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开阔(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9章:开阔(5)

“房地产是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很多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林冠华扫视周围一圈道,“首先,思想要解放。

商品房市场中央其实允许经营,不但允许外资来购买商品房,也允许合格的外资房地产企业来经营。

如果你们消息灵通,就知道我们在美国八大城市都购买了地皮用于新建商业建筑,那时中美甚至还没正式建交,当然,形式上适当变通,用的是中房集团北美分公司名义。

除了美国,我们在加拿大、英国、法国也持有房地产,甚至在苏联、东欧、韩国、日本也持有一系列地产和建筑。苏联的产权就更特殊,直属于外交部东欧司的。

既然我们能不受限制地经营在国外房地产,那作为对等也予以了开放。

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允许外国人来买房、买地、开发房地产。

上海开放给外国人购买房地产的权利可以接受,和当年开辟租界不是一回事,与丧权辱国更扯不上边。

其次,要准确把握政策。

目前所谓买地,是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只要一直按标准缴纳房地产相关税收,完全可永久持有,通俗的说法叫永佃制;

我们在美国买地,产权登记叫所有权,也一样每年需缴纳税收。

表面看-一个所有权、一个使用权,差异很大,其实仔细评估,土地是任何人都无法带走的东西,在承认永久使用前提下,永佃和所有只有字面意义不同,没有操作上的重大区别。

既然都这样了,为什么特意区别开来呢?

就因为中国还设置了特别条款,即在国家公共利益有需求的前提下,可根据产权人申报的房地产计税基数,按其过往5年申报平均数的1.25-1.5倍实施强制的有偿征收。

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就是税收机关认为你申报过低,存在偷税漏税嫌疑,经县一级政府同意也可行使本条款.

这个使用权出让不能政府直接指定或暗箱操作,必须经公平、公开的出让流程,我概括为招、挂、拍一条龙。如果有特殊需求,完全应该在条款中写进去而不是单凭意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消息,天津和北京已进行了第一轮对外试点,一共公开出让了11块商品房地皮,上海也可试点一次,挑选你们任何合适的地方进行出让。

出让土地的根源其实诸位也清楚,是为补充城市建设资金,为能做好更大范围的建设。”

北京、天津地块出让还是比较轰动的,倒不是说因第一次出让而轰动,而是这11块算比较集中的外资专场(含港澳)。

建国后冲破封锁,为大陆提供大量物资的霍英东,刚投身于房地产建设,拿了块北京的地;

新任香港首富何世礼拿了块天津的地。

一开始林冠华也觉得奇怪,何世礼既是香港首富,为什么他接触的中国历史反而很少谈呢?

深究下去才明白,何世礼起初追随张学良,后投身抗战,一直在国党旗帜下,1946年调任联勤中将副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剿总副总司令。

工作主要是分管后勤,但总体上参加过“剿共”,包括后来升任台湾"国防部”常务次长,担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首席代表等等,基本站国党立场。

谈不上多反共,但因为他的国党二级上将和香港首富身份,很难被北京接纳,故而谈论不多。

但因何世礼一直比较爱国,抗战有功,剿共没血债,也不存在贪污腐败等恶劣行径,1962年就和常凯申脱离了关系,故北京也没法指责他。

一来二去下只能略过不谈,好像不存在这个人似的。

在这时空中,何世礼等与唐纵、蒋廷黻一起,一早和北京挂上了钩,最终按起义将领看待。

等他接班家族产业并成为香港首富后马上要去内地投资,去天津买块地皮也是种示好与合作。

同样道理,拿地皮的还有美泰集团、炎黄航空、汇丰等多个长期合作对象。

现场众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从这几句话可以读出,中央其实对房地产市场有系列顶层设计,也考虑到了各地需求,但又十分谨慎。

否则林冠华不会特意强调:地块出让、公开招投标计划需要先报送发改委和建委审核。

"从当前来看,市政建设缺钱是长期性的,既是因为我们要满足人民的需求,也和旧中国不重视城市建设密切相关,补课是笔很大的费用。

今天我和曾山、曹荻秋同志谈浦东开发,谈到了打浦路隧道,谈到了黄浦江、苏州河上的桥梁和道路,谈到了地铁、公共交通等等...每样都要花大钱。

林冠华诚恳道,"指望国家拨款不太可能,不是因为有没有钱的事,而是国家财政单独给某个城市搞城市建设容易引发攀比与失衡

到目前为止,中央财政就算有投入都着眼于生产性的、全局性的基础设施,比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等,不光是为武汉和南京两座城市,而是更大范围的辐射。

首都新城建设也是为承担并履行首都机关的公共职能而单独开工的,否则,单纯为发展北京就直接旧城改造了。

这一点诸位要明确:国家财政只能起象征性的作用,真正要建设上海,还需要再自身挖潜。

但是....”

林冠华犹豫了下道,“挖潜不能挖过头把自己埋进去..

众人议论纷纷,觉得这番话基本讲出了实情,唯独对最后一句感到困惑:什么叫挖过头把自己埋进去?

为了解释,林冠华特意问荣毅仁:"荣先生造房子,建安成本大约多少?售价打算定多少?”

“我们造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式花园洋房,容积率1.6出头一点点,单位整体建筑成本...

荣毅仁拿了笔大致算了下,“不算装修,合计建筑面积2万方,花了378万人民币,将近190/每平方。出售打算定1400-1600元/平方。主要是房屋不多,满打满算一共也就99套房子。”

项目统称为申新花园,一方面用于安顿申新集团里少数的高层高管,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对外出售并回笼资金。

如按1500元销售均价合计,毛利率超过60%,哪怕扣除3年以来的利息和额外的房地产税,毛利率也超过50%。

”上海安置房的建筑成本大约是多少一平方米?’

“那种3层的、砖混结构的工人新村建筑,大约48元/平方米;装修基本刷白墙,然后通水电...

林冠华道:"由此可见,安置房和新式花园洋房的建筑、装修成本差距很小,满打满算不会超过200元/平方,在地段价值一致前提下,巨大的销售差额其实是市价与保障价间的鸿沟...

假设所有房屋都按商品房出售,那大大超过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如都按安置房销售,必然形成太大利差以至于导致寻租空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