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布局(16, 2100票加更)
李强陪同林冠华--同参与了与瑞士方面的第二轮谈判,谈完后感觉脑子依然晕乎乎的。
按林冠华对自己和盘托出的规划,未来5年打算至少卖2000万块石英表,假设机芯部分只按50美元成本估算GDP,又是10亿美元入账。
瑞士人愿意合作,那就从瑞士渠道和品牌出货,那样虽然出货量会受一点限制,但利润率更高;
倘若瑞士人不愿意合作,中国就自己加码出货,-举打垮瑞士钟表业,哪怕不打垮对手,至少也要在世界钟表业获取有利位置。
按此思路下去,他总感觉150-200亿GDP的指标是不是定低了?其实挖-挖还有潜力?
一-想到5年生产2000万块石英表的能量又感到十分惊悚,林冠华规划里的产能扩建似乎无边无际,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世界尽头。
就在他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前,林冠华又发问:"上次给国防五院准备的大单晶硅都给了么?”
“给了给了,验收都合格了。”
李强忙道,“我们按两倍供货,根据物尽其用的原则,把733厂所有大片子都子查了一-遍,把质量最好的不合格品送给了国防五院,他们很满意。”
这句话听着拗口:什么叫质量最好的不合格品?都已不合格了,哪有什么最好?
不过林冠华问得自然,李强应得坦然,仿佛顺理成章。
太阳能光伏和芯片从逻辑上用的都是单晶硅,但品质要求不同。
光伏用单晶硅片纯度要求硅含量为4N-6N之间(99.99%9.9999%),半导体用单晶硅片在9N(9999999%)-1199.99999999%左右,纯度要求是前者的1000倍。
半导体用硅片在表面平整度,光滑度和洁净程度都要比光伏用硅片的要求高。
目前中国已向130硅片进军(直径130mm),但因工艺不够娴熟,生产过程中还存在部分产品杂质超标而报废现象。
这些报废成品再回炉花费力气更大,但做成光伏组件却最合适不过。
按历史轨迹,世界上第一代卫星都用银锌电池提供动力,毕竟也没考虑长时间运作。
林冠华建议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采用太阳能板,以提供长期动力并积累经验。
既然有长期动力,那就使用高轨道发射模式,使其能长时间停留而不至于很快掉落下来。
该修改意见得到了581项目组高度认同,修改了原定预案而进一-步优化发射方案和卫星构建。
“多晶硅论文、成品尽可能多搞一搞..”
林冠华叮嘱道,“万一有人来打听,就说我们用的是这个,要买的话,技术、专利、成品都可出售,单晶硅序列组件再缓一缓,再盯着看能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普通民用领域可能会有大用
没人问就更好,我们不要主动透露,完全可以闷声发大财!”
李强点头称是。
多晶硅也能当太阳能电板用,与单晶硅区别是转化效能不同。
单晶硅做太阳能电池,光辐射转换效能少则17%,多则21%(目前准备给卫星安装的就是这套系统),但最好的多晶硅,在实验室条件下,其转化效率也超不过15%。
卫星这种高科技产品,重量和科技压倒一切,价格不是大问题;但在其他民用领域,廉价、低成本的多晶硅会更有优势。
用于搞光伏发电显然想多了,完全没这必要,柴油发电机多好啊,成本低、技术要求低、不分白天黑夜都能发电,输出格外稳定...
时间不紧不慢地来到了8月15日。
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二五计划顺利地通过质询,当然,代价也不小,财政开支会进一一步约束不住。
各路委员都提了希望增补的地方,但要砍预算的一一个也没有。
比如,眼瞅着广南、吕宋开始办大学了,天山、新疆、青海、蒙古、山南等地方也提交了申请,希望中央帮忙。
教育部很为难,本着一碗水端平原则,原则答应,但又留了尾巴:具体以林老师主持编制的二五计划为准。
砍谁不砍谁不好处理,最后全交上来让林冠华定夺,发改委只能硬着头皮全部接盘。
又比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内容和设想,首都新区建设费用要超标。
包括人大、政协系统提出,从首都新区接待能力来看,有关宾馆还是不够,希望二五期间尽可能再增加些。
否则两会期间其他所有贸易和国际往来都全部暂停或安排到大学校园里住招待所也不太好,更何况北京已获得了1966年亚运会主办权,届时盛况空前,也要有所准备。
于是,在已建成的华侨大厦、长城饭店、和平饭店外,除预定二五期间要新建的昆仑饭店、友好饭店、国贸中心,又新增了首都宾馆、建国饭店和东方饭店。
至于亚运会筹备也结合首都新区建设予以追加....
除此之外,其他一路绿灯,搞钱这件事,大家都相信林冠华有办法。
就连列席会议,共同参与汇报的姚依林都很纳闷,回去路上悄悄问林冠华:“主任,难道平时都这样,他们提需求,您负责搞钱?”
“差不多吧,他们提需求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给谁不给谁都为难,干脆都接了。”
林冠华自我解嘲,“最关键的难道你没看出来么?是我提方案他们没反对,似乎觉得问题不大....我还准备了一肚子的重复建设解释呢。
姚依林也显得无语。
林冠华二五又.上了众多炼化项目,还大规模准备挖掘原油储备库,这都颇为耗费资金和人力。
按他的说法,要结合中国现有的无条件收储义务,通过10-15年建设,将原油储备量能力最终提高到12亿桶,建立起15个可媲美美国库欣的特大型原油储备基地。
本来这内容准备大说特说,但政治局花15秒就通过了。
没人质疑为什么要这么多,也无人质疑搞这个有啥意义,反正林冠华说12亿就先12亿,不够再建。
李先念甚至俏皮道:“油多储存些总是好的,又不会变质,将来肯定有用。”
不管怎么说,通过了就是通过了,犯不着多此一举跳出去给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