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交易(5)
“快,装弹!装弹!99
滋......电机带动硕大的14发弹鼓向上提升,“唯当”一声后,已被安装到位。
在另一头,一个刚被打空的弹鼓顺着预留甬道螺旋而下,4个套着石棉手套的士兵飞过去拿下,七手八脚再把炮弹往里面装。
艾德礼访华的当口,美苏第二轮谈判彻底谈崩,苏联威胁“彻底清算西德的军国主义罪行”。
-开始克拉克和李奇微觉得苏联是在无能狂怒,没想到对面居然来真的。
在苏联驻东德集群的掩护下,组建几个月的东德人民军向李奇微防线发起猛烈进攻。
进攻突破地选择汉诺威附近,这是科涅夫亲自拟定的突破地点。一方面四周都是平原,有利于苏军机动部队后排插上、快速突破,在10多年前的易北河战役中,他们对这块领土比较熟悉
另一方面此处远离海岸线,能避免北约海军袭扰。
从进攻地点选择来说比较恰当,唯一需提防的就是李奇微防线上的防空塔。
苏联在柏林战役中领教过防空塔的威力但最后也拿下了,所以据此鼓舞作战部队,防空塔没什么了不起,当初我们能拿下柏林,现在依然能突破防线。
为确保对防空塔的压制,除人民军兵分两路迂回攻击外,科涅夫在纵深地带准备了16门威力巨大的斯大林之锤,又安排了较多的飞毛腿导弹,准备在开火的第一瞬间就进行压制。
根据中央主席团命令,这次进攻属于军事威吓性质,只做局部突破、威慑北约而不是真打世界大战,目标很有限:摧毁或占领2个主要的防空塔及其附属工事,突破宽度50公里。
作战主要由人民军和部分化妆成人民军的苏军执行,万一打舆论战也有说法,避免直接对上。
政治、军事、物资、装备都进行了精心调度,甚至考虑到电报屡屡被美军截获而陷入被动,科涅夫汲取教训,最重要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用最原始的人肉传递完成
近距离用摩托和汽车,稍远距离用直升机,反正都在苏联控制区内,不足为虑
联军注意到了部分异常,但因截获电报不多,以为最多就是搞搞演习吓唬一下子,没想到苏联人真会扑过来,李奇微也没特别上心。
其实苏军内部也是以安排演习为幌子,以至于很多官兵在战前紧急动员后才知道真要开
李奇微让泰勒巡视了下阵地,要求西德防卫军“密切关注”、面对挑衅不盲目开火,必须进行汇报。
更巧的是,克大帅此时回本土述职,和杜鲁门、艾奇逊沟通了西贡事变后,转头又与共和党方面进行深入沟通,基本确定代表共和党参选,为能尽快拿到议和成果,他希望推迟到2月份再正式宣布。
在此之前,共和党可安排其他竞选人参与造势
共和党方面表示理解,毕竟克大帅还要和民主党、杜鲁门方面虚与委蛇一番。
要不然,现在一旦宣布参选,杜鲁门迫于党内压力,免了克大帅的北约军委会主席职务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如此对待一个有功之人肯定不合适,但参选就不一样,民主选举必须避嫌,当初艾克为竞选,不也把欧洲盟军总司令的头衔给辞了?
杜鲁门大致能猜出克大帅不会代表民主党参选,但他马上就要退休,后续还有其他事务需要安排,现在往死里得罪克大帅,万一人家真上台,将来怎么办呢?
他也有女儿、侄子需要安排啊,蚁美厚早通过渠道进行了沟通,政治这种东西,看透不说透才是最高境界
克大帅述职完毕后,杜鲁门没急着把对方赶回巴黎,而以总统名义放几天假给他,让克大帅能与家人团聚
中东这一打就是大半年,克大帅一心为合众国和北约扑腾在前线,都还没好好回过家呢。
至于团聚这几天谈其他工作不是他一个总统该操心的内容了,每人都有私生活不是?
于是乎,当苏联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砸过来时,整个西德防卫军乃至北约一脸懵逼,上上下下顿时乱做一团。
总算德国人搞工程算拿手本事,建设非常稳固,运气也还可以。飞毛腿导弹没能直接命中防空塔,只命中了周边一些设施,最要害的部位全保住了:巡航导弹倒有好几发直接命中防空塔,面对皮糙肉厚、内嵌钢带的钢筋混凝土,巡航导弹的威力就不够看了,只配挠痒痒。
真正有较大威胁的还是苏联B4重型攻城炮,在这些火炮叠加巡航导弹的突然进攻下汉诺威附近的11/12地段,除2座防空塔,其他T事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无法发挥效果
但苏军精心准备的突袭效果仅限于此
他们随后准备的装甲突击遭到防空塔的顽强狙击。
35座防空塔对重型高射炮是很大需求,德国虽有双联装128mm技术,但连生产线随同工程师全在远东,美国不允许德国向中国采购远东莱茵金属的武器
毕竟这是整个北约的中欧防线,需要服从盟总指示,西德防卫军就一支援部队,有啥资格对装备挑三拣四?内部协调后决定投标
英国人拿出了最新研发的5英寸绿色钉锤美国人则把库存较多的5英寸高平两用舰炮用于投标。
中标结果很有意思:包括汉诺威在内的原属英占区全是绿色钉锤:原来美占区和意大利方向全是美帝经典5寸炮。
具体而言,英国中标14座防空塔,美帝中标剩余21座防空塔及其他配套的大口径榴弹炮和长脚汤姆
不用说,牛牛给的全是新炮,美帝给的全是二手货,尤其155口径的M1榴弹炮,正是美国陆军淘汰下来不要的货色
军费就地转个名头,又从国防费洗成北约军费
为防止波恩当局去国会诉苦告刁状,华盛顿出面安抚,工事修建由德国人承包,钢筋、混凝土全从德国和意大利购买,至于法国也没少了好处,主要就负责经营人力资源、提供基
础劳力。
虽然法国本国劳动力不足,但架不住法国有大把外劳
中国外劳近200万,越南外劳近100万,苏伊士运河防空塔、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地油田、法比荷国内基建修复都是外劳们的杰作.李奇微防线也毫不例外,最近新承接的项目还包括苏伊士运河拓宽、埃及油田勘探等
至于纳吉布提出的阿斯旺大坝修建方案英法还在进一步讨论中。
西德也想引入外劳,一直到与中国正式建交,这愿望才全面实现,落地后发展非常快,统帅外劳的德国人好些是从中国回去的前德军军官,在经验上很有把握
在目前这个当口,在欧洲为联军提供物资、码头与港口物资装卸,纷纷活跃着外劳的身影。
维汉同志奋斗多年,终于在巴黎过上了红酒牛排的好日子,逐步走上人生巅峰,比国务院秘书长那位置有味道多了。
美国人最懂外劳好用,怂恿阿根廷占领马岛、建设防空塔的项目就交给了联泰,联泰外劳还特别多了韩国人
这些韩国人都是参与建设38墙的劳动力富有经验,他们将在马岛上进行基建,当然英国密切关注着建设进度,准备等差不多就过去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