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优化(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88章:优化(3)

当米高扬、柯西金为苏联的未来而殚精竭虑时,主席也看望、慰问好了来京参加国庆盛会的各路代表,乘坐专车返回,今天他得在中央新村过夜。

中央新村是中央高层的代称,本质上是首都新区的中南海,只不过名字还未取好,暂时用中央新村替代。

汽车缓缓驶入,看到是主席的专车莅临,执勤的中南海警卫们,立即用对讲机呼叫,随后不但迅速放行,而调亮有关道路两侧的灯光.....

主席忽然没来由地叹息:“两河四渠八面高墙再加36桥,今后我们就被困在里面,再也见不了群众了..

坐前面的汪东兴陪着笑脸道:“主席,您怎会这么想?当初从香山搬中南海,您不愿意,说帝王住过的地方,不喜欢;

现在中央新村总算不是帝王住过,是劳动人民亲手建设起来的,这也不满意么?可我觉得挺漂亮的啊。”

"现在倒不是帝王居了,可惜还是离群众太远了..

汪东兴擦了把汗,解释道:“这也是为了您和其他中央首长的安全考虑,有沟渠高墙再加桥梁,中央警卫局管控起来就方便多了...

我们普遍配备了最新的无线对讲机,要通报也比较容易.....

再说,大家也没拦着您见群众,包括信访那里的重点抄件,我们也都按规矩送过来了,上情下情还是非常畅通的。

当选定廊坊为首都新区建设中轴后,外界一片赞扬,民间风水大师甚至煞有其事地宣称:“北凤河、南龙道,王者居中央定都,龙凤呈祥、贵不可言!"

但实际上林冠华选定这里让规划师们做方案,不是因为这里富贵,恰怡是因为这里不好。

那会儿永定河发大水泛滥,把廊坊全淹了,过了好久大水才退去。

从地势上说,凤河下游段因为没有固定的堤岸,经常泛滥、发大水、盐碱化严重,种庄稼根本没多少收成,农民们只能搞点养殖。

历史上也同样如此,凤河把京南的青云店、长子营、采育等村镇连接在一起,两岸几十个以“营”定名的村落,大都是明初从山西移民至此,成为了明上林苑藩育署的劳役人员,祖祖辈辈为宫廷养殖鸡、鸭、鹅类,才逐成村落,形成了凤河移民文化。

林冠华推荐这里的意思就是这些地不是良田,正好用好于建设首都新区、同时配套把永定河等河流进行改造、优化、升级。

主席生怕别人哄自己,占了农民良田,亲自来这里考察过,目睹实际情况后才点头认可。

所以首都新区重点围绕凤河流域进行建设,疏浚凤河东大屯至大回城段长约4公里,开挖凤河下段长30多公里,完成土方140多万立方米,自此凤河有了固定河道,穿城而过,成为城中河。

与此同时,考虑到凤河河面还不够宽阔,为分解水系,加速畅通又开挖了新凤河,将上游河水分叉引出,再修建人工运河联通北运河。

从地理上说,中央新村就正好被夹在两条河流之间,南北间隔大约3公里出头。

这时候又围绕中央东西各挖了2条沟渠,在中央地带根据地势特征,按低洼处挖出了1800余亩的人工湖。

无论是河道疏浚挖出的土方、还是新沟渠的土方,再加上人工湖的土方,全部都被堆积在低洼处,铺填并改变地势。

建设过程中,主席带着常委们考察过一次,对大规模挖掘人工湖很不满意,认为劳民伤财,不管其他干部怎么解释,他都不高兴。

关键时刻还是林冠华替设计师们解围,他的说法是,中央湖看着叫湖,实际是个隐形水库,可恰当发挥调节作用。

2300余亩的湖面,再配合周边800多亩湿地,设防水位5米,警戒水位是6米,保证水位7.5米,如从常态的3.5米涨到7.5米,可确保新增容纳820万立方米水而不会导致危险。

反过来如下游农业灌溉缺水,中央湖泊可适当放水,从4米释放到2米,可补充3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

当林冠华说这些时,周围一堆人为他捏了把汗:中央机关和领袖驻地是要绝对注意保障安全的,怎么能说人工湖是隐性水库,可调节库容呢?这不是让首长们处于危险中么?

主席听了起初也一愣,再仔细琢磨图纸,问周围设计师是不是这回事?

众人点点头,表示四周可建设沟渠、水闸联通凤河、新凤河,必要时可根据河道水位进行调节,河道、沟渠、堤岸全做好水泥防护,不会让中央处于危险中,若干年后还能翻修。

2300+1000亩的规格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资格了。

这一说主席就特别高兴,大手一挥准了,还叮嘱水闸要建牢靠点,湖面也不要纯观赏性,可适当养殖点鱼虾,搞点荷花、收点莲藕什么的。

等这一段挖掘好、堤岸稳固住后,大范围明挖地铁1-4号线的核心段,再把挖出来的土方全堆积好。

1-2号的核心段就在宽168米的人民大道下面,地铁挖好、支撑结构稳住后再开始铺设钢板并修路。

从实地逻辑而言,地铁和凤河南岸最近也就隔开了80多米,但这距离足够保证河水不会渗透进来。

整个中央新村实地占地大约是近2万亩,听着面积很大,如换成地图面积并不算太大,也就是4公里长,3公里多宽的样式。

4公里长的西南角是人民大会堂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办公大楼;东南角是国务院的主办公楼,南面正中是人民城楼,德胜桥跨过,正好就是凤河。

用古代术语来形容就是个2万亩的城池,四周有护城河围绕,但现代很明显弱化有关观念,主席所谓的36桥,正好就是中央新村突破水系,跨河而出的通道。

这样的通道比单纯陆地监控要容易得多,因为只有越过水系或桥梁才能进入核心地带。

就人民大会堂而言,南门、西门、东门,都是外界可以用车辆进出的,但北门就只对中央新村开放,跨河后进入中央新村,双向安检;国务院同样也如此。

东面有中央军委、国防部、各军种总部办公楼,人称三军一条街;北面则是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中纪委、监察委、政法委等党务体系的大楼;西面则是发改委、工业委各部门的布局。

当然,为防止交通拥塞,也不能把所有部委大楼全绕着中央新村布局,还得在南边的龙河地带也分开部署。

总体而言,首都新区因为是重新从白纸上规划起来的,用的不是老北京的环线摊大饼结构,而是纵横交错体系,基本上每隔开1公里左右就会有道路分布,理论上怎么走都能抵达最后目的地。

唯一例外就是中央新村,中间占了4X3公里路段,需全面绕行。

至于中央新村内部,引入了新说法叫官邸制,意思在退休前都可以居住,但具体怎么操作林冠华就不管了,这是总理和国务院机关管理局该头疼的,他反正不操心。

事实上很多问题很敏感,敏感到不好回答,非得主席拍板才能定。

比如,本来说好是政治局委员一级的干部住中央新村,后改为行政4级以上干部。

新问题马上就来了:退休后能不能住?本人去世后配偶怎么办?本人和配偶都去世后,子女还能住么?如果都可以,显然如果一代代繁衍下去,再多的地方都不够住;如果不行,那应该如何安置,难道人一走就把家属赶走么?这又是大问题。

总理为此相当头疼,但再难也得确定规矩,后人才好遵守。

当然目前而言还是很宽裕的,近2万亩占地,足足比中南海大了15倍,扣除3000多亩湖泊与湿地,扣除其他的绿化、丘陵、土坡、道路等,能够新建建筑物的还有1万余亩。

在内部房屋建设上,林冠华给建筑师们提供了后世搜罗来的全套中式园林合院和别墅而不是中南海的宫殿式,也不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