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交易(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71章:交易(13)

12月31日,1955年最后一天,望着报纸上大幅标题中的81%,艾奇逊感到无比伤神又无可奈何。

昨天,英国国会对《中英协约》正式表决,虽然一小撮保守党叫嚣“不能失去香港”,但显然于事无补,最终投票支持率远远超过工党席位数,显示保守党也有不少人投了赞同票。

有不少议员知道艾奇逊来活动,甚至还知道他煞有其事地提出所谓“忠告”,希望大不列颠政府重新考虑,这种思想工作非但没能拉住英国人,投赞同票的人反而更多了。

《泰晤士报》就认为,华盛顿一方面和中国谈《中美新约》,一边阻止中英合作,显然是打压、遏制英国的思路,再联系运河危机期间华盛顿扮演的两面派角色,舆论更为恼火。

艾德礼很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忠告”,甚至反过来劝艾奇逊:“我看差不多就得了,你们想签赶紧去签吧......至于你债务,我们还欠贵国12亿,会尽快还清的。55

大家清楚,第一个签约肯定要被美国人所反对,但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是第一个出售军舰等武器的西方国家,做得多了,已不怕这些

再说,这种两国首脑都已签署、见报的条约,就因为美国人反对而不批准,今后大不列颠在国际上还有威严么?

毫无成果的艾奇逊悻悻然告辞,离开机场时,莫里森甚至都懒得来送行,只有颤颤巍巍的丘胖子和他握手告别。

恼火异常的艾奇逊随后扑到日内瓦,和葛罗米柯见了一面,对苏军在西德草草收场的行动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一个劲鼓噪“噪中英同盟”对苏联的危害。

葛罗米柯本就感觉被防空塔战线拦住很没面子,再加谈判条件始终凑不拢,对艾奇逊的表现非常恼火,差点互相拍桌子骂人。

总算是新年,不管怎样都要装装样子,双方又装出心平气和的样子进行磋商。

艾奇逊略微提高了些报价:同意以土耳其的名义赔偿苏联100万吨小麦(价值2.4亿)和1000万药品,又表示,如果苏联觉得需要安顿库尔德人充实国内劳动力,土、伊两国同意把全部人口迁入苏联并给予合适补偿。

至于补偿标准,我们略微参考中国条件每人补偿1吨小麦或200桶原油。

艾奇逊觉得这番话很为苏联着想了,目前苏联控制的库尔德区至200多万人口,按此标准,妥妥可额外到手5亿美元。

但他忽略了一点:苏联并不单纯为钱,更不会大规模接纳库尔德人。

所谓帮助库尔德人独立只是冠冕堂皇扩容疆土的借口,真让苏联来选择,那绝对不要库尔德人,更别说安插在外高加索了

40年前,奥斯曼帝国和沙俄正在打一战奥斯曼启动亚美尼亚大屠杀,先是知识分子和各政界的显要人物被秘密处决。随后扩大到军队,亚美尼亚裔军官和士兵被甄别出来枪决

到5月底,库尔德骑兵开始对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普通亚美尼亚民众实施无差别清洗。

库尔德骑兵还将亚美尼亚人集中运到叙利亚和伊拉克中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由于运输时用的是闷罐车,一路闷死了很多人。残存下来的70万亚美尼亚人分散到沙漠中的集中营里,任其自生自灭。

换言之,虽然屠杀是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决策,但真正的剑子手却是库尔德人

亚美尼亚人与库尔德人结下了血海深仇怎么可能接纳库尔德人甚至安顿在本国领土上呢?奥斯曼帝国把驱逐亚美尼亚人后留出来的土地奖赏给了库尔德人,这才使库尔德人得以离开世代居住的山区进入平原地带

站在土耳其的立场,库尔德人是赤裸裸的背叛,绝不允许他们独立建国,

艾奇逊亲自出面依然谈不拢,唯一算有所让步的是提高了些赔偿款,虽然苏维埃急缺外汇,但也不想为这五斗米折腰

他无可奈何摔下一句:“那就继续打吧!

当艾奇逊返航时密特朗已带着林冠华的提议和思路回到巴黎,初步汇报后,整个内阁激情四射。

一方面,林冠华传达的从金融切入的欧共体一体化,准确挠到了法国人的痒处,尤其《中英协约》已正式生效的紧迫性促使他们需要尽快推进并落实这件事:

另一方面是中国提出了很高的对价,中方承诺印度支那经济利益日后分享,从以前几年交往来看,大体还算可信,很多人依然舍不得放弃那么多地盘。

他们提出修正意见,老挝和越北已被侬苗基本控制,全部转让可以,柬埔寨和越南剩余部分让中国多分享些经济利益,最好不要交出去

实在万不得已需让步,把柬埔寨东部领土再给一点,毕竟侬苗目前在那里活动

换言之,林冠华提出的版图范围将近50万平方公里,法国人顶天能给到40万,还有10万最精华的地段予以保留,越南和柬埔寨还得控制在法国手中,无非让渡经济利益而已

这40万需要欧共体谈妥后才能答应,如只涉及法国自己一家,那就是大半个老挝+大半个越北。

总的倾向性意见是争取签署,《中英协约》出台后,中英已就工业设备和项目谈判了一轮,大量合作订单陆续有望达成,法国工业家、金融家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一个劲催促内阁抓紧跟上,莫失良机。

这种情况下,哪个成员胆敢放话说不签非被资本家轰下台不可。

签是原则,怎么签、具体支付多少对价才是关键,内阁兵分多路找其他5国沟通并争取尽快确定份额

与侬苗的谈判先拖着再说,军队也不用撤继续维持秩序,抓捕乱党。

这么搞会不会受到美国打压,巴黎已顾不上了,他们也积了一肚子火:自由越南这乱子不就是美国人搞起来的么?

要不是中国出面,侬苗下场,只怕此刻印度支那已全完蛋了

虽然法兰西可事后派兵镇压,但目前阿尔及利亚方向战事吃紧,中东又要提防苏联,实在捉襟见肘难道大不列颠能签,我堂堂法兰西就不

能?

当巴黎内阁兵分多路沟通谈判时,以米高扬和马林科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已抵达北京展开正式会谈

双方先寒暄一通,话题很快就切入到《中英协约》,陈云大体介绍了条约内容,并表示这是经济领域的合作条约,一方面推动中国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尽早解决香港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英两国权力机关已审批完毕,从1956年元旦起正式生效

马林科夫没纠缠条文细节,直截了当道:“中苏作为亲密的共产主义事业战友,是不是苏维埃可援引这份非排他性的经济合作条约的具体款款?比如,我们也很需要航空器、船舶的自由出入权利......哦......我说的是对等。”

王稼祥露出震惊之色:“贵国也要开始改革,放开私营与个体经济了?下一步是不是马上也要搞分田到户?马林科夫被弄得惊诧莫名,下意识反问道:“这有关么?

“您刚才说有关民用船舶、航空器通行问目前中苏官方合作的船队、民航、铁路早题,就已衔接好了,贵国全是国有机构,我们也是国有机构,通过这样合作可以

而我们和英国签署的条约对私营、外资全面放开,所以您说援引参考,我还以为贵方也要放开并全面推进改革呢。

马林科夫和米高扬面面相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接茬。

从道理上来说,目前苏联国营的商船、民航确实都有协议可运作,但都是事先对等审批的,审批成功才能利用

中英签署的民用体系只要一次常规备案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