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暗流(5)
按原有计划,两厂生产Y-1大概截止1960年年末,差不多到去年10月份时,所有库存旧货已告罄。
总装、总后和国防科工委又通过各渠道搜罗、淘汰了一批,及要求两厂继续生产固定型号的新Y-1。
没办法,Y-1实在太好用了,到处都需要,哪怕旧货用完,价格稍微贵点,新货也畅销。
这几年能源、金属等价格都下来了,在货币贬值前提下保持价格不变,等于已实质性降价,故有很大市场。
漠北演习结束后,无人机战术得到军委上下一致认同,林冠华决定上量。
其他各厂都有大规模生产任务,洪都和南航生产压力比较小,且火蜂无人机结构简单、生产难度低,就交给两厂。
还是按原规矩,洪都厂作为主力分配70%订单、南航辅助,分配30%订单。
北航和有关研究所只研究配套设备,不做实际生产,持续验证各改进型号。
听到林冠华敲定了8000架/年产能,众人十分吃惊,少奇关切道:"这大概要多少钱?”
“最低版本,只携带机体汽油和铝热剂燃烧弹的自杀攻击机,大概一套12万人民币,批量生产后有望降到10万乃至8万,如是--次性自杀机,批
量后也许能搞到6-7万。”
无人机上最责的是那台仿制的J-69涡喷,按美帝使用方法需反复回收,那涡喷不能造太差,至少要保证150个飞行时无故障时间。
一次性自杀机要求就低得多,别说150了,50个飞行时都足够。
林冠华补充道:“至于侦察型、电战型等其他型号就要贵些,毕竟壳子变化不大,预算大头全是配套设备。
一-架X61无人机,翼展4米、长度7米,高度2米出头,可用支架发射起飞。
普通护航航母可携带180-200架;等验证成功,把半人马级改为无人机航母,可扩容到280-300架。
战事紧张,超量携带,半人马级可达500架。如动作熟练,地勤有把握在1小时内释放完毕。
海上海怎么用还需要研究,目前成功的还是陆基战术。
半人马座级是否改造,取决于护航航母使用是否合适及国产化马耳他级或改中途岛级的顺利推进。”
总理道:“这么好用么,我们是不是再去实地看看?”
“也不用,上次演习应该有片子,可播放看一看...”
在地下室利用大屏幕投影看完演习纪录后,常委们心里有数了。
单纯消耗8-10万的家伙去打仗,看起来有点奢侈,考虑到这样可脱离人员接触,钱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问题。
沉吟良久,主席依然没表态。
任书记看出来他还在权衡很多问题,便对林冠华道:“你有什么-揽子方案先讲一讲吧,就当代表书记处汇报。”
"第一,通知纳吉,莫斯科可能要动手,让他内紧外松,做好准备,尤其要控制身边的不安定因素;
第二,明确告诉他,我们反对莫斯科动武,但鉴于中苏特殊关系,直接决裂未必对匈牙利更有利;
第三,中国驻匈牙利军事顾问团在政治上服从纳吉同志的指挥,军事上便宜行事;
第四,中国紧急输送一批武器给匈牙利,帮助纳吉提高抵抗能力。
林冠华平静道,“我还是那主张,给予局部支援,但不能大规模出兵,同时也不打嘴仗,做归做,说归说,包括中苏贸易也不中断,一切照
常委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从宏观到微观不一而足。
林冠华想了想又道:“多头讨论也不是办法,我建议将决策看成项目,走流程树分析。”
他走到会议室白板前,用一个圈代表起始点:苏匈争执。
然后流程分叉:动武or不动武,这很明显,没有中间状态,不动武一切都好说。
动武流程下去继续分叉:中国给支援or不给。
不给,只有两个结果,纳吉政权倒台或不倒台,倒台肯定是损失,不倒台情况下,因中国见死不救,肯定也蒙受巨大损失。
中国给支援,又可分......
随着这样一-路路分下去,做判断就比较简单,只要回答“是”或"否”即可。
主席赞许道:“这路子有点新鲜,什么管理理论?”
“流程图。计算机程序设计就依据这流程图往下走,因为计算机是二进制,只有与门和非门,都进行类似判断。”
彭真好奇道:"那一-定有三个选项怎么办?
“通过逻辑条件精简为2个。”
“精简为2个?”
彭真有些没明白,“比如我们援助,给对方3个方案:1亿、3亿、5亿,这怎么精简?把哪个选项砍掉。”
陈大掌柜乐呵呵道:”可以改2个啊,比如,1亿以上算一路,1亿以下算一路;1亿以上再拆分成3亿、5亿两路.....”
主席明白了,中财委系统里用这思路比较多,陈云的接受能力十分迅速。
总理对着流程图叹息不已:"这么搞的话,中苏就交恶了;但如果不搞,上约就散架了,两难啊...."
看过林冠华的流程图,大家就能明白理论.上“既要又要还要”的选择在事实上并不存在。
林冠华从不认为中国给予武器和小分队支援就一-定能抵挡开足马力的北极熊,有些做法既是给匈牙利看的,也是给上约体系其他成员看的。
否则苏联对伊拉克、伊朗或者其他中东地方动手,你接不接呢?