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548字2023-12-2612:55:22
库兹涅佐夫和赫鲁晓夫的政治站位完全不同,主席团成员反而能很好理解总书记的
做法。
如果是真的,过两天就知道了,用不着核实;
如果是假的或者说不假,但部分被夸大的话,那现在急于核实,中方万一提出部分
豁免KPI考核要求,你是同意还是拒绝呢?
同意,显然并不甘心,米高扬好不容易憋出来的对赌策略必须落实才行;
拒绝,就更不好说了,没准会导致翻脸或不快,进而可能影响对这种导弹战列舰的
学习或引入。
综合起来,先不着急过问,让子弹飞一会是最好的。
苏联不但要装出不知情的样子,还要按原来节奏移交剩余的部分土地,再想办法决
定如何利用这件事。
不管怎么说,中国肯定取得了战果,包括潜艇也有了成绩,否则美国人不会急吼吼
上门来兴师问罪,这一下说明转让611级潜艇技术的正确性。
等库兹涅佐夫、朱可夫等军队将领退场,在场只剩下主席团成员后,赫鲁晓夫才慢
悠悠讲出真实思路:想办法让美国把矛头对准中国,便于土耳其战役这边尽快取得
既定成果。
说到底,他也有些不太想打了,每况愈下的经济和财政压力让他疲惫不堪,外面还
有匈牙利、波兰这样的刺头,捷克甚至东德都蠢蠢欲动。
北京可以放任远东、南亚的小伙伴自由发展,只要承认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行,
莫斯科敢这么托大么?
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农业部门发出警告:今年粮食可能又要歉收。
对粮食歉收,他有一定心理准备,不是归还了很多土地么,那上面的收成就没了,
要不然也不会答应配合中方搞一点春耕,然后按3-4倍的种子倍率回收粮食的过渡
办法。
但农业部门的预测报告认为不是小歉收,是大歉收,就算把土地归还这件事刨去,
也比正常幅度偏离很大。
赫鲁晓夫嘴上不以为然,甚至公开、半公开地警告专家们不要乱说乱动,但心里却
有点恐慌。
都7月了,北面高寒地带产量可能确实统计不出,但乌克兰收成如何有点数,他在
乌克兰经营这么多年,还能不清楚?
基里琴科和现任乌克兰一把手波德戈尔内也和他诉苦,这一年多来,乌克兰疲于应
付战争,战争占用了物资运力,导致化肥、农机包括油料都供应不足,劳动力也因
为服务军工业而不足,虽从远东补充了6万多犹太人,依然杯水车薪。
这不是要去土耳其对抗巴勒斯坦志愿兵么,还得再抽调不少犹太人。
没错,苏维埃当初在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输出了不少犹太裔官兵,既然土耳其
用上巴勒斯坦志愿兵,那怎能缺了犹太人?必然拉出去对抗。
来源不一而足,有从国内其他地方抽调过来的犹太人,有从以色列返回的前红军官
兵,总体而言不一而足。
措施背后渗透着复杂因素。
以色列建国,苏联是第一个承认的大国,比美国还早不少。
苏联政府这一举动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包括从1947年5月14日苏联常驻联合国代
表葛罗米柯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第一次演讲以来,苏联坚定不
移地为犹太人建国摇旗呐喊。
这让苏联犹太人误以为政府已改变了多年来对犹太复太国主义的打压政策,和全世
界的犹太人一样欣喜若狂,心中压抑多年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
作为苏联国内唯一的官方犹太人组织,犹委会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这种情况在几年后发生逆转,由于犹太人不顾一切地为以色列奔走,对犹太族裔的
信仰逐渐超过甚至取代对苏维埃的认同,激起斯大林的强烈反感。
他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内部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这种情况下发动大清洗,莫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