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搂钱
打字员展示结束后,观摩专家们跃跃欲试,甚至对着“王旁青头戈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大犬三羊古石厂的字根表念念有词。
理论上一个汉字击键4次必然对应,但高频亨有单独优化,比如"我、人.有、的、了"这种最常用字只要击键—次便可选中,剩余敲2键选中还有几百个字。
依靠排列组合,敲3键基本就能把绝人部分常用字给罗列完毕。白话文大部分都是常用字,大大提高了输出效率。
从现场介绍看,制造成本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不考虑研发费用,单独制造—台成本大约400多元;如大规模批量牛产,售价降到—半还比较有把握。
最关键是操作简便,容易上手。
大多数人觉得自己也不用像打字员这么上下翻飞,一分钟给40个字,一小时也2000余了,比普通抄写依然速度快。
昊玉章很高兴,当场表示多搞几个,他安排去人大试用起来,成效显著就抓紧推广!
200来块公家肯定可以承受,有点地位的教授也能承受,到时候把手稿和日常讲义交给年轻学生们去打印,岂不便利很多?
他甚至和林冠华开玩笑:“以后街上会不会多出打字店的新行当来?”林冠华一愣,随后大笑:“吴老果有先见之明!”
打字店还真有,北航后门可养活了十几家店呐!
当中国忙着给中文打字机适配定型并准备运用时,28日,苏共主席团开会讨论莫洛托夫提出的北海道突击方案。
布尔加宁极力反对,认为这会激化美苏矛盾。
如果真的爆发战争,甚至打核战争,红军显然没准备好,再说,物资和装备都不充足。
伏罗希洛夫也认为目前国家粮食紧张、如果强化军备又要占用较多物资,时机不好。
本来占领北海道是为了获取赔偿,如果最终赔偿没搞到手而搭进去—大笔经费,得不偿失。当然,他的反对口吻没布尔加宁这么强烈。
卡冈诺维奇讽刺道:"行了,我知道远东部队人不行,他们当初就不敢打,这次从欧洲调部队过去!”
都这么说了,布尔加宁还能说什么呢?
他已看出来了: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不是真心要打核战争,而是想用局部摩擦取得胜利、获取威望这种方式巩固自身地位。
说到底,目前中央的局面让好多人跃跃欲试,贝利亚倒了,莫洛托夫想坐第三把甚至更前面的交椅。
赫色晓夫和马林科夫态度暖昧,没说同意,但也不表示反对,提议召开小范围军事会议再讨论讨论,看看具体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天军事会议上,海军司令员库茨涅佐夫表示可以试试看,不过太平洋舰队确实实力不足,他建议从黑海和波罗的海调舰队过去,就以去中国友好访问为理由。
总不能中国在印度洋上拓展了这么多港口,看都不让我们看—眼吧?
空降兵功勋司令员格拉祖诺夫中将认为,以突然空降、占领要地的方式可以拿下北海道,但后续固守不能只靠空降兵,毕竟北海道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需要海军掩护登陆音队增援。
只要抢先造成既成事实,估计场面就比较有利,美国想组织联合国军也不可能,苏联拥有否决权。
作为曾担任过东西伯利亚军区副司令员的高级将领,他脑子还比较清醒的,最后强调:“最好恐吓下美国就行,捍卫苏维埃的荣誉,而不是真打核战争!”
这种场合肯定少不了朱可夫发言,他最近—直比较活跃。
苏联明面上的政委制度取消于1942年,实际上的政委制度在斯人林去世后取消,贝利亚死后,连内务部监管军队的作用也被极大削弱。
故赫鲁晓夫答应朱可夫取消政委体系没任何心里负担,这命令其实是斯大林下达的。
懂的都懂,斯大林取消政委实行—长制只是名头,实际监管和压制片刻没有放松。
类似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这种重大功勋的将领,都被他认为不可靠而贬黜。
之所以朱、华等人无法造反,就因为实质上还有很强的约束。
朱可夫也不是白莲花,他在军中有很强的势力,一堆将领都和政要是他的支持者。
为笼络他们,朱可夫也需要润滑,当初内务部查办他的理由就有—条`私自掳掠德国财物”。
朱可夫在解决贝利亚时出了大力,被任命为国防部第—副部长、几个月前又升为中央委员,但还进不了主席团。
他不是很看得起布尔加宁,毕竟后者在二战中没当过一线指挥官,都在后方或二线协调而已。
别说与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梅列茨科夫这些功勋卓著的人物相比.没准铁木辛哥打仗都比布尔加宁强。
布尔加宁不就是政治水平不错而爬到这位置么?他的指挥功力最多比伏罗希洛大强。
他知道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关系密切,自己也算赫鲁晓夫的盟友,不宜直接反对布尔加宁,用迂回的口吻道:"这只是次有限行动,对吧?不是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吧?”
众人点头,包括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强硬派也是这意见。
“那不管远东怎样,我们都不会在欧洲动手吧?这不是个声东击西、步步升级的考虑吧?”
众人古怪地对望几眼,又频频点头:如果还要在欧洲动手,把波罗的海、黑海舰队及主力空降兵调遣去远东,那不瞎整么?
"如果—切顺利,很快占领了北海道,迫使敌人坐下来谈判,最终满足了我们要求,部队还是要撤兵的,对吧?
或者反过来说,即便日本不肯满足我们的条件,我们也不会再南下扩大势力范围,把美国人从日本彻底赶走吧?”
这问题就不好回答了,众人把目光聚集到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身上。卡冈诺维奇坚定道:“占领岛屿只和中国—样,是为了获得日本赔偿的抵押物;在他们给足赔偿后,那我们就按原计划撤退。
如果他们不打算给赔偿,那也到此为此,大家两讫,今后苏维埃就不再拿日本赔款这件事做文章了。”
朱可夫叹息道:“场面我基本清楚了,打不打由党中央决定吧,红军肯定服从上级指挥。
我本人只有一点点顾虑,这种局面下我们如果还不敢索要对日赔偿,那苏联红军l以后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大概得排名倒数了。
不说中国同志,连朝鲜同志当初在釜山包围圈都按着美国人暴打好久呢。要不是他们缺点经验,缺点海军,没准已统一了,而不是现在这样,说恢复38线,由中国压制着南朝鲜,其实没什么机会统一了。”
这评价很尖锐,意思你们不打,红军不会造反,但士气会不会下跌,以后能不能打仗,我就说不好了。
毕竟,连朝鲜都敢和美国人打,堂堂苏维埃居然不敢,岂不让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