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新气象(1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6章:新气象(14)

马天水做梦也没想到,林冠华居然会亲自和高岗打招呼关照自己,激动得有点说不出话来。

“先去安西熟悉熟悉情况,过几年等林老师腾出手来,安西铁路也贯通后,咱们在安西也争取搞个钢铁项目。”

一听钢铁两字,马天水就有点慌,他不就因宝钢而变成这样的么?

高岗不以为意:“宝钢主要责任不在你,你还是卖力干了不少活的,要没你这么卖力,老柯项目早就塌台了,甚至都撑不到主席去视察。背黑锅也没办法,老柯太坑人了。

搞钢铁项目你是有经验的,敢重用实习工程师也有魄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嘛。

当然啦,钢铁厂的事先等一等,不着急,咱们先把输油管道干好,这是林老师最上心的项目,建成后,苏联每年可以通过该管道输入2000万吨原油,前景非常可观。

咱们安西专区乃至天山省会有更大发展,前途非常光明!”

马天水怀着忐忑的心情抵达安西上任,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说是副科长,但上面就没设正科长,副科长可指挥全科工作。

更重要的,工业办是仅次于移民工委的大部门,目前正热火朝天地搞项目,基建责任很重,人手也够多,输油管道建设项目场面并不亚于号称320万吨的宝钢项目。

他一-下子来了干劲,觉得组织上固然“发配边疆",好歹也给了机会让自己“东山再起”,且从场面看,安西专区所在的石头城底子不差,并不是想象中荒无人烟的地方,倒像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送马天水来西北的妻子关注点有些不同,看到很多人骑着摩托车进进出出。

一开始以为都是国家干部,心想安西的高级别干部未免太多了些,上海不是没人骑摩托车,但太招摇,不是正处以上不敢搞。

一打听下更令人瞠目结舌:骑摩托车很多是去郊外种地的国营农场职工,且这种摩托车是安西本地生产的,把厂子建起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前两天慰勉丈夫的高副省长。

高岗来时只有行政12级,担任移民工委副主任,几年过去,级别已恢复到行政9级,刚够担任副省长的最低级别,现在是副省长兼移民工委主任了。

报到后,负责安置的安西组织部问他要不要把家属接过来?

马天水有些意动,但情况不明,便试探着开口:“会不会给组织添麻烦?住房啥的都不好搞..."

对面微微一笑:“咱们这可不是上海,房子有的是,你自己挑就是了,我们安置房标准比内地略高一点,三口之家60方,4口就是80方,多一个人多20方。愿意买也行,愿意租也可以。

不过位置近的郊区自留地不多了,出城种田,得多骑一会摩托车。我觉得没啥特别下地爱好可以不要,蔬菜瓜果市场上购买都很便宜,来来回回也挺麻烦。

毕竟自留地要交农业税,荒掉不种还得倒贴钱,何必浪费呢?”

好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上海挪用安置房款项和建材乱搞项目的事居然都传到万里之外的安西啦!

马天水知道对方无非是句玩笑话,并无恶意,但脸上还是感觉火辣辣的。

当天夜里,临时住招待所的两口子失眠了。

良久后,马天水道:“领导对我很关心,没因我犯了错误而排斥我。中央林首长那么忙的功夫,居然还记得我,特意写信让高副省长关照我,也给我明确了任务。

我打算在安西好好干,咱不能对不起领导,要不干脆带孩子一起移民过来,也免得在上海遭人白眼。

以前马天水是位高权重的市委常委兼秘书长,方方面面谁不巴结?

犯了错误,接受审查,一下子让他差点抬不起头来,周围干部像看瘟神一样躲着马家,就连孩子都被人排挤。

老婆看在他最终没被开除党籍的份上才咬紧牙关没说离婚,但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换一般人肯定扛不住。

人情冷暖这一下子确实很难承受。

她道:“我看也行,安西我感觉挺好的,咱反正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问了嘴,河北老乡在这不少,这伙食我吃得比上海还更适应一点。”

树挪死、人挪活么!

就在马天水在安西开始新生活之际,从日本回国的唐纵,抱着一本大红烫金的证书,小心翼翼地问来迎接的沈醉:“沈兄,刚给我发了一本国家审计专家库特聘顾问证书,这干嘛用的?”

沈醉的表情可堪玩味:“你收到了?啥时候收到的?”

“就前几天....."

“好,有证就行。“沈醉笑眯眯道,“过两天带你去抓共产党。”

唐纵吓得魂飞魄散,看了看四周,紧张得连声音都变了调,埋怨道:“你净瞎说些啥啊?不要命了?老头子都认命了,你还敢蹦哒?别说做了,想都不要想这种事!”

“那你倒说说看,你在日本干啥?”

“我?我还能干啥?及时反正投诚,跟着上峰,啊不,跟着康老,进非军组抓日本人....

唐纵低声道,“主要抓军国主义分子,少数顽固分子包括黑道也抓,尤其来中国作过恶的,我统统都替当年弟兄们报了仇。”

“不抄家搞钱么?”

“也搞啊,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古董、珠宝回国呢?”

沈醉点点头:“对啊,路子差不多嘛....不知你有没有听说柯庆施案?”

“听说了。”唐纵压低声音,“听说柯庆施以前的秘书张春桥混过中统?其实他老婆文静似乎也...

文静原名李淑芬,算进步青年,1943年被分配到北岳区党委宣传部成为一名宣传干事。

她的字写得很漂亮,经常给《晋察冀日报》投稿。

当时张春桥是《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接触到文静的稿子,对该女孩产生了浓厚兴趣。

机缘巧合之下见到了文静,对其一见钟情。

1943年年底,文静在日军大扫荡中被捕后押到石家庄,参加了日本反动宣传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叛变投敌,成为日本特务,帮助日本侵略者搜集情报,从事反动宣传等工作。

日本投降前夕,文静找机会脱离了日军控制,此后找到张春桥,在张安排下成为《晋察冀日报》编辑。

文静向张春桥说过叛变的事,张却帮助她掩盖下来并改名文静,两人于1947年结婚。张春桥不但隐瞒自己当过国党特务的事,也对妻子曾叛变过这件事绝口不提。

张春桥之所以只被押送往农场,是柯庆施向主席求情获得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