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平壤之春(15,9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20章:平壤之春(15,900票加更)

压缩军备是朝鲜经济恢复的关键一环。

在国防领域,军队人数逐步从30万以上压缩到12万以内,重点是汰劣留优。

至于优劣之分,懂的都懂,是以政治立场而非技战术划界,率先表态拥护中央、以实际行动支持团结委的,优先保留;中途赞同的,中立化处理。

不情不愿表态甚至在表态后还有观望、对抗、阴阳怪气情绪的,率先裁撤。

除此之外暂停所有大型军备工业生产,尽可能转为民用,并把军备工业占用的原材料、工人等资源释放给民用体系。

30万军队压缩成12万,多出来的装备难道还不够朝鲜用么?

至于国防安全一节,中国驻军朝鲜半岛又是干什么用的?自然不用朝鲜担心。

发展矿业是朝鲜经济内生增长的重点。

林冠华将朝鲜矿产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朝鲜已有规模开采,但因粮食供应不足、设备老化等因素而导致产能下降的,由中方帮助安排矿山机器补充。

机器可问东欧或欧美采购,如果中国也有类似机器或者价格低廉的二手机器,可选择从中国购买。

不管那个进口渠道,均由中国提供担保,日后用以矿产品偿还。

第二类是朝鲜已明确勘探,也具备了基础开发条件,但因缺乏技术、设备、资金等条件,导致只能搁置或象征性开采的区域,由中朝合作经营。

朝方提供人员、场地和资源,中国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最终产品和合作合比例分配,如朝鲜不需要这些产品,全由中方照价收购,冲抵贷款。

第三类时候朝鲜尚未探明,或虽有所探明但因基础设施薄弱而无法开采的,由朝方将整个区域开发权和配套基建授予中方,由中国执行BOT模式实施全

套开发。

授权期间,中国按30%产出比例按朝方纳税,朝方可收实物,也可按同类价格收人民币。

如果两者都不收,直接冲抵其他贷款。

经营期限届满(通常为25年)后,中方无条件向朝方移交全部矿山和配套基建。

聚焦核心就是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不像主体精神那样,恨不得建成全产业链。

林冠华虽没去过朝鲜,但根据有关资料,给朝鲜圈了5项非基础原料性质的工业,主要包括:电炉炼钢、煤化工、铝合金、水泥与化肥。

朝鲜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总储量高达190亿,适合开采的也有140亿吨。

但丰富之余,结构很不均衡,朝鲜煤炭70%是无烟煤,剩下是褐煤,严重缺乏冶金煤和焦炭。

朝鲜每次希望扩大钢铁产出都需进口焦炭,不是问中国就是问苏联进口,更有甚者,因为苏联远东地区也缺乏焦炭,苏联问中国买再转卖给朝鲜。

从中国进口焦炭当然是种选择,但林冠华给朝鲜高层算了笔账,认为那样划不来。

朝鲜如希望生产400万吨钢铁,按目前技术水平大致需要250万吨焦炭,900万吨矿石。

强行要供应不难,难就难在运输上,哪怕铁路系统可支持1000多万吨物资,从铁路到工厂的卡车和公路系统会把这一努力变成泡影。

朝鲜80%山地的特殊情况就决定了离开铁路线就无法支持大规模运力。

林冠华建议对方改变思路,不要进口焦炭来炼钢,干干脆脆进口废钢铁后电炉炼钢不好么?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到位了,再考虑大规模进口焦炭的事。

至于电力,朝鲜水电本身就有富余,又盛产煤炭,多搞几个发电厂,把煤炭转化为电力马上就会有能源。

中苏本身废钢铁确实不算多,但这不是还有日本、美国这些渠道么,由中国担保就容易采购多了。

铝合金也这么回事。

一吨铝需要2万度电,成本重点在于电而非矿,哪怕朝鲜不产铝土矿,从周边进口铝土矿来搞铝合金也非常合适。

林冠华甚至给朝鲜找好了来源:广南省和南洋地区铝土矿。

广南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平、谅山、林同、达农、多乐等地,后世越南版图一共拥有25亿吨储量,留在广南版图内占了80%;后世印尼拥有10亿吨

储量,95%以上在中国南洋地区。

甚至西洲光圭亚那部分也有15亿吨储量,不过那地方太远,运费不划算。

相比之下,中国原始版图铝土矿只有10亿吨,相对于广袤的国土而言,储量少且品位低。

至于汉洲那65亿吨铝土矿,林冠华打算慢慢来,前期只开采澳大利亚人已发现的那批,新增矿区一律不动。

光圈定产业不算,林冠华还给朝鲜吃定心丸:生产出来的钢铁、水泥、铝合金、化肥和煤化工产品,如自己用不完也找不到合适销售领域,可全部按优惠价价卖给中国,有多少我收多少。

中苏贸易也这么处理,他出口多少我收多少。

如果你能找到价格更高的地方,也不强行要求必须按优惠卖给中国。

自由贸易嘛,必须建立在互惠、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强买强卖就不好了。

这一点对朝方很有吸引力,他们知道林冠华没有吹牛,苏联产品确实敞开销售,制约贸易额度从来就是产能和运力,而不是市场。

对朝鲜而言,运力制约小得多,产能才是极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