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出访(2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86章:出访(21)

站在克拉克的角度,一定认为中国现在发射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是示威,是为工业总监访美造舆论声势,但林冠华知道这其实是意外收获。动用长征2号2实现返回式卫星发射后,今年年底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长征3号发射同步通讯卫星。

同步卫星比其他卫星发射麻烦很多,需要多次进行机动变轨才能正确进入同步轨道。

长征3号是新火箭、卫星又是新卫星、技术是新技术,结合起来会有很高的失败概率,中方也做好了多次发射失败的准备。具体实施前,担任总顾问的冯·布劳恩忽然给了替代方案:要不要用个简单的卫星来测试火箭及轨道变轨能力?

万一,火箭炸了或卫星失联,损失也没那么大。

毕竟同步卫星好贵,比返回式卫星责得多。

他建议是发射一个简易的月球探测器,比返回卫星便宜得多的那种。

一方面听起来噱头很大,另一方面可验证技术,去月球轨道一次也过不去,需要绕圈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然后再变轨通向月球。这想法得到了钱学森的高度认同,认为可以尝试。

实践到底行不行不能光靠拍脑门,还得精心计算,要考虑火箭、监控、遥测、轨道计算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好在中国有超算中心,设计院和卫星中心计算机也算顶级(公开版本),按布劳恩给的提示展开快速计算。

最后认为不管怎么算都足够,可以尝试。

真实历史上2007年发射嫦娥1号比现在要复杂得多,但火箭推力没显著区别。

前者是240+吨,后者220+吨,再考虑到推进剂等略有差异,大致差异在10-15%左右。

2007年发射地点在西昌,纬度比银河市高得多,所需推力更大;07版本的嫦娥1号也比61版本的重量大很多。互相损益之下,61版的长征3号完全足够。

钱学森打报告给国防科工委请求调整节奏,先发射月球探测器,测试遥测、变轨机动与火箭可靠性。聂帅表示同意并征求林冠华意见,林冠华也同意按专家建议办。

航天探索中失败完全正常;失败后总结经验,继续推进,争取下一次成功。

在精心计算下,嫦娥1号正式成功,至于时间卡点卡得如此富有戏剧性,纯属偶然,其实中国不知道美国返回式卫星何时成功,林冠华去美国的时间也推迟了2天。最后阴差阳错全撞在了一起。

除此之外,冯·布劳恩上任总顾问后,提出了新建议:给长征二号或者三号追加捆绑式助推器,使其成为推力更大的火箭

一举达成400-500吨级的成就。

本以为该提议要过很久才有反馈,哪怕在NASA,多增加个型号也是很大的事,涉及到数十亿资金流向,各种明里暗里的争夺与战争。

结果可研论证报告递上去第三天,钱学森就批了,认为技术上基本可行;

第五天,林冠华批了︰同意,按前期研究经费拨款,如国内设备不足,可单独报送需求进口精密加工设备;7天后聂帅批复:完全同意,按既定原则办,新火箭简称长二捆。

这彻底震住了布劳恩,这速度不但远远超过美国,也大幅度超过了第三帝国,体现了高效的中国速度和对自己的信任

来中国真是来对了。

他不知道中间林冠华做了协调,历史上确实有长二捆这型号,布劳恩无非提前拿出来设计,构思大同小异,考虑到他对土星五号的贡献,林冠华果断拍板。布劳恩也没订很高的指标或不切实际的研发速度,一切都在合理范畴内,在资金充裕、人才也不太缺的前提下,确实可让他主导搞一搞,发挥特长。

布劳恩突出贡献就是搞火箭,历史上中国都能承担长二捆的研发任务,没理由现在承受不了,这毕竟不是土星五号。

果不其然,听到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成功后,克拉克勃然变色。

最近这段时间恶补了不少航天知识,知道月球里地球将近39万公里,接近绕地球10圈,这么远放个探测器过去,都足以说明中国实力的强悍了。

他面部的表情扭曲得可怕,深深吸了好几口气后才缓和下来,拿起电话找NASA,先恭喜了卡门有关返回卫星成功的事,又不经意提到了中国的月球探测器,想打听有没有难度,以及怎样才能做到。

“理论上我们基本具备了有关前提条件,但具体能不能成功,需要点特别的运.…..如果不是运气太差,返回式卫星上个月就该回收成功了。"

卡门沉吟道,"如果是我理解的那样,我想,也许、可能、大概在圣诞节前后有望进行尝试,不过气象卫星发射可能要推迟了,毕竟要新增临时项目。"听到圣诞节前后有望跟上,克拉克长长舒了口气:这意味着只晚5个月,4-5个月的差距可以容忍,说明美国没被中国拉开。

“不过...…"后面他也听出来了,教授在委婉提醒经费的事。

936亿预算每一项如何花都有约束,要接受审计,第一颗卫星和火箭研发倒没怎么超标,克拉克中心也如期全额拨付

但返回式卫星兴师动众还不断改造飞机的架势肯定超标了,空

军已抱怨了好几次,说NASA判断落点不准,损耗特别大。

他深深吸了口气:"教授,既然是临时追加的任务,我们可提前动用其他项目的资金,气象卫星这里再稍等几天,我有耐.……暗示相当明显:先挪用气象卫星的款子去干月球探测器,成功后反正也进入下个财政年度了,克拉克会给NASA调剂新经费。

卡门怎么会不允呢?

事实上,NASA刚刚听到月球探测器的消息也极度吃惊,包括卡门本人都愣住了,但回过神来后,众人一片欢腾。中国航天如火如荼,高歌猛进,美利坚怎能落后呢?

好歹我们也把卫星和返回式侦查卫星都送上天了,大把冕金的前提下奋起直追确实大有成效。中国把月球探测器送上天更好,对手的进步就是我们的动力,也是获取更多财政资金的助力!“总统阁下,您有没有想过一项更伟大的事业?”

“更伟大?“克拉克愣了下,“把宇航员送上天?”

“不......不光是送上天,我指的是,把人送去月球再安全返回。”克拉克的呼吸一片急促:“这可行么?教授?”

“理论上完全没问题,只要能发射月球探测器,能成功把宇航员送上天,再多加点钱就能把人送去月球了...…”卡门道,“当然,这不是1年2年能办到的,可能需要至少10年的功夫。”

克拉克权衡了下,自己还能干2年多,如果下一届尼克松当选并成功连任,还能干8年,10年后正好面临新一次大选。如果这时候共和党政府把人送上月球,估计是极大胜利,说不定共和党还能再次连庄。

但得问下要多少钱,太贵了可能国会有意见。

“资金我还没认真算过....…”

卡门瞠酌许久,最后道,"我认为10o多亿,不超过20亿绝对够了,里面部分经费还能安排给其他配套项目使用。比如通信、电子、运载火箭、地球监测等等..…”卡门也知道不能报太高,太高容易把总统吓跑。

果不其然,一听不到2000亿,克大帅顿时来了兴趣:2000亿不算什么,只要能在太空竞赛中彻底压倒中苏,还是很划算的。为能获得竞争优势,《两洋法案》都不少钱呢。

'那请您尽快制定一个方案,中国工业总监很快就要抵达美国访问了,我们也要有足够震撼世界的构思与伟大计划。只要能把项目干好,钱不是问题。"克拉克道,“我已下令给本次发射成功的诸位先生、专家颁发奖金,还给您准备了一枚国会勋章!感谢您对这个国家的贡献!”

不得不说,在撒币这件事上,克大帅绝对世界一流,彻底压倒了工业总监。

无论分到钱的基层一线还是得知总统有可能支持一项2000亿的10年登月工程的NASA专家,亦或者收到补偿、可挪用其他项目经费的空军高层,都为此赞不绝口。克大帅能当幕府将军,能有几十万、上百万日本人忠心效死,不是没原因的!

确实如杜勒斯估计得那样,关于嫦娥1号迅速压倒了对美国返回式卫星成功的讨论,但在美利坚,除报道这件事,重点还有林冠华访美。

美国基本上已没什么留美学生了,但为打造声势,在菲克特勒操办下,3000多各地华侨被专程组织起来,华尔街和各产业协会代表也在码头进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媒体巧妙暗示下,嫦娥1号被描绘为中国对总监访美的助力!包括记者采访也这么说,不得不说,美国人挺有苦中作乐的精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