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新篇(7)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50章:新篇(7)

“第一批货都收到了吧?质量如何,有没有不合格的,给我个双倍索赔的机会?”

"暂时没有。”

面对米高扬的询问,马利诺夫斯基嘴硬道,“但只收到了30万套,还有30万套还需要一一个月才交付完毕,不知是不是能保持质量始终如一..."

“你们要做好验收和抽....."

米高扬轻描淡写道,“"对了,你上次提交的,关于新增100架Yak28的报告我已批复同意,很快就会拨款。”

"财政预算有空间了?

马利诺夫斯基大喜,“我们打的报告说需要400架,能不能一次性全批给我们呢?”

“很遗憾,办不到。”

柯西金解释道,“目前国防部只同意外包60万套被服/军服生产,节约的资金差不多只够100架Yak-28。”

马利诺夫斯基很皱眉,仔细思索便反应过来:“您的意思是,如果我愿意拿出更多外包订单,不但能保质保量收到足够的军服/被服,还能额外收获Yak-28拨款。”

"差不多是这意....

“那我们如果愿意再订120万套,不!180万套军服/被服,这样能再给我们300架Yak-28拨款,对吧?

"可以是可以。'

萨布罗夫忍不住皱眉,“国防部确信要砍掉180万套生产能力和工厂么?没有订单,没有拨款,这些工厂没继续存在的必要。”

“我也不想啊。”

马利诺夫斯基苦笑连连,“但这不是为了Yak-28么?被服毕竟不如飞机重要,何况还能给国家节约费用!”

倒是米高扬出声打圆场:"要不也别砍这么多被服厂,适当留点,以防万一。你看要不要把罐头厂、军粮厂、日用品厂什么的砍-些?这些后勤产品也转而从中国批量采购,便于均衡协调。”

马利诺夫斯基哭丧着脸:"砍多少呢?”

"砍相同拨款吧。”

柯西金帮他出主意,“这也显得国防部不是特意针对服装这条线,均衡处理,大家面子都过得去,改革毕竟有阵痛嘛...."

马利诺夫斯基小心翼翼道:“军用轮胎也能外包么?”

"轮胎?你们不是打报告打算进口设备并升级...“

“这不是缺钱么,我打算拖长点时间时再说,眼下先从中国进口,我听说他们轮胎质量很好,价格不贵,民用早就批量进口.....

马利诺夫斯基解释道,“那就有足够经费去加速Tu-22、Mig-23和T-62的生产了..

50年代初期,世界主流是斜交轮胎,米其林公司开发了全钢丝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

相比较传统轮胎,子午线轮胎接地面积大,附着性能好,胎面滑移小,对地面单位压力也小,因而滚动阻力小,使用寿命长。

对军用而言,因胎冠较厚且有坚硬的带束层,不易刺穿;行驶时变形小,可降低油耗3%~8%,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较大。

对民用而言,那就是散热性能好,可适应高温、高速行驶。

缺点主要是技术难度级成本。

林冠华拍板引进技术并大规模投资扩建轮胎产能。

美国子午线轮胎发展落后于西欧,虽然美国资本家承认新技术的优势,但发现大部分斜交胎生产设备要更换,投资很大而各轮胎厂家又不想丢掉斜交胎的老设备,只想在斜交胎基础上修修补

补,进行改造。

最终开发了带束斜交轮胎,即带束层用钢丝帘线,胎体仍用纤维斜交胎体,企图以此代替子午线轮胎,技术上整体依然落后。

日本算是特例,投资了好几条新生产线。

苏联知道这项技术后意见分歧,有想自己研制子午线轮胎的,有想仿效美国搞斜交轮胎升级的,莫衷-是。

由于苏联原有轮胎工业基础就比较弱,再加国家体制影响,产品生产不怕没人要,故发展一直比较很慢。

拖到1960年,实在熬不下去了,军方打算投资4亿美元从法国搞2条线,也给自己升级下最新轮胎技术。

相比之下,中国发展就迅猛多了。

-五期间,林冠华安排化工部投资了8条生产线;

二五期间,打算再投资4条,到1965年具备全年1亿条先进轮胎产能的能力。

到1960年,中国虽然产量还没到位,但已覆盖了从载重汽车到小轿车的全部领域,技术也吃透了,国产培育的橡胶也陆续收割上市,成本降低不少,具备了大批量出口能力和优势。

东欧阵营前两年已很默契地全部采用中国轮胎,苏联人想利用橡胶产品从经互会再捞取一手都办不到。

苏联通过从中国倒腾汽车引入了不少子午线轮胎,到底哪种轮胎好用,心里其实非常清楚,高档轿车、行驶环境恶劣的卡车都已默契地换上了中国产子午线轮胎。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苏联押宝轮胎工业其实都不划算。

一方面,苏联不能产出橡胶,所有原料都需要进口;

另-方面,轮胎不但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也是密集劳动力产业。

虽说传统斜交轮胎并没恶化到不能用的地步,但终究还差了不少意思。

马利诺夫斯基本来确实打算产业升级了,但今天被米高扬这么一打岔,忽然又决定解放思想:部队办什么轮胎厂啊,要轮胎直接采购不就行了么?

部队自己不搞轮胎厂,不但可节约产品升级的成本,而且还可用更低价格买到更合适的东西,有限的资金不就可以拿出来折腾其他装备了么?

米高扬点点头道:“原则上不属于一线直接作战的物资,国防部留够一定生产备份后都可适当选择外包。涉及作战的专业领域,还是自己搞比较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