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交易 (14)
马林科夫还在那几自嘀咕:“联合舰队?没听他说起过啊?再说,不经过主席团讨论就直接和中国同志讲这件事,并不符合流程啊。
组建《华沙条约》时倒是说起过舰队和驻军的事,但这也不是一回事啊,怎么能自己信口开河呢?这可是要出大事的!”
这几句自言自语般的嘀咕,也被翻译原封不动地转述出来,别说米高扬涨红了脸,就连中方几个也忍俊不禁。
关键马林科夫和米高扬还不敢拍胸脯赌咒发誓说赫鲁晓夫没说过这话,后者脾气如何他们非常清楚,估计就算没说过原话,估计意思也差不多
眼看气氛有点尴尬,总理就出来打圆场道:“马林科夫同志提到的关于很多中英合作的便利问题,正如刚才同志说所说,早就基本解决或具备了。有些暂时不能做的事,可能受限于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不同,需要更大智慧来解决,我们接下去还可继续深入沟通、协调解决,不必急于一时。
我们也处于不断优化、完善的阶段
除此之外有一点我可以明确,我们原来承诺的,在利用欧美贷款款项下帮助苏联同志购买急需的物资、粮食、设备,这一点会继续坚持并妥善处理
上回米高扬同志访华,代表贵国和我们谈妥了分成比例和贸易汇率结算的调整,从元旦开始已正式生效。
我听商业部同志说,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中国商品物价和去年完全保持一样,未对普通群众生活造成影响,我非常欣慰
因分成比例下调,贵国政府收到的款项可能略微减少,但只要中苏能把贸易总量做大、把大盘子做上去,哪怕分成比例略低一点,总数依然能保持。1955年,苏联分成比例是34%,实际进口总额1300多亿卢布,分到款项(类同关税)440多亿;
1956年,苏联分成比例是24%,预计进口总额要达到2000亿卢布,分到款项480亿,总额继续增长。
不够这是用卢布计算,用美元算就不行但谁敢在苏联内部财政上用美元计算呢?
苏维埃自有国情在此,经济体系都是全球独一份的,哪像北京,目前连联合国正式成员都还不是,却已宣布采用联合国有关GDP标准核算法来核算自己的经济数据,是各大国中第一个宣布采用联合国办法的。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用GDP法,但美版与联合国版本还存在一定差异。
至于苏联计划经济体系惯用的MPS和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法与中国完全不同,是故现在苏联计委都看不懂中国统计局和有关年鉴背后的意思,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系列教材也废弃了MPS核算法,只作为基础知识告知
卢布汇率一直是玄学
贸易汇率已从12.5下调到了15,但在黑市上见票即兑的卢布汇率从20:1跌到25:1,差异很大,再对比卢布的官方牌价10:1,差距将进一步拉开
黑市汇率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内涵逻辑,是真正的市场规律体现,否则就没人这么傻办事了.
懂的都懂,远东的卢布黑市比欧洲方向要大得多,欧洲就算有人收卢布,最终渠道还是到远东来进行大规模兑换
陈云、南汉辰、林冠华包括罗瑞卿都知道这件事,但都颇有默契地采取严密监视但不直接打击的态度
毕竟这件事对中国有利,但凡中国贸易要出现逆差,直接就可用黑市渠道去购买一批卢布平账。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苏联交割了西北70万领土,获得大批卢布,最终在账目上依然显示逆差的缘故。
代购、走私、倒卖、黑市、房地产.....各渠道回收上来的卢布直接冲抵了购地款。
《中苏贸易协定》规定苏联有顺差可根据贸易汇率无条件转换为外汇,但中方的操作使苏联财政部永远无法形成顺差进行转换,最多象征性在中行花呗上给你开道口子
米高扬其实也不赞同马林科夫来搅和什么《中英协约》互相引用问题,在他看来完全是瞎整
能搞的我们早就搞了,不能搞的,不是不想搞,而是受制于体制没办法
不签这协议,苏联民航、船舶包括舰队都能到中国来,又没限制,说白了目前苏联离岸不冻港并非那么渴求,否则朝鲜还欠苏联一大笔钱,把元山港租下来完全能办到。
但红海军讨论一番,库兹涅佐夫等人认为现在不是缺不冻港,而是缺能够直连本土的军事基地,把舰队安排在元山港,面对美国海军的压力和封锁,无非是从一个监狱进入另一个监狱。
如果再问中国租借一个军港,比如台湾南洋方面,又没有什么价值,太平洋舰队就不是一支远洋海军,既扛不住美国,又无法与中国匹敌,要远距离港口有什么用?
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抓紧建设远洋海军,特别是加快建造航空母舰。
但很可惜,因为土耳其方向军事压力趋紧,计委和国防部要集中精力生产作战需要的装备、弹药,建造航母和巡洋舰的脚步又迟缓了下来,受“导弹万能论”影响,赫鲁晓夫认为巡洋舰压根没什么用,准备把所有大型水面舰艇砍掉以便节约军费
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当初苏联为航母编队准备了68型(恰巴耶夫级)和68bis型(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结果他们无力面对美国大量的8英寸主炮重巡洋舰,尤其面对得梅因所以斯大林一直级和巴尔的摩级更略逊一筹,在强调建造斯大林格勒级战巡。
斯大林去世后,得梅因级和巴尔的摩级全落在中国手中,美国开始全力发展长滩级导弹巡洋舰,为分摊研发经费,菲克特勒和雷德福不断在国会闯关,终于把最终数量提高到12艘,数据公布出来,在全球十分引人注目
全核动力;
各类型导弹作战
-超大型相控阵雷达
价格绝对不便宜,按照分步走、不断加项、不但加钱的原则,当初3艘长滩级导弹导巡洋舰预算是4.2亿,后来6艘变成9亿,再后来10艘变成17亿,现在是12艘23亿,预计等最终成军至少要在26亿以上。
为表匹配,6艘福莱斯特级航母的造价从11.9亿追加到16.4亿(不含导弹和舰载机),再演化为19.2亿,紧接着1956财年又追加2艘,最终变成8艘合计27.3亿
光导弹巡洋舰和新航母不能打仗,要组建完整编队,又加了36艘孔茨级导弹驱逐舰。
如是平时,这么多军费下去必然被国会杯葛,但相比较克大帅在土耳其前线每个月30亿美元的投入,海军造船这点已是毛毛雨,更何况还要分号几年造成,军工复合体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保驾护航,最终就通过了。
连带通过的还有B-58订单、B-70研发项目等,反正三军见者有份。
所以赫鲁晓夫就认为,苏维埃这些巡洋舰全都过时,抓紧砍掉。
美国人为什么把巡洋舰全卖给中国啊,不就是落后么?中国拿白菜价买来玩一玩无伤大雅,苏维埃继续建造已落后的型号,岂不是更加被动挨打?总书记好大喜功要上世界一流的新军舰计委正发愁财政预算摆不平,赶紧拿尚方宝剑把军舰施工全砍了,拆下来的半成品钢板卖给中国拉倒。
至于已建成的半拉子军舰,准备向华约各国摊牌,有海岸线的东德、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都强行要求出钱购买1-2艘,就连朝鲜都被摊派了一艘二战遗留下来的意大利巡洋舰奥斯塔公爵号。
自然,苏维埃办事从不吃亏,卖给小弟们的军舰,绝不可能是美国的跳楼价,也不可能是牛牛的优惠价,而是原价加利息
等于苏联海军耍了好几年,还要再高价把过时货卖出去,这他们还觉得给了你大便宜:要不是我,你连军舰都搞不定哩!
但实际上吧,这些军舰说是到了各国手等华约一统合,还掌握在苏联手里。
米高扬颇有自知之明,认为连中国在莫斯科搞个大型超级商城都需要主席团反复讨论拍板,其他公司怎么能搞得好呢?中国就不一样,外资投资那是有专门立法、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的,别说英国了,就连美国在上海的居民产业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朝战开始后,中美互相冻结资产,美国在华居民产业包括存款全部被冻结,后来双方达成协议后互相解冻,原则上动产部分发还原主,不动产部分由本国政府赔偿原主,两国政府再互相弥补头寸。
而英国产业压根就没没收,基本都保持正常运作。
这也是英法美资本家敢壮胆来中国投资发放贷款的缘故,苏维埃想要欧美资本,人家第一句话就是,先不说我们原来的贷款了,当初我们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产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