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布局(11, 18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31章:布局(11, 1800票加更)

到北京参加完有关阅兵式,林冠华、李强抽空和他聊了聊。

不出意料,基托夫继续兜售那套军民两用、控制经济的理论,并利用这段时间,将红书计划进一步命名为国民经济自动化管理系统(EconomicAutomatedManagementSystem)。

说句实话,林冠华并不赞同军民两用,因为风险太大,一旦被攻破将前功尽弃,甚至反过来导致国防事业毁于-一旦。

但他不是简单回绝,而用了小小的谈话策略:原则上不反对军民融合,也对项目很有兴趣,但中国干什么事都要试点,是不是找个简单点的民用领域先试点?

控制经济有点太大了,怕一般人理解或接受不了。

撞过几次南墙后,基托夫稍微变通了些,没那么固执,认为试点完全合理,最终三人决定从高等教育联网开始。

-来,计算机储备量丰富,应用人才多,相对容易普及,再怎么说,高等教育总比工厂经济体水平高吧?

二来,高等教育系统确实有联网必要,图书、资料、文献、思想、论文、数据如果能通过网络链接,必然能成倍提高效率。

其他不说,在林冠华放出DBS系统后,国家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都依托该软件对库存图书进行梳理并存档。

现在去大型图书馆检索书目,按老式库存卡片检索当然可行,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也可行。

可行归可行,一台计算机最多只收录一个场所目录,联网统计变成迫切愿望。

Word系统可用可后,目前国内提交论文,尤其理工科论文,除纸质版外还要求以磁盘形式提交电子版,很明显是为下一步联网检索准备。

至于历史论文和外国文献则聘请专业打字员进行电子化处理,也不需要大学毕业生,用中专生即可。

这是个体面的好工作,冬天有暖气,夏天不用晒,对着屏幕敲敲打打就行,还都是大单位,工资收入不低,吸引了不少女性。

理论上扫描收录更快,但不是目前储存是难题么?图片占用空间实在太大。

林冠华往燕山基地搬运了一卡车硬盘,但那是用于绝密项目的,民用系列不能瞎整。

这时候只能发挥中国传统的人海战术:堆砌打字员!

专业打字员速度高达150字/分钟,-般每天可录入5万余字文献,-年搞掂1500万字妥妥的。

一台大型机分12个终端输入,每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年下来理论上可搞定5.4亿文字录入。

需付出的是雇佣36个打字员,工资1000元/年,大概每年3.6万。

他认为这笔账很划算,教育部也认为划算,依托北航、科大、人大三校的技术力量搞文献基地开工,准备二五期间花5年功夫,用100万人工费,把国内外所有能收集到的论文文献全部电子化。

真正的文档电子化而不是扫描化。

配套储存空间由三校会同CC系解决,林冠华觉得这不算大问题:堆硬盘不是?

深入接触后,基托夫感慨中国各大学计算机数量之丰富、设备之先进,类似北航这样的大学,计算机多到他数不过来。

当然这是夸张说法,北航全体系拥有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共计50多台,基本上每个科系、研究室、实验室都能分到自己的专用计算机,学生也有中心机房。

实在计算量大,还能申请调用国家超算中心。

不光北航,C13院校基本上都能达到类似水平,TOP52院校稍微差-点,越外围院校,程度就更差些。

但不管怎么说,-五结束,每所高等院校、每个研究所,不管好差,至少都能分到一台计算机!

相比之下,苏联计算机虽然也不少,但高等教育领域远远落后了,最起码基托夫认为没有--所苏联大学计算机拥有量比得上北航。

甚至全莫斯科所有大学加起来才和一个北航差不多。

不过苏联军用领域密度高得多,似乎计算机都都拿来控制作战了,基托夫认为这就是中苏两国间的显著理念差异。

李强没好意思告诉他军方到底有多少计算机,反正林冠华有交代,基托夫不碰军用体系,军用另外再单独搞一套人马开发。

单纯这样不一定能确保基托夫安心留在中国发展,林冠华专门画了大饼,描绘了-番互联网原始状态下的雏形:先不着急谈控制,先尝试交流与沟通。

他一口气列出了6大急需领域:

-电子邮件系统;

-BBS系统;

-DBS检索系统,短期用于书目和文献,未来可发展为搜索引擎;

-文件传输系统;

-IM系统,未来发展为聊天软件;

-数据交换系统,未来可发展为金融结算与支付清算。

与基托夫强调控制不同,林冠华突出交互或者说信息检索。

作为一个天才,基托夫敏锐看出了林冠华强调的必要性,光有控制没有沟通完全没用,林冠华提到的这些领域能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特别是交互功能对中苏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尤其适用,甚至

比控制更立竿见影。

基托夫从没敢想全国数百万考生统一排序、录取的事,这在苏联没有先例。

苏维埃一年考生也就几十万,且按院校招生,哪有中国这种全国统招的格局?

但他又能理解必要性,没有严格纪律、数据管理,万-走后门怎么办?

现在中国走后门很难了,别说一般局长、处长,就是省长、省委书记,安排地方院校开后门单独招录个学生大概不成问题,在全国统招面前也无能为力。

这番聊天对基洛夫启发很大,10月份到中国,11月份正式留下来并担任了北航副教授,然后让他抽出时间安排家庭成员过来定居,先按副教授标准在首都新区分一套住房。

之所以给副教授而不是直接给正教授,也是为保护基托夫,免得将来受追究,毕竟基托夫又不是叛徒,也不是间谍,中国不想因为用人这一节和苏联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有关人事安排到位后,外国专家局按惯例向苏方通报并交流有关人员来华情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