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布局(1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30章:布局(10)

“郭老,电子邮件发了,你们这边收到没有啊?”

"收到了,收到....

听筒里传来爽朗的笑声,"邮件是一句话:我们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对不对?正准备给你回邮件呢,没想到还是林老师动作更快。”

听说已正式发送成功,操作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可喜可贺啊。

林冠华笑道,“那我一会儿群发了,看京畿各高校是不是都能收到并顺利阅读,成功的话,也好给项目继续拨款呐!

老郭笑得前俯后仰:“那这钱可不少啊,通到汉洲颍川估计得上万公里海底电缆呐!

"颍川再晚几天,现在先着急通到三马林达。

"对对对,我差点忘了这茬!开完九大后我就过去,给同志们鼓鼓劲!'

寒暄一阵后,林冠华放下电话,示意继续发送。

半分钟后,群发电子邮件成功,近30所院校都收到邮件,林冠华让工程师们一个个打电话去核实,到底是否有误。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回报收到了,现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构建互联网是林冠华的重大愿望,借首都新区建设、众多高校搬入新校园契机,他提前做好基建工作,把有关通信电缆和闭路电视系统接入校园。

在林冠华启发下,中科院已研究出第一批光纤,不过限于技术水平,目前传输效输果还赶不上铜缆,成本也非常高,最重要的是信号散逸很大,丢包严重,只有实验室个别用途,尚无法商用。

所有联网系统和闭路电视、电话系统一样,全都采用铜缆。

现在中国是世界首屈-指的精炼铜使用大户,不但持续从南美大批量进口,大陆铜矿也不断采掘,蒙古、南洋、吕宋、汉洲等地持续开发。

最近又加上了朝鲜与南亚各国,包括主席从西洲带回的那批铜料也全用在了上面。

就这样供应局势还很紧张,又从苏联大批量进口。

莫斯科希望开发阿富汗铜矿也因为看到了商机,早说艾娜克铜矿是世界著名的大铜矿了,一直守着卖不了钱还烧军费,计委老爷们怎么可能忍得住?柯西金首先就不答应!

安纳托利基托夫听到了林冠华给老郭电话的全过程,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兴奋道:“首长,你打算给我们拨下一-阶段款项了?

下一阶段是先做BBS、IM还是先做DBS检索系统?”

林冠华沉思道:“先BBS和DBS检索系统,明年五一前争取把文件传输系统做好,让高考招生负责同志尽可能不再带磁带飞来飞去,直接就地传输录入并传输到北京。

IM(即时通讯)再缓-缓,等电子工业部把家用计算机系统开发完再推出!”

基托夫有点吃惊:“明年就考虑连接全部省份么?这资金和工程量可不....

“没关系!

林冠华大手-挥,"二五计划草案刚刚提交审议,国家网络项目获得初步认可,有充分资金保障,基托夫同志,政治局是支持我们的!放心大胆地干吧。’

安纳托利基托夫是苏联人,曾任苏联国防部第一计算中心副主任。

他从小就是学霸中的学霸,如果不说是超天才的话。

高考数学,林冠华费尽心机才干了140分,让安纳托利:基托夫来考,能不能有150分不好说,148分基本没啥问题。

来中国不过9个月,从最开始只会磕磕绊绊的几句话,9个月后已能用半生不熟的中文直接开口了,那一声"首长”的发音就很地道。

而林冠华在这9个月中,只学会了达瓦里希等寥寥无几的常用词语。

可以说林冠华没上心,但真正论水平,林冠华认为或许只有钱学森、钱三强等人才可以和他过过招,自己肯定不行。

因安纳托利.基托夫表现出来的水平,他在苏联也很快崭露头角并一路攀升,国防部第一计算中心副主任看着不起眼,也非常突出了。

可惜天才们情商都不怎么高,或者说,天才说话过于犀利,不善于拐弯抹角。

基托夫接触控制论后视若珍宝,-头扎了下去。

美国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后,西方学者提出控制论并由维纳进行了系统概括。

这种思潮在苏联大受抨击,就如同李森科反对其他主张一样,不是从事实和价值上针对,而用政治和意识形态抨击。

1950年5月苏联《文学报》将维纳称为“资本主义用来替代真正科学家的反启蒙主义者和鼓动家",称美国对计算机的宣传是“一-场蒙蔽大众的运动"。

此后报纸、学术期刊和流行杂志上出现大量批判控制论的文章,称其为“美国伪科学”、"现代奴隶主的科学”、"关于机器、动物、人和社会的伪科学”等等,控制论和维纳的相关著作被全面禁止出

版。

苏联1954年出版的《简明哲学词典》中专设控制论词条,称"控制论为现代机械论的一种形式...鲜明地表现出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几个基本特征,毫无人性,力图把劳动人民变成机械的附属品,

变成生产工具和战争工具。

说白了,苏联因为在计算机领域的落后而不愿意接受而已。

陈伯达之流看到苏联批评文章,心急火燎加以引入并批评。

结果遭到林冠华反唇相讥,他在八届二中全会分组讨论会上公开炮轰:某些人懂什么控制论?他们连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都看不懂,居然也敢拾人牙慧抨击控制论了?

钱学森同志在导弹领域的成就和北航、科大在电子计算机领域的后来居上,就得益于控制论的发展与应用,包括我们的核武器本质也是控制论加以实践的结果。”

一个资历不深、刚当选的中央委员居然在分组讨论会上不点名批评政治局候补委员,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同为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纷纷站出来支持林冠华。

由于火箭、核武器、计算机三大领域支持林冠华,包括国防科工委和工业战线-批中央委员赞同林冠华,故中国批判"控制论"的声音折腾没多久就消散了,陈伯达甚至都不敢站出来面对反驳。

说白了他根本不懂控制论,自然也不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无非是路径依赖,看着苏联批判啥就骂啥,反正骂的也是西方,应该没啥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