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花钱(9)
10月下旬,苏联秋收完全结束,粮食产量大体在7850万吨,比历史还少400万吨。
这不一定是最终数,考虑到目前对粮食统计的重视,基本大差不差,有出入也不会超过50万吨
莫斯科不清楚历史数据,对这数字倒吸—口冷气。
这比1952年还少1000多万吨,去年已实打实歉收了,靠动用库存才勉强而过去,今年再不想办法会出大问题。
与此同时,苏联人口比历史同期多了800万,人粮矛盾进一步突出。严格说起来,这800多万增长都和中国有关。
-中国向苏联转移了580万少数民族;
-中国向苏联大规模出口药品,降低了苏联人口死亡率和婴儿天折率;
-中国向苏联批量出口白酒,挽救很多因喝劣质酒而提前毙命的人。林林总总下来,多出800万人口很容易实现.
至于粮食减产也容易理解。
中国收回了唐努乌梁海,这块粮食产能不再归属苏联;
中国进口了大量化肥,化肥和外贸战线拼命出口创汇,甚至挤占苏联自己的用量;
中国大星进口苏联原油和制成品,挤压了农业燃油使用,机械化耕种需要的成品油供应减少。
如此一进—出,压力比历史还放大几分。莫斯科没坐以待毙,采取了多种措施:-从公开渠道批量进口粮食。
但在林冠华宣传和操作下,苏联进口了区区200万吨,就把国际粮价抬到自己都受不了的地步。
-从卫星国索要粮食。
东柏林事件后,苏联以放弃赔款、返还企业等为对价,从东德搞到了20万吨粮食。
又输出军备等一系列操作,从东欧其他国家搞到了30万吨粮食。确实想多搞一些,奈何东欧也缺粮。
如通迫太紧,再来一次东柏林事件,那现任班子离倒台就不远了。
东柏林事件还可以甩锅给贝利亚,再出事甩锅给谁?
-推动军火换粮食。
苏联把交易重心放在印度上,奈何印度自己也缺粮,咬牙弄出20万吨换了点武器,后续就没了;
苏联又找埃及搞粮食,埃及自身粮食也不也足,同时埃及很明显有美国的影子,也没能实现。
至于其他各国,要么自己没多余粮食,要么能搞到比苏联更便宜的武器,压根落实不下去。
最典型就是南印各国,苏联知道他们产粮,便以3引|诱外交承认、建交等理由推进军火换粮食,结果却换来嘲笑:
人家中国出售英式武器比你实惠多了!苏联武器也不适合我们用,体系不合、性能也不行!
李·恩菲尔德比你卖出来的莫辛纳甘先进很多,价格也不贵;英国坦克比你的T-34要好用;
就算你想卖Mig-15这样先进一点的飞机,也完全没中国的J-1便宜目好用!
几条路都走不通后,主意打到朝鲜身上,甚至金同志在确定有3.2亿赔款后爽快签字,背后也有莫斯科在敲打!
平壤还欠着莫斯科钱呢,东海港反正我拿不到了,你还钱吧?
没钱?
不要紧,美帝不是给3.2亿美元赔款额度嘛,你多买点粮食冲抵费用就行,多余部分甚至可再出口—批军火和工业设备给你!
金同志动心了!
现在他的位置风雨飘摇,刚刚镇压了朴宪永,北京对自己的不满肉眼可见;如果莫斯科再不满,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立即爽快答应
朝鲜人口减少还有个好处,对粮食需求量也下降了,他急忙派人去美国下订单。
非常讽刺的是,从美国运粮食到朝鲜的还是亚泰,毕竟远东和太平洋航线没有比美泰更大型的沿队了。
林冠华已估计到此局面,但朝鲜这3.2亿派不了大用,连200万吨粮食都不够买!
推动朝鲜买粮食也是利好,可直接把芝商所粮价推上去。
到时候万—国际粮价大涨,中国可以双手一摊,怪谁呢?还不是平壤把物价推高的?
我们和加拿大买600万吨,也就这个价,朝鲜去买已把物价哄抬到182美元/吨了。
这些手段林林总总加起来,甚至不足以确保苏联获得400万吨粮食。
天气越冷,莫斯科越要考虑下─顿粮食怎么解决,否则按现有库存,别说撑到明年7月,能不能熬过4月都是问题。
这怪不了中国。
中国—直爽快出口粮食给苏联,按国际粮价结算,直接收卢布即可,运输可以由你自己解决,也可以由我负责安排送到港口,无非再加运价而已。
问题在于,中国银行介入后,目前卢布已全面外汇化,莫斯科支出卢布越多,他拿到的出口盈余就越少,外汇就更搞不定。
偏偏前段时间急于进口欧美奢侈品和粮食,已把中国给的信用证额度全花完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考虑到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发展,同意发粮食代替移民补贴帮助苏联。
以前移民到边踊发人民币,现在发粮食并让少数民族迁移带入苏联。这是苏维埃最快的,不需花钱就能获得粮食的好途径。
劳动力增加对苏联而言确实也有很大帮助,今年以来对华钢铁、水泥、木材、原油、化肥等创出新高,都得益于新增劳动力的贡献
但60万移民配套的100多万吨小麦还不够,莫斯科还需要更多粮食。考虑之前约定的配额已满,苏共中央想办法找离任的王稼祥聊天,莫洛托夫打了—大圈太极,王稼祥最终听懂了:苏联依然需要粮食,并愿意接收中国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