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拉扯(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59章:拉扯(8)

库茨涅佐夫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来大连了,在中国开启海军买买买后,他每隔1-2年都想方设法来中国考察有关军舰,但从来没哪次像考察武库舰这样印象深刻。

身处大连的两艘军舰戒备森严,不但外面全是严密的警卫,甚至空中还有直升机巡逻。

他还在不经意间看见了英、法两国同行。

事情就这么凑巧,苏联考察团车队刚刚离开准备去享用午餐,等待红灯时就看见另两支车队呼啸而过,虽然车型都是红旗、霍希、奔驰等,但上面悬挂的英、法两国国旗却很醒目。

作为对大连非常熟悉的海军将领,他清楚知道,虽然路是新修的,但只能通向码头。

码头上只有这批军舰,故他笃定英法一定也来观摩。

令他印象更深刻的是武库舰上的先进电子装备。

不但发射控制系统都采用中国自行研发和生产的2英寸集成电路系统,为目标提供引导的指挥机拥有高性能雷达和超高速专用计算机。

他尝试问有关运算速度,并希望能大致目睹下细节,中方陪同满足了他的愿望。

果不其然,拆开后还是一片片集成电路,据说这台专门为控制使用的专用计算机,最高运算速度可达300万次/秒!

从体积来看,也就是2个32寸旅行箱大小,很容易塞到飞机上并由专用发电机供电。

指挥机他一眼就能认出:用涡浆改造的B-29。

军舰和飞机平台都是二战水平,但有电子技术和导弹技术加成后,完全突破常规认识,让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苏维埃航母还未最终尘埃落定,武库舰时代又来了,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向赫鲁晓夫和主席团汇报。

目前所有造舰计划可能都要推翻重来,甚至旧军舰改造都不一定能完不成作战目标,但中央似乎并不重视他的意见。

赫鲁晓夫不喜欢航母;

其他军方将领看不上大型水面军舰,只想搞潜艇和导弹艇,尤其批量建成的蚊子级导弹艇得到很多赞誉,认为完全满足苏联海军的需求,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都有足够价值。

这将海军当成了陆军附庸,把海军看成会在海面上移动的陆军而已。

再深入想想也不奇怪,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兵是陆军的防空延伸,海军是陆军近海防御延伸,很多将领还陶醉于战胜第三帝国的胜利中,除了陆军、火炮、坦克,似乎其他什么都不懂,也不屑于去掌握。

哪怕在土耳其碰得头破血流,也只是觉得后勤不力、保障不及时、物资不够充足等等,压根还没转变战略思维。

但他惊讶发现,脱胎于陆军的中国海军最初和苏维埃是完全差不多的念头,单纯将海军和舰队看做是陆军的简单延伸。

澳新战役特别是珊瑚海战役打完,中国终于有了海军战略意识。

对这种观念他体察得很清楚,不由悲从中来:自己该怎么说服国内呢?

吃饭时也在想这些,甚至琢磨能不能仗打完后,请中国高级将领去苏联海军交流,或者让中国把舰队开到苏联核心地带联合演习。

一想到邀请中舰队去苏联核心区,他脑瓜又隐隐作痛。

在美国唆使下,土耳其正大规模填海,试图永久封闭博斯普鲁斯海峡。

土耳其夺回伊斯坦布尔后,面对瓦砾和尸体遍地的惨状,完全被愤怒冲昏头脑。

为报复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几个国家,在美国唆使下,土耳其秘密展开填海工程,试图把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窄处封闭起来。

一开始苏联因作战匆忙没留意,意以为土耳其只把城市瓦砾推到海中而已。

几个月后发现不对劲了,土方不是在伊斯坦布尔就近掩埋,而是往北延伸8公里掩埋,那里海峡最狭窄处不到700米。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立方米的土方被倾倒下去,-开始是城市瓦砾和垃圾,后来发展到从远处拉运爆炸后的山石充填。

对土耳其而言,把海峡封堵后,大不了黑海南岸城市无法借用海峡出海,但对其他领土不受影响。

对苏联、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却是致命一击:一旦填堵成功,意味着他们永远无法再从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出海!

和平时期土耳其敢做这种事,必然遭到黑海沿岸国家的一致抗议和报复,现在仗打成这样,土耳其死伤数百万,伊斯坦布尔一片废墟,哪顾得上这么多?

赫鲁晓夫希望和美国尽快就地停火并保留控制区,完全是一厢情愿。

克拉克还不想这么快答应呢!

从中东招募的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塞浦路斯土族包括国内没有什么工作的人口,全都加入填海行列。

相当于土耳其通过工程以工代赈,华盛顿为此买单者。

苏联出动轰炸机、战斗机和军舰来进攻过,但因填海点在海峡正中央,周围遍布高射炮和导弹阵地,还有联军飞机和军舰坐镇,进攻毫无价值,只是白白损耗力量而已。

唯一能构成威胁的只有远距离上发射战术导弹,但导弹精度有问题,一不当心击中海峡两岸,反而带来更多充填土方,更便利土耳其人使用。

这次考察,库茨涅佐夫还准备向中方请教该如何破解这一招。

北京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理论上用填土封锁和用水雷封锁的效果完全一样,归根到底要恢复和平才能使用。

即便真填上,只要施工得力,将其重新挖开也不算什么太大的工程。

莫斯科心知肚明克拉克在釜底抽薪,逼苏联南下去进攻叙利亚、伊拉克,打开波斯湾通道。

否则,苏联不想冲英法的地盘,就得全吃土耳其欧洲部分,这在当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内部讨论时考虑过投放核武器,但专家评估效果不好:核武器会加剧填海效应,更重要的是,如动用核武器,场面就Hold不住了。

所以赫鲁晓夫才在会议上大骂主席团其他同僚毫无战略意识:你们就知道反对我南下进攻,你们懂不懂土耳其填海的危害?

但很可惜,主席团认为,填海还没成定局,完全可以停战后沟通解决,一旦南下进攻叙利亚、伊拉克,场面就真控制不住了。

打通波斯湾就能出海么?

那不但意味着要把叙利亚和伊拉克全都占领下来,否则最多就只能铁路联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