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出访(2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85章:出访(20)

7月25日,舰队进入北大西洋深处,林冠华耐心听完收音机里播报的美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价格,对李成栋道:"发电损报回老家,快秋收了,动作稍微麻利点,准备好来年种植计划.在林冠华持续不断压制下,芝商所小麦价格从接近300美元/吨的高位被打压到不足210美元,足足跌掉了3成。

不管美国农业部怎么鼓噪,外面如何散布假消息,反正北美小麦今年外卖外的势头被完全遏制住,来自南美、汉洲、欧洲的小麦往美国源源不断输入。这些外地小麦未必完全符合芝商所交割标准,但作为现货销售,主打就是便宜,形成了现货价格的巨大贴水。

一边是高额库存,一边是持续运作贴水,使芝商所期货价只能不断向下。

至于中国为什么不进口,理由简单,苏联说丰收,都丰收了那肯定不用进口,中国本身粮食足够,进口无非是为满足苏联需求,莫斯科不要自然就多出来了。7月下旬是关键节点,北美小麦是否真的丰收,基本上已能预测出来了,大家不会再轻易被农业部报告欺骗。

再说,农业部也不能完全当睁眼瞎,要不然出入太大,今后就没人信了,反正大农场主该出的货已出了,打压就打压吧,打压了正好收割小农场主。小农场主没多少议价能力,银行里的贷款还等着还,如果破产重组更糟糕,该出手时就出手。

再不出手,真等丰收抛售,价格更会下挫,每年规律都是秋收季节价格最低,这条铁律不能违反。价格涨涨跌跌正常,以前小麦连200美元都卖不到呢,做人要知足......

陈大掌柜收到电报后,不敢怠慢,很快召集会议重新落实:陆续平掉空单,准备慢慢建立多单,吸足筹码后放手拉!

虽然林冠华访问欧洲下达了200多亿近250亿美元的订单,同时又在期货上搂回来40多亿,这种酣畅淋漓的赚钱法非常舒服。

欧洲订单走的是贷款通道,期货市场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每年外债利息不是小数,还时不时给莫斯科开具信用证买移民配额,最终却能轻而易举抚平,给人源源不断有钱,信用循环贼好的印象。

这世界上越有钱越能搞到钱,近乎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不过,做空毕竟没做多来得保险,最后段丰收时的惯性下挫鱼尾,林冠华也不吃了,全让给其他人。

不吃鱼尾是他的操盘法,中国体量太大,吃鱼尾容易把自己套进去。

套进去后,资金损失还是小事,一旦动静太大被察觉就会有针对性狙击。

至于欧美金融圈到底知道不知道有中国力量在里面兴风作浪,林冠华猜测他们明白,但本着有财--起发的精神,可形成默契合作。

他甚至在谋划,到需要做空英镑时怎么把克大帅拉上船。

那时候他就只是公方殿而不是美国总统了,赚这份钱更不会有心里抵触。再说幕府上下几十万人,人吃马嚼还要给赏赐,不多搞点钱怎么行?

林冠华可不信NASA那936亿拨款中没猫腻。

没猫腻的话,波多黎各的克拉克航天中心为什么让美泰承建?价格还给那么高。

理论上建设造价参考美国国内标准,没特别变化。

可是老天,美泰用什么工人?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800美元/年都不到的东亚熟练工人去和美国6000美元/年的卡车司机比工资,脚指头想想就知道利润空间有多丰厚。

至于蚁美厚生意做多了会不会"黑化",内部也讨论过,林冠华意思很明确∶我们就当他是资本家,只要能实现目的就好

越纯粹越容易融入。

刺探情况,搞小动作反而落了下层,美泰就是和美国三军合作,为军头们捞钱服务的。

蚁美厚愿意继续当地下党就最好;真不愿意当了,组织上难道还不给个富家翁地位?

前卫号作战室里,几个中将、少将则对着地图,在研究全新课题:如何在强对抗电磁环境下完成两栖登陆及后续作战目标。

课题是林冠华出的,前提基础条件很怪:战场范围内笼罩着强电子干扰,敌我无线电通信包括雷达等一切体系都陷入瘫痪,怎么完成进攻协同与作战目标。

陆军司令部撤销,林、粟、聂联合推动裁军与军改后,他们发现了林冠华提到的观点很正确.新形势下,政工序列出身的主官有可能更能适应军改需求并发挥特长。解放军政委系统不是书生、太监掌握部队并监军,而要切切实实进入部队一线,甚至直接指挥作战,实战经历未必比纯粹指挥将领差。

政工干部普遍文化素质更高,更能接受数字化管理和理解新装备,新战术,更适应新形势。

无论徐进弹幕、装甲洪流还是海空军,他们都比粗犷的军事型将领有更多的发挥空间。非说存在不足,可能就是精妙的天才战术使不出来。

林冠华认为时代变了,精妙战术越来越难以施展,尤其在解放军赫赫威名的前提下,再试图依靠敌人的麻痹、自大、狂妄取得胜利已完全不可能了。

世界各国无不把解放军当成范本在仔细琢磨,麦克阿瑟说"中国如同破房子,只要命上几儿脚就云倒项的比同丹也没八日。,B乡儿4)aLwrmo人。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打过仗的高级将领相对而言会变少,新军官一级级都会从指挥和参谋院校里出来,如何在装备不断提升、技术不断革新的前提下保障战斗力成为了大难题。换15年前,绝大部分将领可能对林冠华的课题不屑一顾:啥电磁对抗啊,你干脆说我们单方面没无线电得了!凭借冲锋号和通讯员,不照样打仗么?

现在还这么说么?

如果还这么说,等于要放弃所有重装备重新搞。军官们或许还有点经验,士兵们怎么办?

建国都12年了,参加过没什么无线电可用的抗战老兵早退光了,解放战争甚至朝鲜战争的士兵都退役了。再过几年,参加过对印度、印尼乃至澳新战事的老兵也全部走光。

将来你是按抗战模式培养还是按现代化模式培养?

还有,林老师给的题目审题要仔细:强电磁对抗、双方互相瘫痪,不等于单方面没有无线电,是不是也该考虑并有效禾

I用敌人的这一弱点?

不过,防守方总有点额外好处,无线电不能用,有线电话可用,这就需要更复杂的变量思考。

总而言之,这题目听起来似乎不大,但4个中将却伤透了脑筋:两栖登陆肯定要炮火和空中支援,没无线电了,怎么协调落点?炸到自己人可怎么办?蛮干是不行的,政委掌军的优势便慢慢凸显了。

林冠华在军委里开玩笑,今后若干年的海空军乃至火箭军军官,就是小镇做题家的天下,不会做题可当不了指挥官!这话偏激不偏激?反动不反动?

听着就偏激和反动,但十几个元帅和大将,愣没人直接反对,尤其得知林冠华用无人机反钢铁洪流后,连主席都很皱眉∶真有足够多的无人机再加智能模块升级,林冠华完全可能在后方指挥室里喝着咖啡、敲打着键盘把前线给办了!

中国还没完全掌握机械化,林冠华已强行把信息化革命透露给大家看了.....

7月28日,出访船队抵达美国纽约前的最后一天,美国空军严阵以待,16多架飞机在夏威夷附近盘旋,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从天而降的返回舱。

这批被称为C-119.8和JC-130飞机上都装有特殊装置,由两根10米多长的支撑杆和一根降落伞回收线组成梯形轮廓,配备8个挂钩,固定编织到绞车上。

根据指令,飞行员7飞过正在下降的返回舱(胶卷桶),观测并评估降落伞状况和下降速度,机舱机组人员将支撑杆装入执行机构,以环形飞行方式绕返回舱降落伞飞行以便捕捉。从道理上说,回收返回舱这套模式基本都差不多。

从3月份中国回收胶卷成功后,美国也在一个多月后紧锣密鼓释放返回式卫星。不知美国是运气不好还是太过焦急,总而言之一直失败。

发现者1-2号,一个入轨失败,一个入轨成功,结果无法打开摄像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