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勾兑(3)
米高扬也不生气,似笑非笑看了柯西金一眼,
意思让他接茬。
后者狐疑道:“真出口那么多会不会导致过
剩?我听说你们自己也在扩建产能。
“我们确实在扩容,今年产能预计1700万吨出
头。”
布尔加宁一琢磨,自产1700万吨,进口1300万
吨,也超过3000万吨了,可不是小数字。
“但我们还从英法比德进口了200多万吨,问欧
洲和北美进口了数百万吨废钢铁.....
“假如我们明年出口2000万吨,中国能消化得
完?
“没问题,敬开收购。”
柯西金更困惑了:“为什么要这么多钢铁呢?”
陈云补了句:“我们基础太差了,一年3200万
吨消耗虽然看上去很多,但这是在补历史欠债。
中国没经历西方大范围工业化时代,不说农
村,很多中小城市的工业面貌甚至还不如苏联1917
年。
我们现在耗费的钢铁是在补19世纪上半叶的工
业基础,1855年英国钢铁产量320万吨,当时英国
人口不到3000万,相当于每人消耗0.1吨钢铁,对
中国而言,要达到英国水平,意味着7000万吨。
不说1855了,就说20年前,也就是1937年
剔除日本控制下的东北钢铁产能,中国内地不到10
万吨。”
所有人全愣楞住了。
1855都过去100年啦,就算达到这个水平都要
7000万吨,3200万吨消耗才哪到哪?
赶不上当前英国的水平正常,但总不能说社会
主义发展这么多年,连100年前的英国水平都赶不
上吧?
柯西金哑然失笑,一下子释然了。
其实,苏联要挤一挤可以弄更多出口,无论钢
铁、化肥还是铝锭、石油,都有一定余地。
之所以不拿出来,是因为他向米高扬进言,目
前价格很不划算,吃亏太多。
柯西金拿出钢粮比曲线佐证,意思1952年前,
2吨钢铁就可以换1吨小麦,但就在这短短的5年
中,钢粮比被拉到4:1,不说回到2:1,就是变成
3:1都是极好的。
钢铁跌价也不是中国的锅,是国际行情不好,
粮食涨价太猛,故而在土地归有重大入账后,柯西
金建议压缩一点输出。
米高扬同意了这个观点,略微控制输出,反正
年底有顺差就行。
千算万算没算到苏联在战争中消耗如此迅猛
居然问中国额外进口4000多台二手发动机及一大批
二手飞机,这无论如何都没估计到;
因前线伤亡如此惨烈,麻醉药、抗生素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