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突破
“和他谈过了?”
“谈了。”林冠华道,“讲了很多推心置腹的话,比如在东北向苏联靠拢,一开始是
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就是思维惯性、行为惯性,归根到底是工作方法问题。
因为这套东西过去东北主政比较顺手,下面也能接受,政治上站得住脚就继续沿用
了。
我认为那叫路径依赖。
我个人觉得这番话大体真心,他又不是留苏派,也没中山大学学习经历,排二十八
个半轮不到他。”
主席一怔,随后缓缓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储备粮的事基本有结论了,确实不
是他授意或默许的,部分人员是他安排下去倒没错。
但我考虑,如果安排下去出了问题,板子全打在他身上似乎也不妥。他还是我安排
下去的,他犯了这么大错误,难道都是我的责任?”
林冠华没接这句,只道:“另外他也承认自己嘴巴不严、作风不实,您让他去调阅
某些领导的历史档案,无意中被他说漏了嘴,造成了恶劣影响;
关于饶漱石手里那个名单,好多并不是他拟定的,但嘴巴一说,人头一拉,就感觉……”
主席恨铁不成钢道:“浑身上下都是破绽,平时小毛小病还能批评挽救,这次这么
大问题,当然全面爆发了。
关键说了这么多,人家又不记得他的好,转身就把他出卖了,居然傻乎乎替人数钱。”
林冠华苦笑:“这话我怎么评价呢?也亏得都说了,要不说岂非更麻烦?老黄也心
事重重,我看林总最近也深居简出,什么人都没接触……”
主席一愣:“你去见林彪了?”
“有两件事和他汇报。
一是英国105mm的L7坦克炮研制成功,准备陆续生产装备,我问英方要了12门样
品,打算改造在美制M46/47坦克上测试,替换那些比较落后的90mm坦克炮。
该技术和专利当初说好交换给我们,但材料、施工、设备还需从英国引入,需额外
再拨一笔钱下去,钱不是问题,都准备好了,流程上需要他签字。
二是关于陆军工程大学选址发展,他初步同意近期仍然安排在张家口,远期,比如
15-20年后,再分离部分办学力量去西安或其他地方。
国防科技大学初步考虑安排在长沙,让我调集力量新建校区,规模比照中科大格
局,争取1956年能实现第一批招生。”
林冠华口中的陆军工程大学,目前叫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
红军从半部电台开始建立了无线电队,办了无线电训练班;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
长征时,学校一起抵达延安,改名八路军通信学校,简称“延安通校”。
随着全国解放进入高潮,为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晋冀鲁
豫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中央军委气象队、中央军委三
局电讯队合并组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后改建为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
1952年,大连工学院(电讯系)、西南军区通信学校(工程系)并入,升格为中国
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
应该说这是以无线电、通信、雷达等为基础的专业军事院校,受国防科工委、军委
总装备部双重领导,又受电子工业部业务帮助,完全与林冠华密切相关。
把通信工程学院办在张家口合理,便于就近获得各类最新技术动态和装备体系,又
不能太靠近北京,免得造成泄密。
林冠华认为,现代化战争体系下,陆军军事工程并不只有通信专业,还应包括工
程、防化、陆航、火箭等多个交叉学科,与其分散力量撒得到处都是,还不如全装
在一所院校体系中。
考虑到很多技术装备当初是德国顾问实行培养,建议一并转移进入,学校归总装直
管。
和初级步校一样,今后技术类军官和士官再深造全都要从该学校走出。
统一办学、统一调配除削弱山头因素外,还有个重要考虑是加速装备一体化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