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平壤之春(1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19章:平壤之春(14)

5月28日,在陈赓陪同下,林冠华第一次见到了南日。

他与对方亲切握手,内心由衷感慨:不管南日能不能像历史上一样活到1976年,最起码不会像原轨迹一样被金正日安排的泥头车给撞死。

辅佐历来是难事,南日这个苏朝人到底欠缺了些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以至于遭受不测。

也幸亏他是苏朝人出身,对全面对接、转向融入、向西看等内涵没什么抵触,反而认为理所当然,如果还是游击队派掌权的话,此刻一定会非常拧巴。

南日已够年轻,但金斗奉、武亭、崔庸健等有中国革命经历的人看到林冠华还得感慨一声更年轻。

他们在华期间从未听过林冠华的名头,但并不妨碍对方目前主导着中国工业化的大局并统管着发改委,无论在此之前对中国情况的理解还是今日的对

接,都能看出发改委在经济事务上话语权。

难怪南日直接废掉计委而让朴昌玉亲自兼任发改委主任,可见非同一般。

“根据你们的介绍,我认为朝鲜经济当前面临极大困难.……”

林冠华斟酌道,“我个人建议,全面深化改革当然是必要的,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系也完全可行,但在此之前首先要进行调养。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虚不受补,目前这情况直接下虎狼之药,很可能不会痊愈,反而陷入瘫痪….”

厂。

不等翻译到位,延安派们连连点头,南日听完翻译介绍,也表示认可。

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当前是400多公斤;而朝鲜的人均粮食产量跌落到只有201公斤,斤扣掉种子、饲料等,人均原粮不及1天1斤。

这数字比元时空大跃进失败后中国最低的人均207公斤的数字还要低一些。

所谓201公斤并非全国平均分配,军队、政府官员、平壤、咸兴等大城市居民消费量都高于平均水平,农村居民连190公斤都不到。

拥有12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朝鲜,全国粮食总产量在1959年只有区区107万吨,邓子恢听后惊得目瞪口呆,连陈云都深深被震撼了。

他深刻理解历史上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是怎样的光景了,再对照林冠华给予的资料,更感无奈。

历史上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给了朝鲜价值4个多亿卢布(已折算为新卢布)的援助,中国虽然自己很困难,也给了朝鲜近2亿卢布的无偿援助,后续两

边不断输血,总金额换算成美元高达30多亿美元,才让朝鲜过上了好日子。

但这只是开始,并非结束。

1958年,朝鲜要求中国为其援建3个年产量为1万锭的绢织厂、一个年产100万套的轴承厂、一个年产1.5万吨到3万吨的制糖厂、一个年产10万吨的面粉

还要求中国提供日产30吨的造纸设备6台、锅炉和发电设备4台、各类冶金设备29台、选矿设备97台、大型机床20台、针织机50台、机车7台、磨砂车

100台等要求。

中国基本给予满足。除此之外,例如100万吨焦炭、大量棉花、粮食等援助在源源不断运往朝鲜。

1960年,中国在自己遭遇灾害的情况下,还向朝鲜提供4.2亿卢布长期贷款,帮助建设如橡胶轮胎厂、无线电通讯器材厂、生产日用必需品轻工业企业

等各类工厂。

第二年,朝鲜副首相李周渊曾秘密访华寻求援助,提出紧急订货钢管3000吨,次年再续25000吨和10万个纱锭的需求。

在中国钢管也需从苏联进口的情况下,总理依然答应提供一半。

至于10万纱锭,由于中国确实没能力拿得出来,不惜让朝鲜拆除了位于河北邯郸地区刚刚建设完成的第三、第五棉纺织厂,两个新建工厂12.6万锭棉纺

织全套设备拆除后运往朝鲜。

既然连拆工厂都干了,那很显然,此前所谓的贷款自然也不可能再收回来。

等到90年代援助一断,朝鲜原形毕露,粮食产量迅速跌落到不足280公斤/人。

无偿支援朝鲜,不管怎么说,日后好歹没打起来,维持了起码的体面;支援越南花钱更多,最后倒打一耙,还得搞对越自卫反击战。

每当常委会有人提议援建时,林冠华就把资料拿出来,再把中国具体情况对照,问到底怎么给援建可以让对方满意,以及,给多少援建才能保证对方将

来不反咬一口。

为应付可能的反咬一口,还要再准备多少军费?

这些问题连主席都没法回答,最后落实决议:所有对外援建都必须有外经贸部和发改委的副署,林冠华不同意签字,就不能动。

当然,这次给予5万吨大米紧急援助,林冠华是同意的,包括此前的人道主义援助也基本都放行了。

都说平壤之春是人道主义干预了,怎能没有丝毫表示呢?

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恳切?

在天灾人祸打击下,200公斤/人并非太离谱,毕竟朝鲜80%以上的国土都是山地,平原根本没多少,耕地就更匮乏。

这还亏通过领土交换从中国换到了间岛地区,要没有间岛粮食产出,去年朝鲜粮食能不能破100万吨都不好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