢嘴硬了,他在内部遇到了上上下下的抱怨,距离开”遵义会议”还不成熟,但能明显感觉出位置摇摇欲坠。
莫斯科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倚为长城的大树倒了,虽然马林科夫、贝利亚都愿意倾听他的抱怨乃至给予安抚,但他明显能感觉出来,莫斯科更看重北京,压根不考虑平壤什么考虑。
这种格局下,他被迫以退为进,使出和上次一样的手法,邀请陈出山,帮他指挥打一打。
他觉得只要陈能站在他这边,把局面搞好点,后面可以想办法说服下面。
陈不太想接这个活,但也牵挂着群山登陆战,正好军委有要求,勉为其难地接了这项工作。
林彪意思是许败不许胜,把美韩军慢慢往北拖,可一直拖到沙里院。
当然林彪也知道他的牌气,不再遥控指挥,让他放手施为。
打胜仗难,打有技巧的败仗更难,一交上手,掂量出白善烨的分量,陈就知道是谁了:元山港碰过!
他准备在开城狙击一周,缓缓往后拉战线。
中方这么考虑,落在白善烨眼中就是进展顺利。
一听说安齐奥特快不在,范弗利特也来了劲,不要钱一般地把弹药往人民军头顶倾泻,这会美军支援可以说实打实,不带一点儿放水。
听到如此解释,参联会众人松了口气,杜鲁门脸色好看不少,追问道:“如果占领开城,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如能占领开城,威胁沙里院,那我们就在西线有个突出部…
柯林斯用教鞭指点着地图,”东线本来就有一个小突出部,原打算迁回麟蹄进攻,只不过突然汉城有变而暂时放弃。
反过来说,中线敌军阵地也可以近似看做是一个大型突出部。
这地方交通交便利、地势平坦,有利于火力发挥与机动作战,我们打算用联军的力量,集中4—5个师兵力,从西、南、东三路同时发起进攻,吃掉对手1—2个师并拉平战线整体上把战线推到南浦—松林—谷山—元山一线,即39线稍微往南10—20英里的位置……这条战线宽度很窄,不到150英里,比较利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