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优化(2)
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再加白天一连串活动,众人都感觉累了,约定回莫斯科再详细讨论,然后分头散去、休息。
没过几分钟,柯西金敲响了米高扬的房间门,意思想多聊几句。
米高扬欣然同意,一边把他引入会客厅,一边把招待家伙往他面前放。
为迎接参加国庆庆典的各国首脑,中方准备了大量热带水果、特产及雪茄等物品,冰箱里放满了饮料、果汁及各类需要保鲜的东西,旁边还有美酒。
对苏联很多地方而言,十一已到了下雪的季节,对北京而言,国庆水果供应分外充裕。
目睹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柯西金没太多食欲,不是说嫌弃看不上,而是晚餐包括开会时已吃了不少了,他拿起一支雪茄嗅了嗅,感觉味道挺不错,笑道:“品质与古巴送来的那些雪茄比可能还略有差距,不过我感觉也挺好了...
米高扬嘟囔道:“古巴雪茄虽好,运费太贵啦!很多东西不能细算成本,算了的话,一支雪茄比同体积的3根金条都贵。
古巴雪茄显然不是正规贸易来的,唯一渠道是苏联派遣潜艇穿过封锁线给古巴共产党送物资,回程时捎带的。谈不上钱不钱和运费,反正本来就要回国。
问题是,用潜艇从欧洲送补给到加勒比海是啥概念?比空运的成本还吓人。
更不必说,沃金斯部署了天罗地网,经常有苏联潜艇命丧黄泉,代价真不是一般的高。
“您今天提的改革方案我觉得挺好,就是.....”柯西金沉默了一会,想努力找个合适词语表达。
"动作太大了?”
柯西金点点头:“这种一揽子方案气魄宏大,完全超过了我的想象,我担心....
“你放心好了,成不了的!
柯西金又一愣,差点没反应过来。
“苏维埃到现在已不能大刀阔斧折腾了,那会把命给弄没了的.....”
米高扬斟酌道,"可怜好多人还没认清自己,还在做10年甚至15年前的美梦。我问你啊,裁军这事是不是理所当然?”
“是啊,适龄人口都减少了,如果中央还是坚持暂时不从新移民中征募兵员的话。
适龄人口减少很好理解,入伍年龄是18岁,1959年入伍的是1941年出生的,上半年出生率还算正常,下半年就完全乱套了。
而1942、1943等年份更糟糕,包括前面出生的也纷纷夭折...
400万军队,如维系3年轮替,那每年需新招募133万,问题在于,这几年出生总人口压根就没到200万,还要扣掉一半女性,等于全部男性只有不到100万,就算加点阿富汗和库尔德人头也不可能超过100万。
就是把全部适龄的18岁小伙子全拉去军队都不够,这显而易见会出乱子。
土耳其战役一结束,苏联自动采取了裁军措施。结果一边说裁撤,另一边苏联总参谋部又保留了大量所谓架子师、影子师,保留了很多预备役军官。这些全都要占用编制和不菲的军费。
所谓裁军只不过把面上的动员兵力削减,庞大的体系和架构一点不动。
这能叫裁军么?
对裁军而言,最贵的是装备,最便宜的是人头。一个大将一年薪水连同办公经费也就几万卢布,随便一辆坦克就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卢布!
米高扬主张砍结构,他意兴阑珊道:“你就说吧,造一辆坦克要多少部委同意?”
“9个国防工业部委、17个配套的专业部委,呃....军区、各总部、国防部、计委......”柯西金飞速得出结论,“31个部委或部级、副部级机关。”
“照理说一件事要经过这么多部委,能顺利通过非常不容易,但在我们这里居然总能过关,您说这是为什么?
柯西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这话题往下扒拉,不外乎小团体、既得利益团体等不好听的名字,有时候他也是这利益链条上的一环。
试想,没方案给你审批时,部长会不会闲得发慌?
“所以啊,如果能减少1辆坦克的生产,那就相当于可以减少31个部委的工作力度...如果能裁掉几个集团军,相当于有三十几倍的放大效率...
米高扬叹气道,“军人们是善于折中的,就和土耳其一样,我说不打了,撤军,他们肯定不同意。
但我说先把库尔德划过来,撤军、修整,什么事等以后再说...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具体到裁军也一样,如果我说要砍掉1-2个总部、砍掉1-2个军区,再把一堆编制砍掉,那他们肯定不同意。
我只能提把防空军和空军合并,12个军区再砍掉2个并彻底重组,国防总部从8个压缩到4-5个这样的大方案拿出来..面对这种压力,他们没准就能接受前一种方案了..
柯西金感觉有点儿大脑宕机,差点没反应过来。
"还有啊...今天我们还谈到了另一个方案,那一个更危险不是?所以我得用大方案进行平衡..
“还有”这句话起初让柯西金感到很困惑,琢磨半天才反应过来,所谓还有,不就是布尔加宁提到的“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么?
他恍然大悟,为什么米高扬在未私下沟通并反复征求意见前提下忽然抛出这么大一个方案来,他是为反对布尔加宁的方案。
直接表态反对太尖锐、太针对性了,不利于团结,干脆抛出大型改革方案算了。
这不,米高扬的话一说,后面布尔加宁和伏罗希洛夫顾不上再探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拼命在讨论裁军和精简机构问题了,甚至连怎么安排多余干部都被拿出来好好拉扯一通。
“如果你关注地图,就会发现,和我们接壤的4个盟国:波兰、捷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或多或少都走上了中国道路,而没走上或暂时没走的,反而是不怎么接壤的保加利亚和东德....”
米高扬神情严肃,“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反内部还是反外部?是反1个还是反4个?是口头谴责、政治威胁还是要动武?
如果光威胁不生效怎么办?
动武的话,有没有人帮他们?对方有没有人组织反抗?都想好了吗?开弓没有回头箭,威胁后,他们不听我们反而更丢脸。
斯大林当年痛骂南斯拉夫和铁托,最后又不敢去打,到头来还得我们承认错误、主动修好赔笑脸,这又何苦?
柯西金默不作声地点点头:波、捷、匈、罗4国已确定要加入上约,地位和苏联一样,都是观察员。
但他们的观察员和苏联的观察员真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