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花钱
当汉城移交轰轰烈烈上演时,林冠华在—波同志陪同下,参加建委系统规划预备会。
这种预备会在党内、军内一直颇有名气,称之为神仙会,意思大家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向来热闹非凡。
按林冠华拟定的方案,一五计划和20年中长期规划制定共分解为78个子课题落实,各相关部委要提交本部门、本系统的5年计划设想和20年发展规划。
有些部委只涉及一个课题,有些部委涉及2-3个课题。
甚至—贯认为与经济活动不太相关的文化部也接到有关文化课题编撰通知:传统文艺形式如何发展与创新是一方面;现代文艺形式如何引入与推广是另一方面。
这都是定量分析课题,比如搞广播电视就要说清楚安排多少电视台、广播台、发射塔乃至播音员培训学校;
搞现代京剧就要说清楚全国安排多少社团、人员和经费。
为防止下面信马由缰乱整,林副主任特意下发了厚达38页的课题编撰模板,要求课题报告至少具备6大项内容:
-本课题当前发展局面和历史传承;
-国外最新发展态势,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层面论述;
-中外对照之下的优劣点,SWOT分析法;
-提升改进的具体路径和责任单元;
-需配置的资源及需要协调的事项;
-大致完成的预计节点及可量化考核、验收内容。
所有课颗要求部门—把手亲自组织编写,给4个月时间,成文后盖章签名并装订成册,1954年3月1日前提交发改委预审。
4月份由中央举行预审质询会,每个课题一场,共计78场,各分管领导出席并展开质询!
质询完后2个月内完成修订,随后由发改委牵头组织全国课题合集编撰质询等工作,三读修订后才能正式提交外部审议。
高岗对整体流程深感满意,78个课题分解落实,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党务、军队方方面面全都涉及,让他一下子感觉天下尽在掌握。
别说国务院行政系统了,党务、军务都有,林老师干事情果然有—套!高岗根本没理解做全面课题质询和具体掌握权力完全是两码事,可林冠华也没法说太多。
高主任愿意这么理解就先这么办吧,他只具体承办课题,可不想管78个承办课题的单位,更不想把发改委凌驾于他们之上。
出国考察回来的蓝萍同志正奋笔疾书,天天琢磨写报告、拟定自己承担的那块规划。
这是一波同志第—次跳出财税系统进入建委,他本人斗志昂扬,也很感激林冠华在财税吹风会上帮他排了大雷。
新中国税制是按照暂时沿用日税法”"、“部分废除,逐步整理"的方针于针1950年初制定的。
政务院通过并颁布了《全国税收实施要则》,对国营工商业和私营企业纳税办法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随着经济发展,原税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弊端日渐显露。
全国财经会议决定修正税制,一波提出了具体方案,原稿上有这样—句话: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要按照修改后的税制纳税。
会上汇报时出于解放思想、便于宣传的考虑,他把这句话简化为"公私—律平等纳税”。
主席当即非常不满,公开给予批评。
虽然财政部副部长昊波、商业部副部长姚依林、农业部副部长陈希云等实权派进行解释,主席依然认为"公私—律平等纳税"的口号违背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甚至情绪激动地认为,修正税制事先未报告中央,可是找资本家商量了,把资本家看得比党中央还重;这新税制得到资本家叫好,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为保护薄—波,陈云以小骂大帮忙的方式解围:“"国营商业全部利润要上缴,私营商业只向国家缴所得税,另外两者对国家担负的责任不同。
私营商业就是做买卖赚钱,国营商业不仅为了做买卖、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生产,稳定市场。
国营商业为维持生产,不管旺季或是淡季,都要加工订货。
农产品下来了也要收购,不管过半年后才能推销,或是过一年才能从外换回东西来,不然,农产品就会滞销,为稳定市场,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积存物资。
比如四川的产品运到上海来销售,需要轮船或火车,国营企业会承担很高的运费,但售价却相同。
通常而言,国营商业成本和负担要高于私营......
对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提出公私—律,看起来好像公平合理,实际不公平,公私—律平等的提法需要改正。”
总结下来就是国有商业因为要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天生会吃亏,必须实行差异化税收调节。
所有人都清楚,问题实质并不在于表面,各类基础设施都掌握在国家手中,私营企业只会更不利、更高成本,同样四川运货到上海,必然国有渠道售价低。
真正要害在于主席希望保护农民自发组织的初级合作社能够战胜私营经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而他又清楚,合作社经济运作成本必然高于私营经济,故希望通过差异化税收手段实现合作社经济扩张。
虽然书记处已明确了不强行组建合作社,对农村自发建立或由村干部组织牵头的合作社继续自由发展的方针,但主席依然希望依托价格和财政杠杆,诱导农民脱离小农经济而走合作社经济道路,无非将原来的政治手段变为更隐蔽的经济手段。
林冠华不同意这思路,但不便在会上公开反对,这会加剧对抗。
会后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进行专题调研:
-20个农民自行组建的农村合作社与20个城市小资产阶级自行组建的合营股份公司,谁更社会主义?
-如果说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够社会主义,是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该有他们的份额?
参与讨论的1万多名读者,85%以上不但赞同农村合作社更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明显是资本主义;同时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该有小资产阶级份额。
林冠华随后把讨论结果委托胡乔木送给主席看,未附加个人结论,主席看后感觉到事态严重。
他只想让农村合作社相对私营经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以便加以扶持,社会舆论却左得多:小资产阶级也有罪!
不但搞商业公司是资本主义复辟,甚至全民所有制企业都不该有他们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