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明确 (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51章:明确 (13)

“看来,目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99可...。

胡风的问题是12日宣布处理结果的,他自己本人也没想到最后是这样一个处理结果

他当初认为,这份报告交上去后,要么是被接受而改弦易辙,要么是自己被彻底打倒乃至贴上“反革命”的标签,但最后这样一个留中不发的冷处理,让他措手不及。

谈话结束后,茅盾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中国文联主席的身份,最后再向胡风做一次谈话,希望他能及时认清自己的错误,早日回归到人民的队伍中来。当然,胡风是不可能听进去他也不等几个单位给他下达“辞退”通知,主动提交了辞职信。

胡风对茅盾的怨气并不小,从3年前第一次文代会就开始了,那次大会,胡风作为报告起草委员会的委员,心有怨气,冷眼旁观,从一开始就拒绝参加起草关于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报告

茅盾在大会上作报告时特地说,并在报告中文明“胡风先生坚辞”艺思想理论那一部分不点名地批判了胡风和他所代表的“七月”派。

在胡风看来,茅盾现在更有落井下石的嫌疑,而茅盾作为高层,是完全知道陈伯达最初给胡风定“反革命集团”罪名的,现在这样发落在他看来简直是宽大得不得了。

不信你问问延安整风时期的王实味,他能有这待遇不?

只不过他不能把这层意思捅破,毕竟最开始定调“反革命集团’到现在定调“小资产阶级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思想”这中间也算拐了大弯的。

胡风问题处理完毕后,两方面都不满意。

就胡风本人而言,自己以“辞职抗争”恪守“自由创作”理念,居然没人赞同,没人站出来和自己一样,说明那些文人全都以“辞职抗议”奴化了;

就陈伯达等人而言,是准备拿胡风好好做番文章的,结果只有这么个不痛不痒的决定,“辞退”连处分都算不上,更何况还是胡风“主动辞职

颇有一拳打在空气上的烦辞职”躁。

于是胡风的问题刚落幕,丁玲的“历史问题”又浮上了水面。

丁玲究其一生,最遭人怀疑的,遭攻击最猛的,就是1933年5月到1936年9月在南京被国党拘禁的那三年

当时她始终拒绝为敌人做事写剧本、编报纸,没有以共产党员身份发表自首悔过的言辞,并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终于在曹靖华、鲁迅、冯雪峰等人的帮助下逃离南京,转赴陕北。

但为应付敌人并早日获取自由,丁玲曾写过一个纸条,内容是“出去后,不活动,愿家居养母读书”,以示自己的消沉。

在文化部和文联关于这次“胡风整顿时,旧账又被重新翻了问题”出来。

周扬等人听完,互相看看,肯定地说:“这当然是自首。77

并且质问丁玲,为什么过去不搞清楚。

丁玲委屈道:“1943年在延安整风审干时我就已讲过了,但没有做结论。

离开延安时我去问过粥时同粥时同志对我说:党是相信你志,的,你尽管放心,好好工作。’我完全听了,也照也着做了的。1952年三反运动中,我也给安子文同志写过信,我也希望有明确的组织结论。

需要的话,我可以把这段历史在党组扩大会上再谈,有明确的组织结论后,我做检讨、写检查都可以。”

文联党组副书记刘白羽说:“先不要在扩大会上谈了,等我和上级汇报再说。”

于是到11月下旬,关于揭发丁玲、陈企霞所谓“丁陈反党集团”的报告就送到了政治局手中

虽然报告是以刘白羽和丁玲所在党支部总书记两人的联合名义写的,但懂的都懂,“揭露”丁玲这样一位文联党组成员、中国作协副主席、老资格革命者的问题,刘白羽个人决作不了这个主,也没那么大胆子。

背后必然有人授意,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是摆在明面上的人物,副署同意意见的陆定一是另一个重要人物。

这份顺理成章的报告仔细琢磨又让人非常奇怪,丁玲行政级别是7级,与周扬、陆定一都是副部长级,要批判这位在延安被毛泽东极为重视的作家绝不容易,刘白羽固然不够格,难道周扬和陆定一就够格给丁玲定“反党集团”罪名么?

况且,丁玲提到了延安审干提到了粥时同志的亲口指示,这指示到底是不是真的,审干时到底有没有交代,组织部究竟有没有结论,一查档案就能清楚的事,为什么还要郑重其事来报告并揭露呢?

这难道不该先向粥时同志求证并摸摸底么?

政治局常委们都是看过党史都明白历史上确有“丁陈反党集的、团”这档子事,当年大笔一挥就通过了,现在反过来仔细琢磨,就觉得浑身上下透露着诡异。

丁玲倒有足够影响力,陈企霞影响力就完全不够,且也没听说两人有特别亲近的地方,是什么招数又把两人给硬生生扯在一起?

但装作看不见,放着不处理也不行,这份报告一向上传递,很多人便知道了丁玲有这段历史,也知道中央“暂无组织结论”

主席问董老:“监察委有这方面检举揭发材料么?77

“没有,最起码我没看到。

主席又问少奇:“丁玲在三反中问安子文要结论,组织部为什么没给呢?

少奇想了想:“让我想想,我大概有点印象。

当时饶漱石当组织部长,然后我们直接处理了小开的事,丁玲应该和小开也有牵扯,但她确实在延安说起过,所以后来就搁置了。

饶漱石不签字、不定调,按组织纪律,中组部不可能给一个副部级干部定组织结论,安子文要私下定了,那才是更大的错误,他圈中央委员名单的错误,我已狠狠批评过他了。

不过啊,虽然饶漱石不定调但我觉得这可能也不算很大的问题,毕竟三反中说,也牵扯到中央怎么看历史遗留问题的事。”

主席默不作声地点点头。

这番话好像是有点推卸责任把帽子甩给饶漱石的味道,但又不能全算甩锅,毕竟没组织结论的事多了去了。

国共内战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谁头上没摊上点事?

刘不就有被捕档案材料么?

总理不就有“伍豪等脱党声明

么?

他们都还没清洗干净,丁玲这种算什么?

老总不高兴地抨击道:“我看啊,这次事件,要拿丁玲开刀可能只是幌子,真正的要害还是在试探有很多结论我们都是暂且按下,看其后效。总体而言,可能算是历史遗留问题,或者

说,也牵扯到中央怎么看历史遗留问题的事。”

主席默不作声地点点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