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风向 (3)
关于对华新约,目前朝野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以史蒂文森为代表的,强调需要再和中国人较量较量,等待时机,并按美方要求签署有关条约:
一种是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强调尊重现实,尽快与中国签约,并利用美国体量大、资金优势等竞争力,依托经济手段把欧洲边缘化
虽然两种意见看似表面分歧不大,都主张和中国签约并推进合作的,但立场差了很多
克大帅明显是现实主义,史蒂文森还带有一丝傲慢和原教旨理想色彩
在对苏问题上,两人大相径庭
史蒂文森建议是中欧已站在一起的前提F美苏可在一定程度上合作,共同压制中英法克大帅建议抓住机会签约,然后利用中苏间体系明显的差异性,在苏东阵营制造混乱和动荡,迫使东欧变色。
他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目前与欧洲的共同性已明显大于中苏间的共同性,既然如此,力量就要往最弱点攻击。
在这个体系中,最弱的并不是中国,也不可能是英法,而是东欧卫星国。
只要让东欧意识到跟着苏联没前途,让他们觉得参考中国的道路或西欧的道路更有前瞻性,那事情就八九不离十了。
哪怕东欧动荡最终被莫斯科压制下去也无妨,这充其量削弱的是苏联自己的羽翼。
由于是大选年,各方面都很重视这些论调,认为可能代表了未来几年美国的战略方针走向。
杜鲁门在两种意见上举棋不定
一会儿觉得史蒂文森很有道理,中国闹得实在太出格,非得给点教训不可:
会儿又觉得克大帅言之有理,美国自己去反对苏联、中国太费劲了,让中、苏自己斗一斗不好么?
况且煽动也不是没成果
上次美国煽动中苏领土纠纷问题,这不苏联迫于无奈开始归还部分领士了么?
但这事还没完,中苏还有蒙古问题、《瑕挥条约》没解决呢,都是美国能做文章的地方。
懂的都懂,由于苏联面临极大的逆差和外汇缺口,使莫斯科把领士归还当成了一门生意在做。
那接下去就可顺理成章地演绎出推论:一旦某一天中苏解决了领土问题,但苏联还欠中国一屁股债,那时候咋办?
苏联是继续卖地求生还是赖账不还?克大帅认为,无论哪一种都对美国有利。
若干年后,中苏之间只要躺下任意一个美国接下去的战略就好办了
不管怎么说,两大候选人没人说不同意签约,不同意向中国贷款的。
都在美利坚体系内混,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十分清楚:为争取好点的条件,早两天晚两天签约,资本家觉得正常,但凡你敢说不签约,把那么大市场拱手让给欧洲,那就等着吧,会有人让你清醒的!
场面和当初日本进攻中国不一样,那时日本希望把中国一口吞下去,把英法美赶出亚洲,美国必然只能动用武力
中国虽然控制了那么大地盘,却同意大家都来发财,既然做生意能达到目的,为什么要打生打死?
就算偶尔打一打,也是秀下肌肉,告诉对方不要误判形势,而不是真打算把世界打烂打烂的世界只对苏联有好处,对资本有什么好处?
相反,资本还得感谢中国,没中国从中斡旋并巧妙提供通道,他们还渗透不进苏东市场。
最起码,目前欧美向苏东出口有通道,真正麻烦的是苏东的支付手段,这才制约了苏东市场的有效扩大。
冷静下来琢磨了这么多,杜鲁门还是没能完全理顺,甚至也不知道什么才最有利。
他只能打电话给艾奇逊:“迪安,你再向莫斯科打听打听,中国人到底准备在哪里动手?我心里也好有点底
这一天天神经紧绷着,总归不太舒服,我知道中国人不太可能去打夏威夷,但就算他们去打日本,也受不了啊。
“我正想和您汇报点新动向,如您有空,我现在过来....艾奇逊到来后,带来了葛罗米柯的新消息:如美国同意给苏维埃300亿美元贷款,参考中国的利息和期限,莫斯科愿意在库尔德问题上让步。
“没说开放市场?
“没有?
“没金融体系运作或其他配套改革?
艾奇逊摇摇头:“没有!
“没提供其他任何担保?
艾奇逊苦笑:“也没有,就一个库尔德让步以及整体缓和,意思准备与我们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就这么几句廉价保证,想骗300亿?9
杜鲁门感觉自己被愚弄了,“哪怕马歇尔计划,条件都比这多呢:再说了,当初又不是没把苏联列入过马歇尔计划,是斯大林自己拒绝中国获得贷款的前提是答应开放市场,国内经济也按自由经济模式运作,体系和英国人大差不差;
我给莫斯科300亿,鬼知道这些钱会被赫鲁晓夫用来搞工业还是搞军火,要被他玩成了军3火反过头来继续打我们,岂不是犯傻?
葛罗米柯说愿意按我们的原始建造价,购买中途岛级航母和其他重型装备,主要是海军装备。93
杜鲁门断然拒绝:“中途岛级想都别想!顶多卖他2艘埃塞克斯,还得等我们把福莱斯特级造好才能出售。
艾奇逊脸有笑意:“我感觉苏联人被中欧6+2协议逼急了,韦恩说的不错,中欧协定当然给我们施加了极大压力,但给莫斯科的压力丝毫不小。
赫鲁晓夫再不做改变,东欧没准会去讨好中国以便获得资金、设备和技术,那莫斯科卫星国体系就全崩溃了虽然媒体没怎么大张旗鼓报道,但情报专家通过分析现场照片,发现了一张有趣的面孔。
“?59
“纳吉!99
艾奇逊补充道,“匈牙利不是会议正式代表,但纳吉却作为中国特邀的、独立经济学者身份参与会议并做了论坛发言,谈了贸易、汇率、农产品补贴及关贸总协定中的非关税壁垒等学术问题
没错,纳吉在政治下野后不但从事教学工作,还兼任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搞经济管理和改革比较拿手,也在中国考察走访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