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轰动(4,9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90章:轰动(4,900票加更)

台下再次给予了热烈掌声。

“诚然,世间所有高尚伟大的目标都面临极大挑战,这一切更毫不例外,在我看来,主要存在三大挑战或者说制约。"林冠华话锋一转,“第一项重要挑战就是监管强化。

金融创新是结果,本质是为更好服务经济大局大而不是瞎搞,所以我认为要强化监管。

在中国,这样的机构是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审计署和专业监管委员会,在美国就是联储、财政部和SEC等部门。

我们把贷款进行充分、合理、审慎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制定不同的风险评估,不但要完善分类的标准,也要明确分类后的处理模式;

其次,银行等金融体系要恪守职业道德,不能随便胡乱瞎整,标准、良好、关注等各级分类都要实施严格监管,资产证券化固然能分散风险,但不等于完全避免风险,利欲熏心地乱整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当下主要问题是什么?是道德的缺失、是人性的沦丧.......

比如,为了那点可怜的佣金,经纪人劝说投资者购买风险极高且未正确定价的产品;又比如评级机构会在收钱后给予偏离正常水平的评级结果;

律师行在合同上做手脚、设陷阱,坑蒙拐骗,无所不为;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做假报表、造假上市...

我就见过巴西的州债券,那种每隔10-12年就要财政破产、债务重组的地方机构债券,居然只比中国国家主权担保履行的外币国债低2个风险等级,价格只多280个BP,这是正确且合理的定价水平么?

还不是因为收了黑钱?至于是谁,我今天就不特意点名了...…"台下一阵哄堂大笑。

“还有,各大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是不是够格?风控体系是否健全?有没有Knowyourcustomer体系?”

林冠华淡淡道,“我相信,满足当前监管标准或许够格,但要充分考虑监管体系是不是健全,能不能满足未来的前瞻需要,能够通过压力测试。我坚持认为,大银行普遍6-8%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把一堆看着高评级其实没什么流动性的债券算进资本也不合理..

同时要关注影子银行、地下经济、表外资产、风险资产等审慎评仕..…提防风险,监管机构必须全程介入,必须保持审计机构、评级机构和司法体系独立、中立、可追溯。”

他说一个名词,下面眼睛就亮一圈:总监说了那么多不能干的,反过来理解,发大财的手法都藏在里面啊。

"第二项就是政治冲突。根据1960年统计数据,中美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最大伙伴是苏联,美国最大伙伴是加拿大),这在充分自由贸易体系下形成的,但我也听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什么强化巴统啊;放得太宽、卖得太多啊....等等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希望美国对中国执行贸易禁运,阻止中国质优价廉的商品进入北美。

姑且不论是否违背有关双边协议,我们用最简单的逻辑想一想。

执行贸易禁运意味着美国丧失了7亿多人口、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市场,也失去了从远东获取廉价商品的途径.....从事高端制造业的资本家要破产,可怜的工人阶级因为失业以及物价飞涨而生活在痛苦之中.....

29年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试图用高关税筑起防火墙完全行不通,高关税都不行,更别说贸易禁运了。

这次我在英国签署了100多亿的贸易合同,直接或间接涉及到17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威尔逊首相和休·盖茨克财政大臣都承认的;来美国大约会有20-2401亿贸易合同,我认为可能涉及至少300万个就业岗位,先生们想一想,300万个工人失业下岗是什么场景?”所有人都皱起眉头,觉得这数字有点吓人,30年代的大萧条,大家实在不想再回温了。”

林冠华扫视众人一眼,"中美间有分歧、有利益冲突完全正常,但我希望能用谈判、沟通、协调等建设性的手段来弥合分歧

取得共识,实现最大公约

数,美国很强,中国潜力很大,这对于双方都是优点。”

听说总监带来了200多亿意向合同,台下感到十分振奋,特别他还讲到了典型的PPP市政建设项目融资方案,更引起很多人兴趣。

美国提供融资和建设管理团队,进行设计并派遣主力工程师,雇佣中国本地工人和专业技师,在全球化采购体系下采购所需物资,为上海黄浦江建设一座足以媲美金门大桥的特大型悬索大桥。

金门大桥建成于1937年,元时空中国首座类似的大型悬索桥、深圳海湾大桥直到1995年才完成,足足晚了近60年。可见中美技术间有很大差距。

如何在黄浦江上建桥,国内有多种意见:一种向苏联学,一种是自己慢慢摸索;但林冠华主张引入美国技术,快速提升。

自主摸索,他没耐心再等30年;向苏联学,就那二把刀的技术,看了就摇头。说穿了,建设大桥乃至摩天大楼都不是苏联强项。

从美国引入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获得技术,还能在施工过程中近距离学习有关基建工程管理办法,算是一举多得。

之所以强调现在扩大基建,是因为中国劳动力处于极度富裕、就业极度不饱和的地步,要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和基本工业化素质培养,不依靠基建队伍把他们从农村抽出来不行。

再说建设大桥也不算太敏感,帮中国造航母、造飞机都搞了,建一座大桥非常正常。对美国资本家而言,这开辟了新的篇章和投资空间。

"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项挑战,来自于美国金融体系的内在悖论.……我看过罗伯特·特里芬教授那篇《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的论文,高度赞同他的观点:美元存在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

所谓特里芬悖论,是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

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

备货币,这就会导致流茁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悖论。

"我比他还悲.……"林冠华强调道,"他认为危机会在长期积累后爆发,我认为这个长期可能为期不长,且会时不时以黄金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黄金从布林顿森林体系的35美元/盎司变成45美元/盎司,已深刻教育了我们,请问,美国能有多少外汇储备?”

众人面面相觑:美元自己就是国际货币,要什么外汇储备?

非说储备,那就是联储地下的那万余吨黄金。

很显然,相对于二战结束时的场婿...联储黄金储备一直在下降,这与美国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15年历程完全相情.……林冠华叹息道,“"我不认为美元的国际地位和支付能力真能与黄金挂钩的,也完全挂钩不住。

联储黄金了不起就只有200-300亿美元,根本经不起大规模兑换。

联储给世界的是他对兑换黄金的承诺、是信心,即所谓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一漏洞被人发现并进行攻击时,僵硬立场反过来会导致更大的破坏,就如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时,如能坚持政府干涉、宏观调控,直接下猛药进行逆周期调节,那后来就不会这么痛苦,甚至都不一定会有世界大战。

可惜当初一直坚持完全放任的市场经济,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到最后实施罗斯福新政,已造成了重大创伤甚至留下了部分后遗症。

我认为,美元-黄金可能也处在这个通道里,我们应着手在经济上行时予以优化、解决,强化信心,不至于让不断上涨的政府债务干扰经济发展并造成全球连锁的经济危机。

如果一直不拆除这风险,那在经济下行或者危机来临时,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埋葬所有人的雪崩!

全世界用美元交易并定价,并不是真相信有朝一日要换成黄金,联储也不可能答应这种荒谬的要求.....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树立信心,捍卫世界对美元的信任。

诸位,有句话希望大家能在未来思考:对美国而言,有些时候,出口美元可能比出口商品还重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