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轰动(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91章:轰动(5)

林冠华在纽约一共停留了4天,除参加计算机博览会和发表演讲外,重点是参观各大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厂、兵工厂等等

顺带签署价值几十亿美元

的合同。

这些合同是早就谈好了的,甚至有些船只都已开始在铺设龙骨,林冠华无非补办个手续,看上去显得轰轰烈烈些,顺带也给共和党政府拉拉选票。毕竟,中期选举日子又快来临了,共和党虽然总统选举上压了一头,谁知道民主党会不会中途反扑呢?

需要各方面营造政绩。

特别是议员选举,本质上是地方民意的体现,谁能给地方带来更多好处,谁就能获得更多选民的拥戴。

这方面虽然美国政府没直说,但潜台词很明确,尤其菲克特勒、尼克松都是老熟人了,林冠华夫妇又懂英语,完全可在没其他闲杂人等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证对方给予关照。

作为投桃报李,克拉克同意快速批复部分敏感工业设备与技术出口,给予中国进口商品更多便利,包括菲克特勒、尼克松等政要陪着亲自出席参加中国计算机产品发希会并站台,都是互利互惠。

应该说,在美国环境下属于非常正常的政治交换,唯一顾虑就是有可能让共产党领袖不快。

大大出乎意料的是,林冠华不但爽快同意,甚至还有意无意提示,部分合同可显示是尼克松副总统居中帮忙、牵线搭桥的功劳。

这让尼克松大喜过望。

克拉克再干2年半就要退休了,距离1964年大选,严格意义只剩下不到2年,肯尼迪肯定还要代表民主党竞选。

克大帅有3败苏联、全球自由贸易的的功劳,虽然有点狼狈,最后还是连任成功,尼克松这些都没有,声势很明显不如肯尼迪

考虑到军事和政治目前过于敏感,经济作为突破口比较理想,如能将尼克松塑造成一个追随克拉克路线,确保美国长期繁荣的总统,那场面也让人满意。

尼克松欣然接盘。

对菲克特勒等人而言,这届干完也要下去了,如能确保尼克松继任,后续利益非常大,包括克拉克本人也不忌讳现在谈尼克松接班的事,双方一拍即合。

和聪明人交往就不要弯弯绕绕那么多。

你看总监说得多好,加强监管、重塑黄金-美元格局,这不就是克大帅一直想做的事么!

故而,林冠华行程虽然看起来很古怪,但大体有规律可循:为即将改选的共和党候选人站台。行迹不能太刻意、太可疑,中国总归还是要和民主党人打打交道的。

比如罗杰斯、万斯这种相对理性的民主党人士,同样在访问途中进行了沟通;但对腊斯克这种明确反共又在野的民主党人士就懒得见了。

结束对纽约访问后,中国访问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军事代表团去华盛顿,先与五角大楼沟通,林冠华则在尼克松等人陪同下,慢慢考察康涅狄格州、罗德岛州、马萨诸塞州等等。

然后8月3日,林冠华在麻省理工接受了荣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

北航硕士毕业时,林冠华提交了赴美博士留学申请,也没漫无目的海投,只投了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伯克利三校,为此先后考了托福和GRE。

相对来说,北航背景确实稍微弱点,再加川普上台后中美关系出现紧张苗头,很多专业受限,林冠华学术背景已属于管控行列,故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申请都被拒了,只有伯克利给了半奖。

正好这时候也收到了国内研究所录用通知,林冠华犹豫后就放弃了赴美并最终选择留下。没想到兜兜转转,换了个时空,MIT直接给发荣誉博士学位了。

抵达学校时正好是暑假,相对而言人不多,即便如此,报告厅依然挤得满满当当。

波士顿有中国万象汇,有关游戏机已率先铺开了,很多心急的学生甚至亲自排队体验过了,他们特别想听听主管这一切的中国副总理还有什么新的理念和计划。

“各位教授、各位同学,今天我不准备探讨电子游戏或者其他娱乐产业,我准备....…”

林冠华顿了顿,"我准备仰望星空,实践星辰大海计划,或者说..…...美国的文化背景,可称之为叫高边疆(HighFrontier)战略。”台下一片愕然,随后又兴奋起来:中国副总理看起来重点要谈太空战略了,这正好也是各路学者、学生的关注点。

"随着苏联、中国、美国普遍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活动正有力地转向另一新的领域--—宇宙公海,我认为,这是次媲美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创举。

美国得益于大航海时代而孕育,中国在大航海时代贡献了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并七下西洋.....

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转入另一个领域的民族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利益,5个世纪前,这种战略是航海;5个世纪后,是航天!

那些在空间领域里显得突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将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并开辟全新道路。”台下频频点头称是。

“从目前来看,围绕新战略空间而展开角逐已经不是虚构的幻想和遥远的未来,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不论是军事技术的利用,还是商业项目的开发,都已进入空间领域,国家边疆内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它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独享的地理边疆〈硬边疆),运包括客个国家共享的战略边疆(软边疆)。”

林冠华扫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比如中美先后发射成功了返回式卫星,这一次我们带上去的相机和胶卷,下一次我们把特殊种子带上去呢?无重力的太空环境、多重粒子覆盖的宇宙空间,会不会诱发种子们的突变?

中国科学家已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我相信美国也会跟上,这种空间特性在地球上是无论如何也模拟不出来的.....

又比如,目前布林顿森林体系把黄金当成是终极等价物,但我们都清楚,黄金其实是超新星爆炸后留下的元素,无法通过低成本实现人工合成...这样充满黄金的星球在宇宙中比比皆是,假设未来30-50年捕获了一颗充满黄金,假设有几亿吨储量的小行星并落到地面上,会发生什么后果?会不会导致与黄金挂钩的美元瞬间超级贬值?”

所有人面面相觑。

是啊,上帝没规定黄金应该值多少美元,所有价格体系都是人为形成的,如黄金突然大爆发,那美元咋办?“除和平利用太空外,高边疆对战争策略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林冠华强调道,"确保相互摧毁的核战争战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因为核导弹在飞行中难以拦截,从而避免不了同归于尽的结果

但这只是从地面来判断战

术。

实际上,导弹飞出大气层后,其飞行轨迹是固定的,只要小小的、几公斤的东西碰撞,就有可能偏离方向。地面防空炮拦不住弹道导弹,如果我把拦截阵地安排在太空中呢?

中美苏三国核弹头都需要通过北极,将来北极上空的人造卫星和天基防空武器一旦部署成功,就具有全球制高点的意义和价值..这.不是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或5万英尺的U2侦察机,这是500万英尺的极高空。

无人干扰、无人遮挡、自动巡航、自动跟踪、全天候运作......

没有谁能有绝对把握让核导弹准确落在对方头顶,一旦欠缺这种能力,丧失有关防御体系,确保相互摧毁与恐怖平衡战略就会露出阿喀琉斯之踵!我说这话并不是鼓励发动核战争,我只是想强调,新的技术进步会对原有的思想、逻辑、战术、战略起到颠覆性作用..…

"最后,除在地球上被动接受太空知识,或者用太空轨道建立全球防御体系之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出击,寻求星际移民。

军事目的一如既往地在推动技术进步,就像火箭是纳粹德国造出来用于摧毁对手但最终被用于发射卫星一样,但军事手段的进步最终一定会促成民用事业的大爆发。

上一次大航海中,美国建立了;下一次宇宙大探险中,没准可在地球之外建设新的人类定居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