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搂钱(5)
白善烨宣誓就职后,李承晚和蚁美厚又一起为韩泰集团成立仪式剪彩并签著8大合作项目。
按《停战协议》细则,韩方签字生效并承认济州岛归属中国后,则中国会把对马岛返租给韩国。
韩国每年支付4亿美元“"安保与租赁"开支,并以5%比例递增。这是李承晚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但在中美联合施压下只能照办。
合约中未说明韩国能不能租赁给其他国家,但就中、美两国谈判与暗示而言,对此表示默许。
毕竟对马岛在美方控制线—侧,作为朝鲜海峡的枢纽型岛屿,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美国人不可能放心。
事实上李承晚也进行了如此操作,不把岛屿租给美国,这4亿美元也没法着落。
按韩美协议,美国租赁对马岛和有关基地后,每年向韩国支付3亿美元.再根据韩美合作协议向韩国提供—系列援助。
现在釜山当局就陆续把人口转移到对马岛上去,]顶替原来的日本居民。
一进—出后,韩国还要额外再支出1亿美元,同时需承担隔离墙建设费用,这对战后民生凋敞的韩国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唯—利好是搞到了7.8亿日本赔款,基本冲抵战时欠下的对美债务,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
换而言之,目前韩国潜在欠债只有1亿美元,还以年为周期。
为压低这笔费用,李承晚同意白善烨的操作,大笔一挥,将汉城中国大使馆地支扩大到100亩,又外迁了中文学校和图书馆,额外降低了200万美元支出。
为拉拢住韩国,杜鲁门也没完全不管,允诺给韩国3.6亿美元开发援助,但需答应美国3个条件:
-压缩军队,降低国防费用。
中美都联合驻军了,你还保留那么大军队编制干什么?有6、7万精干兵力足够了。
李承晚本来有些抵触,但“整军"能削弱白善烨等人的力量,顺水推舟答应下来,确定韩国三军兵力不突破7.6万,且以志愿兵为主。
-政治改革,提高民主化决策水平。
李承晚搞独裁、压制议会是出了名的。
美国心知肚明,麦大帅掌权时期予以纵客,现在艾大帅掌权,他着眼于自己的宦途,要求韩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李承晚当然不愿意,最后想了个好办法,议会恢复但扔到汉城去运作,眼不见心不烦。
-经济振兴,确保能白给自足。
经—番操人口掳掠的骚操作后,韩国人口不减反增,突破了2200万。
对10万平方公里的国十而言,密度显然偏高,即便放东亚范围内,密度也是首屈—指。
韩国耕地只有四分之一,这还是本时空划界后,硬生生多出—点来,若按历史划线,韩国面积倒是可以扩大几分,但平原更少,比如开城这种大城市就张掌握不了。
经济振兴从本质而言是要发展产业。
韩国算远东最落后的国家之—,1953年人均GDP只有60美元出头,不但远不如日本,甚至还低于中国,毕竟中国此时人均GDP按大致估算可超过70。
要振兴经济就得投资,可惜美国资本家忙着搞日本的产业,基本看不上韩国。
国内资本家都是小打小闹,压根摆不上台面。
后世比较出名的三星、现代财团,此时已初具雏形,但资产不过几十到几百万美元,还非常弱小。
面对这局面,李承晚立即想起韩国人民的老朋友、韩国海军上将蚁美厚。在他看来,美泰不仅有深享的美利坚政商关系,且蚁美厚本人是亚裔,理解远东文化。
双方此前关系十分密切,加上他听说蚁美厚在日本也有大量产业,便倾尽全力邀请他来投瓷,许诺不管想要什么优惠条件,尽管开口。
盛情难却下,美泰成员企业、韩泰集团正式挂牌,并—口气准备投资8个大项目。
-韩泰钢铁
由于钢铁都在北面,日占时期q韩国没有钢铁企业,考虑到钢铁需求,韩泰钢铁应运而生。
-韩泰水泥
韩国虽然金属矿产不多,但非金属矿产还不错,石灰石比较丰富,正好可用来新建水泥厂。李承晚许诺,隔离墙和防空塔就用韩泰水泥。
-韩泰矿业
整个朝鲜半岛的矿产资源基本都集中在38线以北,历史上工业都是朝鲜发达。
但韩国不能说—丁点矿山都没有,汉城东南方向190公里处的上东白钨矿很有名气,产能与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排得上号,日占时期就进行开采,这次被韩泰收入麾下。
韩国煤炭储量不多,但已发现的煤炭倒都是无烟煤,品质挺不错,已有几个煤矿在开采。
李承晚本想"国有化"后再卖给韩泰,蚁美厚不屑于和中小老板争夺这点蝇头小利,准备在江陵附近进行百万吨级煤矿新开发。
开采出来的煤炭能供应给电力和其他产业使用。
-韩泰电力
-韩泰建设
-韩泰玻璃
-韩泰炼化
-韩泰造船
8大新业务加上之前已介入的港口、码头、铁路、物流,韩泰主要经营12项业务。
随后蚁美厚又介绍炎黄航空给李承晚,表示可邀请对方在韩国开办航空产业。
再怎么说,目前你西边有中国驻军,有新加坡华裔公司在,容易帮你协调,万一关系搞僵,也有人帮忙说话不是?甚至还能搭上英国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