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风向 (18)
“赫鲁晓夫这个人呐,你说他没听,那真冤枉了他,好歹听进去了些,给了个毁誉参半、功过对半的评价:但要说他真是听了,咳....
主席看完代表团加急发来的电报,颇为恼火,“功劳只有2条,罪状却有8条,嘴上说的是五五开,心里想的是二八开,功二过八!
忘恩负义的两面派!
说这句话有历史根据,1939年3月的苏共+八大上,赫鲁晓夫20分钟的发言里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之多,肉麻地吹捧斯大林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伟大的常胜将军”军、“亲生父亲”,这是一般常人难以说出口的内容。
同样是赫鲁晓夫,同样在党代会上,这次用4小时批评甚至咒骂斯大林,“凶手”、“刑事犯”、“强盗”、“赌棍”、“暴君“独裁者”“混蛋”“白痴”等词语终绎不绝所以有东欧代表承受不住刺激而晕厥过去。
中共代表团虽不见得喜欢斯大林,但电报倾向意见比较明显:如此充满感情色彩的评价,实在不够厚道。
你骂几句暴君独裁者、冷血也就罢了骂其他是什么意思?
你赫鲁晓夫难道不是斯大林提拔起来的?
所以“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是杀伤力很大的名词,一听就不是好话。
总理劝道:“你也不必耿耿于怀,至少比原来还有进步,也公开承认了我们对世界革命的贡献,这就使中苏决裂的风险至少极大降低了,对保持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稳定有帮助。
其他改革也就那么回事,我听说他把迁移回去的哈萨克人、布里亚特人安排好些进农场,开垦荒地,准备大种玉米。主席生了会闷气,少倾道:“也对,能有两条功劳算不错啦,说明工业化和卫国战争确实是实打实的成绩,连赫鲁晓夫都不敢反对,至于工业化饿死了乌克兰人嘛,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我功劳也只有2条,一是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二是打跑了常凯申......后者都是罪状,什么个人崇拜、大放卫星、政治清洗.....一点好事都没做。9
陈大掌柜调侃道:“不要说漏嘴喽,哪有大放卫星?人造卫星还没出来呐,谁都不知道人造卫星长啥样。
再说要放卫星也是小林在放,你遇到我的时候总是问,这经济啊它有没有过热,这财政究竟可靠不可靠,要不要克制下?可以走的慢些,但要好些。99
“那你说,到底有没有过热呢?
过热这件事虽然有客观标准,但也和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就像去小汤山泡温泉,里面陈云巧妙道,有好多个池子,低些的40、42度,中等的44、45度,高点的48度。
有些人觉得40-45度就不错了,还有人觉得45-48度才刚刚好。48-50度也不是一定不能泡,但大部分人承受不住,就算勉强进去也长久不了。
50度以上就真不适合人类泡。
对习惯于泡42-43度的人来说,45度就过热了,对习惯于泡46-47度的人来说,可能48度以上才过热......不管怎么说,50度以上绝对是过热。
经济是否过热,既要看绝对温度多少,又要看谁在评估和感受,不能一概而论。
民国时期,中国最出名的温泉是华清池但还有其他多处温泉。清朝康熙曾修建了四处汤泉行宫,分别包括赤城汤泉行宫、小汤山汤泉行宫,遵化汤泉行宫和承德六沟汤泉行宫最重要的当属小汤山汤泉行宫,它不仅离北京城最近,曾拥有精美恢宏的皇家园林建筑群和人工山水环境,不过在八国联军中遭到了显著破坏,只有温泉完整保留了下来
因温泉的存在,民国时期,军阀们纷纷在此割地,修建私人别墅。行宫前部辟为汤山饭店,后苑改作汤山公园。
日本侵华后又选择将日军医院设置于此
解放后全被政府接收利用,一开始用作住宿,因距离核心城区较远,住宿并不方便,反而要浪费较多车辆
考虑到长年征战下来,中央干部多有身体不适需要休养,经总理提议,主席批准,对小汤山整体进行修缮利用,改建为温泉度假村算另一种形式的疗养地。
除高级干部休养外,接待国外贵宾,安顿知识分子、外国专家包括工人劳模疗养也都用得上。由于小汤山规模有限,超过接待能力后中央又组织把承德六沟汤泉、赤城汤泉等地重新利用起来,新建为度假村或工人疗养院。
大家算过一笔账,修建疗养院、在中央办事机构安排电扇、空调啥的花费虽然也不小,但比历史上多次因为酷热把办公场地移到北戴河避暑,还是大大减小了开销。
清代在强盛时年年去承德避暑山庄,到后来衰弱时宁可把地窖里的库存冰挖出来降温也不再去承德,道理完全一样,财政受不了。
陈云拿这件事打比方,就是在暗示,经济是否过热,内部有指标控制,而不是外面随便嚷嚷,喊过热就真过热了。
听他这么说,主席心里就比较踏实
其实他内心何尝不希望快一点呢?他也巴不得指标增长越高越好啊,之所以反复提醒“过热”,不就害怕年轻人大意翻车么?
任书记笑道:“那站你的角度,用你的标准来衡量,算不算过热呢如是以前的我,看了这指标动辄增长30%、40%,赤字和国债持续快速增加的场面估计也觉得过热,想要控制控制.....
陈云诚恳道,“这么几年下来,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我觉得还没看透,有些范畴可能还没学到家,我觉得先让场面再跑一跑,不要急于下结论。
你看,小林一边努力加热温泉,另一方面总不断引入凉水中和,有时甚至当头浇下来..
好比一列火车,一面加足马力往前跑,面巧妙增加负荷,让他不至于跑那么凶,这就比简单踩刹车要高明,不浪费能量
当然,他毕竟第一次经手这么大场面,失误肯定免不了,总体我觉得仍在合理范围内。
众人若有所悟
所谓加足马力往前跑,就是林冠华牵头搞中英、中欧协约,签订了600亿美元长期贷款协定。
到目前已签署了70多个项目,合计利用资金120多亿美元
但并不意味着这5个月就欠了120亿债,毕竟有些合同是协约签署前就在谈的,签完后直接走了600亿额度通道:
很多项目本身就要分周期付款,120亿涉及好几年跨度,
真正增加的贷款额度也就30多亿
每个项目签约时都规定按节点付钱,定金一个节点,项目细节和技术资料一个节点,发货一个节点,安装建设、调试、技术转让与帮扶等等,都写成了详细的控制节点,还确定质量保证金和附加保险制度,林林总总下来,合司厚得堪比专业大辞典
当然不同项目条款大同小异,确定基准模板后,可以改一改套用。而不像中苏当年那样,什么合同约束也没有,人家把专家一撤,条约一撕毁,干瞪眼着急不说,还得继续偿还欠款,因为合同并未规定毁约如何处理。
现在签的合同不但详细规定了各类违约毁约如何处理的细节,还加大了违约赔偿金和株连法则。
英国A公司违约,资产不够赔付的话,中方可扣留英国B公司资产先行代偿,回头你们自己找英国政府互相拉扯。
英法不但不拒绝,还争相把高额违约金买断违约金定得越高越好
订好合同,将来才有地方打配合坑钱,拒绝美国干扰,尤其是牛牛,一个眼神就能懂还用费力掰扯其中诀窍么?
至于巧妙增加负荷,指不断引入增量并进行带动。
比如,华夏联合王国不属于一五计划范畴,除少量秘密资助,基本不罗列进去。中欧协约签署、华夏王国成立后,初步考虑纳入中国经济一体化范畴,对国内那盘热水而言,就属于一大勺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