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突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2章:突破

列日当空、骄阳似火。

上海闸北工人新村门口挤满了络绎不绝的人群,全是来看样板间的。

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住房问题日渐突出,尤以大城市格外明显,而上海、北京

作为最典型的例子,更是全国有名。

因居住条件极为恶劣,工人们被迫蜗居在棚户区和工厂宿舍间,人称鸽笼,颇有后

世棺材房的惨烈。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了大批官僚资产阶级和不法分子的住房,但相对于工人阶层的需

求而言,实属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经济基本恢复后,有关房地产建设便提上议事日程。

最开始走企业办社会的路子,由企业给职工新建宿舍,很显然,因苦乐不均导致差

异极大。

作为掌握权力分配而本身又不创造财富的机关单位更陷入二律背反:

为人民服务吧,自己搞不定房子;

先为自己搞房子吧,不属于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共产党员气度。

林冠华提了一揽子建议,说服中央书记处大搞基建,开工搞房地产,核心材料来源

就来自于大批进口钢材。

换言之,高粮价有功。

要不是粮价涨这么高,中国还搞不定足够的钢材使其既能够覆盖工业又能覆盖水利

设施,还能兼顾大型建筑和市民生活的需求。

上海第一批安居房以工人新村名义建设,其土地主要来自于棚户区改造和附属旧城

区拆迁所得。

当地群众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第一批房子建成,大家争先恐后去参观。

崭新的小区外墙;

崭新的三层小楼建筑;

清一色煤渣砖、红砖和现浇的钢筋混凝土,踩上去没有嘎吱嘎吱的木楼板声音。

雪白的墙;笔挺的柱子;

甚至连电线、插座、自来水管、煤气管、烟道都帮你埋好了,令人耳目一新。

人群中有人悄悄在问:“童师傅,那倒马桶去哪弄地方啊?”

“侬还要用马桶?”童师傅打开卫生间的门,指着周围马赛克铺满的雪白洁具,“新

款抽水马桶伐要?”

“要要要要!”

“管道煤气都有了,侬伐会还要生煤饼炉子?”

众人无不哈哈大笑。

放林冠华的视野里,这场面充其量只是低配版简装,放50年代的上海,属于不折不

扣的高档住房,大家都知道这是原来的专家楼。

这种装修设计下还能有效拉动消费,什么煤气管道、洁具、厨房用品、电线、电表

都可以用上去,要不然怎么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并牵连百业呢?

按照安居房设计,每幢小楼都分为三层,户型分别为48、64、80平方米,具备独立

厨房与卫生间,看上去宽敞明亮,令人耳目一新。

面积也不像后世那样有大量公摊,所谓48平方米基本都是连外墙阳台算进去,实打

实的使用面积。

48平方米就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带阳台的格局。

能造好点的房子不稀奇,在大上海有的是洋派建筑物,但这次安居房申请,却刷新

了政策。

申请流程与个人社保缴纳基数密切相关,实行积分制。

以7月下旬第一次选房为例,就以截止6月30日的积分为标准。

申请人夫妻双方社保余额为基本分,再累加政策分,如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直接

加2000分,省部级劳模加1500分。

除此之外,属于拆迁序列也可按照原拆迁面积加分。

林林总总下来,每个申请单元有确定分数,根据这批投放房源的总套数,按125%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