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平壤之春(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18章:平壤之春(13)

展。

借着布尔加宁对快速反应能力的强烈要求和国防部对新装备的渴望,米高扬终于取得了突破:砍掉25个架子师并把手伸进军队的后勤生产系统。

虽然军方肯定还会在25个师和5个被服/军服厂上做点手脚,但那是小节,无伤大雅,得饶人处且饶人,米高扬也没斩尽杀绝的意思。

凡事都得慢慢来,摸着石头过河,可不得循序渐进么?

散会后他叮嘱柯西金:“38亿虽然圈定了,但我敢肯定,还是不太够的……您利用这些时间,派下面人去调查下军用食品厂的生产情况,整理清单,一旦

下次国防部继续要求增加军费就准备砍这些。”

“我还以为您会继续对被服/军服厂下手呢,5个哪够,我记得大大小小的厂子至少有30多个。”

米高扬摇摇头:“不能对一个系统猛砸,改革要柔和,力度要适中,我们不是针对军方,我们和军方想法一样,是为这个国家好,希望国防事业进一步发

"

“光食品厂够么?要不要其他也梳理一些……”

柯西金道,“还有印染厂、家具厂、橡胶厂、针织厂、纺织厂、动力厂、化工厂、皮革厂.….…

他一口气报出了40多种行当,听着全部和作战有关,似乎哪一样都少不了,仔细追究下去又发现完全独立根本没必要。

现在轮到米高扬唉声叹气了,苏联在军队、国防体系中包含了太多的军需生产,这些玩意产能不大、部署分散、均不符合经济合理布局要求,唯一能称

道的大概就是分散部署,防止被敌人一锅端。

可就因为十分分散,导致出现巨大的资金漏洞和洞运作低效。

某些产品可是从远东直接调遣到东欧用的,西伯利亚铁路运力再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您看着办吧,指望短期内全部改革好不可能.……

我们要有耐心,斯大林体制建立起来用了足足四分之一个世纪,在拆除过程中防止轰然倒塌的难度更大,只能小心翼翼做外科手术。

稳定压倒一切!

思路反正你们都明确了,军方需要增加支出,那我们就要求他推进改革。以改革换增量资金,存量不管!”

“腾出来的空缺都从中国进口么?”

‘中国便宜就从中国进;东欧便宜就从东欧买.....如果欧美乃至南亚便宜,也可以尝试问他们采购,毕竟自由贸易了么。前提是尽可能减少或者不用消耗

外汇。”

米高扬自我解嘲道,“您也知道咱们的卢布汇率双轨制严重失真,不能用官方汇率去计算成本,还得计委和外贸部门实施有效干预。”

柯西金心事重重地点点头,不知怎么的又想起了上海博览会上被迈索尔人嘲讽的那一幕。

坑爹的卢布汇率双轨制,可把所有人都坑得不轻,连柯西金也深受其害。

就在苏联达成拨款协定的同时,五角大楼经激烈讨论,正式递交了有关“全球部署战略”。

这其实是李奇微一直在推动的战术体系调整,平壤之春只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催化。

五角大楼明确了加强灵活性反应能力和战略空中机动两项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特种作战要求(SOR-214)。

按这种作战要求,美国需要一种可以在野战跑道上正常起降的、载重量在50吨到100吨左右,可进行洲际飞行的战略运输机,这是当前美国使用的

C-130/133所不能完全胜任的,包括目前正研发中的C-141也存在很大不足。

这种新机型,已在洛克希德公司的立项上了,意即C-5银河战略运输机。

只不过,由于此前已开发了不少新机型,再上新机型担心国会抵制,需要有效参考。

李奇微认为,大规模与中国比拼野战陆军相当不明智,一旦兵力达到百万规模等级,美国的劣势暴露无遗,在核战争和洲际导弹已形成致命威胁的情况

下,百万规模级的大混战基本也不太可能有了。

他认为要裁减兵力、突出质量,为对陆军裁减进行补偿,建议扩大空骑兵、特种部队编制并恢复陆航体系。

以前美国有陆军航空兵,后来整体转制成了空军。

恢复后的陆航主要装备直升机、低速特种飞机、无人机等,不触碰空军敏感的神经。

经过激烈讨价还价,李梅同意陆军扩大陆航并把特种飞机和无人机单元分配给陆军,前提是陆军在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时把空军新型战略/战术运输机项目

搭进去闯关并搞到钱。

李奇微、泰勒对此满口答应,在各方面顺风搭车下,慢慢变成了一个报价47亿的大项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