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出访(6)
林冠华知道霍顿品牌的,穿越那会儿,霍顿已基本消失,土澳全变成了进口车。
在50年代,霍顿凭借着FJ和FC两个车型还火过很大一阵子,不但对外输出到马来亚、泰国,还在东南亚其他地方建设工厂,输出到南亚等地,风靡--时。
历史已严重改变了,不但输出彻底没了可能,重新建厂更是幻想。
关于左右舵车的市场也重新进行了分割与界定。
印尼瓦解后,所有南洋地区车辆都从左行改为右行,连带着新独立的国家也跟着中国-起转向;
南亚次大陆独立后也经历了类似改动。
整个东南亚还有马来亚(含新加坡)、小印尼和泰国保持着靠左行驶的习惯;
在南亚,目前只有巴基斯坦、印度和锡兰保持着靠左,新独立的锡克也很快改右,显示彻底的独立性。
这对英国汽车工业是不大不小的打击。
理论_上靠左靠右对生产而言不是太大问题,稍微修改下图纸就能实现。
但根据左右分设两条生产线、两个总装车间,对成本而言是很大困扰。
有两个生产基地倒还罢了,没有两个基地,硬要挤在一起生产,那就会明显增加麻烦。
在英系车传统市场,英国车想竞争超过中国没问题,不管怎么改都有竞争力;但在中美实现自由贸易体系,且这些独立的国家都进入联合国后,英国车就面临美国车的强烈竞争。
人家直接从本土一条生产线上下来,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除此之外,英国剩余市场还遭遇到了大量二手车冲击。
中国控制汉洲后获得了大量右舵汽车,考虑到改动起来太麻烦,全送到香港、泰国、马来亚等地低价销售,二手车销量大涨,严重冲击了新车型销路。
中美两国的新车却在这过程中占据了新市场。
虽然中国占得份额比美国小得多,但相对于以往什么也没有的格局,依然有不少便宜。
英系车更大的竞争压力来自于日本。日本也是传统右舵车代表,经过15年恢复,日本汽车工业已成长起来了。
中国市场因为高关税而进不去,但在其他市场还有一席之地。
新成长起来的日本车,在美国技术和资本的加持下,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再加日本更熟悉东方风格,-路攻城略地,扩大市场。
看似中、英、美、日4国在车市打麻将,其实几年下来只有英国人一个输家,英镑汇率的高企与稳定,无形中推高了英国汽车价格,更受制于人。
英国车企面对这些问题很头疼:
在当地设厂吧,没把握获得足够市场,反而可能赔进去更多;
不在当地设厂吧,所有车型全依托本土生产,价格还这么贵。
历史上英系车的困境,到了新时代依然逃脱不了。
三转两转,林冠华又看到了另外-款车,问道:"这是不是福特的?”
“对,以前的澳洲福特目前也是汉洲集团下属分厂,这款车叫福特1949,是美国车型完全移植到澳大利亚生产的,我们基本进行了还原和改左舵,考虑下半年大规模生产,型号是......
二战结束后,福特汽车丢掉了军队订单,每况愈下,甚至不得不在战后继续依靠福特2GA,虽然这是款不错的汽车,但毕竟有些年头,民间不买账。
亨利福特于1947年去世,由于过时的造型,毫无新意的功能配置,福特新车销售急速下滑。
福特破产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为挽救发岌可危的局面,其孙子亨利.福特二世站出来亲自监督公司重生,在1949年宣布全新车型启动并打造出了1949款福特。
新车采用流线型设计,集成式前中网和车灯,带有独立前悬架,比往常更靠前的发动机,为乘客车厢腾出了空间。
这款车非常成功,不仅拯救了福特,还在美国开创了现代、流线型汽车设计先河,克莱斯勒和通用都曾效仿过类似车型设计。
1950年上市后,迅速卖出去了100多万辆。
朝鲜战争结束后,林冠华曾指示引进这款车的生产线和全部技术,但福特当时觉得太过畅销,害怕给自己引入竞争者而故意开了高价。
中方知难而退,以非常低的价格接盘了福特2GA而放弃引入1949款福特。
1955年,福特把这款车型带到澳大利亚,并在1956年正式生产。
当初求而不得,没想到几年后免费搞到手,林冠华实在是想笑。
甲壳虫推出已20年了,在中国销售也好多年了,林冠华认为到了该换一换口味的地步,在自身研发能力还不行的前提下,继续采用拿来主义相当有利。
G59/G61档次都比甲壳虫要高一点,但又不算差距很大,正好可提供丰富的市场多样性,免得像苏联那样,-个莫斯科人牌生产30多年不变,就这样子购买还要排队预约好多年。
也不能完全拿老眼光套苏联,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中国产的宝马、奔驰、奥迪等比比皆是,挂大众牌的福特2GA乃至斯蒂庞克小车也并不罕见。
只不过这些汽车只有一半有合法进口手续,其他全是倒爷们走私到苏联的,甚至走私数比合法数更多。
打着合法进口的汽车最终有没有报关,中方也并不清楚。
克格勃真想查,完全可顺藤摸瓜一步步清查,但谢列平听说中国汽车数量已高达8万多后,明智放弃了:这不是能随意触碰的领域。
就像苏联市场上的彩色胶卷,红黄绿蓝4种基本都走私,包括塔斯社摄影记者也堂而皇之用走私胶卷,你能怎么办?
国内移民去苏联的少数民族,一开始拿的是卢布补贴,后来拿的是人民币,再后来很多聪明人就不要钱,只带酒。
再后来发现带酒销售太慢,体积太大、太重,带胶卷才快!
到苏联还不等安顿好,胶卷就已被人买走,价格稳定并高于市价,也优于人民币/卢布汇率。
1000元移民补贴换成二锅头要带好大一箱,换成胶卷连一个鞋盒都装不满,很容易在行李中夹带过关。
林冠华听到下面这么搞也呆住了:这不就是水客么,这么早就有了?经济规律的强大真让人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