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优化(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90章:优化(5)

岭南大学是民国时代著名的教会大学,其办学一直维持到解放时为止。

按有关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国内各学校,从幼稚园一直到大学,除经特别审批的宗教学校外,其他全需世俗化。

在轰轰烈烈的基督教三自运动后,中国一共留下了4所宗教意义上的神学院,其他全部与普通教育脱钩。

为防有人投机取巧,后继续打补丁,明确教育领域中私人资本不得参与的部分,俗称“教育不得私有"。

例如幼儿园、补习学校、业余学校、职业学校可私人投资;但基础教育、全日制正规教育都需公办,私立属性学校要么转为公立、公办,要么在指定期限内关停。

在此指导意见下,全国20来所教会大学与其他院校进行不同形式的合并或转型。

大部分合并都比较成功,比如北大合并燕京大学,北师大兼并辅仁,复旦、交大、华东师大兼并圣约翰、大同、沪江等学校。

少数学校虽勉强执行了兼并,内部隔阂一直不断,很难稳定下来,同处广州的岭南大学被指定兼并给中山大学就风波不断。

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是岭南大学实力比较强,陈序经接任校长一职后,迅即将岭南大学学术地位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向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协和医学院等一流学术机构挖角,聘请明星级教授十数人。再加陈本人在学术界的号召力,使岭南大学风头并不亚于中山大学。

另一方面,中山大学政治可靠度也存在怀疑。

中山大学是国党经营比较深、控制力度相对较大的院校,再加广东那时开始反地方主义,在南下干部们看来,颇有五十步笑百步的气概,虽然组织与建制已进去了,但彼此分歧不断。

有些学术上的观点被不恰当放大也导致了困惑。

陈序经当年是全盘西化论代表,和胡适齐名。

单纯看'全盘西化论°”,仿佛坏得不得了,如果能仔细耐心听,就会明白这其实反应了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局限性,他们迫切想要国强民富,我不到出路便主张全盘向西方学习、抛弃封建主义糟粕。

这是很正常的思想发展,连鲁迅、钱玄同、陈独秀、瞿秋白等人或多或少也可归入这个行列,毕竟他们也讲过"废除汉字、代之以拉丁文的观点,按该激进程度来划线,陈序经似乎还没这么过分。

同时,因胡适的反动立场,使很多人对"全盘西化论"更为反感,但实际上陈序经不同于胡适,前者也反胡适并和他在教育问题有激烈争论。

岭南、中山两家内部纷争不断,虽然合并后陈序经担任了中山大学副校长,但懂的都懂,其实中山大学还有两派。

类似情况在山东大学身上也有体现,山东大学建国时在青岛办学,在济南的却是齐鲁大学。

民国时代山东大学并不比齐鲁大学在学术地位上更高,解放后为突出政治正确,先把山东大学搬回济南,再和齐鲁大学合并。

山东大学遗留在青岛的部分院系,如海洋系、水产系等,日后变成中国海洋大学。

从政治层面,林冠华认为这样重组是正确的;但从学术层面,他不认为这更有利于大学发展。

很多意识形态领域争论完全不必要,甚至意气用事,要他来说:全盘照搬马恩、动辄苏联经验的人也可划入"全盘西化论",难道苏联不够西么?

在常委会上说这句时,包括主席在内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说他"角度刁钻"。

但很显然,这是哪一方都无法接受的,西化派、苏化派自己首先能打起来。

贾拓夫一听觉得挺好,甚至对安排陈序经去当新的暨南大学校长也没什么意见。

“办学经费这块,当地和华侨们有没有提议捐助?“

"有,嘉庚先生和陈六使先生表示在新校区建设上会给予大力捐助,他们将募集不低于1000万美元的资金..…

陈嘉庚是南洋华人、华侨公认的精神领袖,离开新加坡后,在南洋华侨组织如福建会馆中的一些职位由陈六使继任。

历史在林冠华冲击下变得面目全非。

元时空新中国成立后,南洋华侨因更倾向于国党,再加英美等阻挠,不再安排子弟来大陆念大学,如果有人送子弟去大陆念书,等于赤裸裸'通共,基本商业上也完蛋了。

本时空中,由于台湾解放得快,再加与英国关系维持相对较好,又有万生海战大胜余威,不存在南洋华侨亲国党空间,就算内心想亲,常凯申都被赶到帕劳去了,也提不起劲来。

等海军舰队往新加坡这么一靠,南洋就更倾向于中央,连带着念书深造也没有什么问题,北京能收都尽可能收了下来。

陈六使也就没费心费力去新加坡主办南洋大学,更没一脚踩入林语堂这个大坑,避免了极大损失。

总的来说,这几年英国殖民当局虽未在马来亚开设有关中文类学校,但不反对华人子弟去大陆念大学;巫统对这件事大肆攻击,认为华人"里通外国",但华人根本不鸟。

无他,解放军太能打了,巫统这种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惧,华人报纸最喜欢用"天兵一至,汝为齑粉矣!"的调调。

想当初自由越南何等猖狂,敢在西贡排华,都不用解放军怎么动,依苗便揍得他灰飞烟灭,在菲律宾,吴庭艳和逃窜的自由越南又吃到了云爆弹镇压。

这种消息国内报纸不太刊载,但新加坡、香港报纸都争先恐后报道,拿来吓唬巫统等马来人。

在马来亚有很多华人相信自己将来肯定要与中国统一,马来人大不了是独立建国或继续当英国殖民地。

之所以现在中国没表态,不就因为中英关系密切,不太好意思么?中国人讲究体面,既然伦敦没怎么对不起北京,大家生意这么热络,直接抢夺也不太好意思。

说不定哪天就花钱买了,这非常常见。砂拉越、沙巴、北婆罗洲等地盘不就是从伦敦这里买的么。

李光耀为首的一批新加坡本地右派,倒对马来亚独立有想法,甚至可以接受和马来人联合建国,但平时不敢吭太多声,只含含糊糊说摆脱殖民统治”。

他内心很清楚,真这么搞独立,马来共书记陈平第一个饶不了自己,北京估计也不会对自己有好脸色。

现在马来共在马来亚可以半公开活动,只要不搞游击队、不搞武装革命,英国人也忍了,这是马来亚殖民当局对伦敦最不满意的地方,也是本土攻讦工党颇多的地方。

艾德礼和威尔逊有苦说不出:马来共这事和北京有君子协定,如果伦敦要撕毁,那马来亚能不能保住就不好说了,至于巫统背后谁在插手,难道还分不清楚么?

两人大致探讨了新的南洋大学预备设立的专业。

林冠华建议重点发展商科、经济科、医学院,然后文学院、人类学、历史学、教育学、法学等文科类专业可多开一点,工科反而没那么要紧。

贾拓夫有些皱眉,他清楚记得林冠华以前说要多开理工科,怎么到了南洋大学却一反常态说应该多开文科专业呢?难道南洋不搞工业化项目了么?他很是担心。

“这所新大学成立后,主要招生对象是谁呢?”

”肯定面向全国统招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