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优化(16)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01章:优化(16)

袁隆平大学毕业后参加农业技术工作,试验首先从红薯开始,他遵循米丘林"获得性遗传"理论,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试验证明红薯和月光花嫁接还真是能够大大提高红薯产量,淀粉也比一般红薯多。

除用月光花嫁接红薯,袁隆平还搞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试验,把番茄嫁接在马铃薯上后,上面结番茄,地底下长着马铃薯等等

这些按米丘林、李森科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出来的奇花异果,又岂止只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到处都在搞类似试验,到处硕果累累,农业部、中央办公厅乃至国务院系统都搞过展览。

陈伯达等人参观过这些眼花缭乱的东西,才认定米丘林·李森科体系的"绝对绝真理",要不然一开始就是错的东西,他不可能大唱赞歌。

很多人包括袁隆平在内,都认为这些成果已找到了增加作物产量的方法,继续试验下去,对这些奇花异果进行改良,就可按苏联的无性繁殖理论把获得优良变异的种子遗传下去。

袁隆平严格遵循这一学说试验的,但接下来的试验结果却让他傻眼了。月光花嫁接红薯的种子播下去后,月光花照样开花,地下却不再结红薯了;

番茄和马铃薯嫁接后的种子播下去,番茄还是原来的番茄,地下长不出马铃薯,马铃薯还是原来的马铃薯、上面根本长不出番茄。

说来说去一句话,米丘林学说忽视了基因在遗传中作用。

如果米丘林学说只是存在客观缺陷,那李森科成为苏联头号生物学权威后,比米丘林更决绝。

他根本就不承认基因的存在,并把西方遗传学家称为“苏维埃人民的敌人",指责基于基因的遗传学理论是上帝创造一切的"神学和神创论",是W唯心的、形而上学、反动的伪科学",只有米丘林学说才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真正科学。

陈伯达之流就是类似说法的鼓吹手。

无性杂交根本无法获得优良变异的种子。不能通过种子遗传下去,就只能一代一代地嫁接。

在果树等大型植物上可行,但在红薯、南瓜、水稻、小麦上进行大面积嫁接、在大田推广应用难以进行,难度可想而知,如把一株株秧苗嫁接在另一种秧苗上,一亩田该有多少秧苗?

嫁接又是细工慢活,那该要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从成本来说根本行不通。假设用该办法来寻求杂交水稻突破,永远别想获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

袁隆平等普通农业人员根本不知道米丘林-李森科学说的根本错误,误以为只是自己学问不到家、钻研不努力,又大面积复现李森科的"春化处理"育种法,即在播种前将种子湿润和冷冻,以加速其生长。

实际上,这一方法也没可推广的普适性,从1931年到1936年,在乌克兰五十多个地点进行了连续五年的′春化处理育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育种法对小麦并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即便偶尔有部分增产,也因为种子本身发生变异,与春化处理没直接关系,按双盲对照其实就很容易理解。华北制药试验时,经常做这种对照。

一组试验对象给真正的药物,一组给安慰剂,但参加实验的人不知道,大家都以为服用了药。更离谱的是,对照组偶尔也会痊愈,这仿佛更"证明"新药可靠,但只有专家才知道原委。

春化法在中国推广后必然出问题,无奈李森科是被认证过的学术权威,还是苏联官方钦定专家,甚至斯大林批判后,赫鲁晓夫、布尔加宁沿袭了这套理论,在中国没多少人敢公开质疑。

敢公开质疑的如谈家桢、李景均不是被打击挨整就是靠边站,没林冠华保护,他们不是远走他乡就是在60年代中期以前无所作为。

总算工业总监脑袋够硬、牌子够响、实力够强,他要保谁,基本都有办法,谈、李二人暂时不搞植物遗传,去北航研究人体乃至动物遗传并很快取得成果。

北航一个此前毫无任何生物学根基工科院校,在林冠华大力扶持下,居然一口气获得了3个学部委员,简直逆天。逆天开局并非全然无用,等北航开辟航天赛道后,生物学将会在宇宙空间里大放异彩。

中科院又加速电子显微镜研究,并于1956年搞出了第一台实物,在全球仅次于美、英、法、德和苏联。

得益于德国专家的帮助和中国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再加林冠华花血本扶持,中国电子显微镜技术进步很快,目前仅次于英国、德国,和美国基本持平,已天幅度超过苏联,也压过了法国。

在此基础上林冠华又通过老郭部署新项目:人工合成蛋白质,首选合成胰岛素,毕竟这是全球唯一已知结构的蛋白质。率先攻关一方面是为获得国际荣誉,另一方面也基于现实需求。

林冠华手里有一堆生物制药学术成果,弄出来都能搞大钱,尤其全球自由贸易和专利协议签署后,只要林冠华想,这片生物制药高地全能占领下来,获得源源不断的工业化资金。

直接端出来太过惊世骇俗,也缺乏逻辑,必须先有基础研究,将来折腾才理所当然。和中国导弹技术一样,必须先有钱学森这等权威和理论基础,再有成果才显得顺理成章。

林冠华认为到了该"拨乱反正"的时候了,他在农业系统内部会议上多次暗示李森科的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只不过没想到在中科院讲个话,陈伯达也能跳出来。

那正好,搂草打兔子――顺便!

“宝钢案与独立自主"账还没和陈伯达算呢,不要以为陈伯达最后一刻从排字车间撤回了稿子,他就不知道了。

恰恰相反,林冠华早见到了原稿,那是有心人特意在柯庆施倒台后弄来送给他的,就等着看林老师能不能鼓起余勇干第二个政治局委员了。每次想到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他就颇为无奈,在高层越久,林冠华就越理解很多事是怎么起来了。

彭总当年送给主席的"万言书",如果只限两人间,就算主席再不满,也不至于演化成那样,但架不住一堆人撺掇、拱火,后来就扩大化了。

包括少奇同志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历史上7000人大会讲话,他说:.….德怀的错误不只是写了那封信,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主席写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不对,也并不算犯错误。

庐山会议之所以要展开反对彭德怀同志的反党集团的斗争,是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他参加了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更主要的不是高岗利用彭德怀,而是彭德怀利用高岗,他们两个人都有国际背景,他们的反党活动,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说白了,少奇还是要打高饶树立自己权威,批彭只是手段,无非批彭把"彭黄张周"集团一起干了!

全程目睹的老郭笑而不语,虽然他没读党史也不懂DNA,但身处中科院,基因还是听过的,也不止一次听下面人嘀咕"苏联经验"不靠谱了。

他想不通陈伯达为什么要和林冠华斗,还要在这种会上跳出来,难道陈伯达不知道林老师掌握着全国科研项目和高等教育的钱袋子么?他难道不懂,林老师说赌输了不过问中科院的事,下面会比林冠华本人还着急么?

总理在总结讲话时充分发挥了和稀泥的功力,一方面鼓舞专家们勉力创新、永攀高峰,另一方面又表示失败和错误是科研领域中的常见局面,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

两天后的常委会上,主席听说了陈伯达和林冠华打赌的事,一声叹息,不知该说啥。

林冠华再不懂生物学,那也是积累了70年学术熏陶,同时还受过专业工科训练的北航高材生,陈伯达一个文科老夫子怎么敢有勇气冲出去?“无知者无畏啊...…"主席感慨道,"既然你说这个遗传、基因、DNA如此重要,能不能举个比较直观的例子?”

林冠华想了想道:“这样,我用高考数学来解释。

高考试卷每年最后有道压轴题,绝大多数人做不出来,能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很多时候不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生下来时基本已注主....高考考到142,基本是努力的极限,要到145乃至满分,需要格外的天赋。”

总理笑道:“这么玄乎?那你考得怎样?”

“我14…….最后一大题是12分,我写出第一步,拿了4分,扣了8分,另外可能前面还错了道选择题,扣2分。”林冠华笑道,"压轴题第二小题我扫了几眼就放弃了,只写了个解,我知道肯定干不出来.....

如果我能干出来,应该就不是北航,而去清华了。基本上全湖南TOP200的学生能进清北复交,TOP500能进科大,我是全省800多名.....主要因为生在湖南,我若生在北京、上海或天津,同样成绩进清北复交没问题。

当然,不能拿70年后的高考比现在,现在难度太低了,每年入学后我都会拿高考卷测北航和科大的同学,能上140的学生比我读书时可少得多,所以钱学森同志以前也感慨基础不够扎实,又让大家补了半年课.....…”

闲话一通后,常委会聊正事,最突出的还是名单勾决。

地方项目大摸排后,经连续加班,彭总代表纪委提交了1200余人的枪毙名单,林冠华提议把金额从12万略微提高一点,最后定12.5万标准,名单落地共1196人。

主席批得近乎有些麻木了,甚至不知道该说啥。

董老道:“接下去总该没这么多了吧?每年枪毙这么多干部,着实心累....…”林冠华摇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